1、下列不是反问句的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学好语文要多读书吗?
2、《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
A.尼摩船长
B.尼德
C.康赛尔
3、(词语理解)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A.天真无邪 B.令人喜爱 C.可笑幼稚 D.富有爱心
4、“凿壁借光”这个成语讲的是哪位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
A.孙敬 B.匡衡 C.吕蒙 D.李白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成千上万 九天览月
B.振奋不已 振耳欲聋
C.炎黄子孙 勃勃生机
D.鲲朋展翅 嫦娥奔月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浅篮 扩大 B.夺日 宽广
C.清静 竹笋 D.额角 襄牙
7、课文《小英雄雨来》第1自然段写还乡河的景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B.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
C.把家乡的美丽与敌人的丑恶作对比
D.为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8、默写古诗
池上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儿垂钓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
【3】这首诗描绘了蜜蜂____的情景,赞颂了蜜蜂____________的精神。
10、课文精彩回放。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句子写猫的老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贪玩的时候又有哪些表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探索者1号”
①青少年科技成果展览会开幕了。在机器人“探索者1号”的展厅里,人们熙熙攘攘,在等着观看机器人的精彩表演。
②表演开始了。“探索者1号”先表演使用木工和金工的工具,然后轻巧地做了一次化学实验,最后进行了机械操作表演。观众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③过了一会儿,“探索者1号”坐在桌旁,在自己的面前摊开棋盘。讲解员看了看观众,欣喜地说:“这个机器人还会下棋呢,哪位愿意上来和它下一盘?”大家感到非常惊奇。这时观众中走出几个棋迷,一场引人注目的比赛开始了。机器人棋艺高超,很快就杀败了两名对手。为了解开观众的疑惑,讲解员解释说:“人是用大脑思考的,而机器人有电子大脑,棋盘上棋子的位置能变成信号传到电子大脑中,电子大脑迅速计算以后,确定出下一步最合理的走法,然后指挥机械手挪动棋子。”他的话音刚落,一位青年上场了。他故意把“马”连跳了两步,想试探一下机器人的反应。不料机器人冷静地说:“你走错了!”然后有礼貌地把他的棋子退回原处。观众看了,哄堂大笑。
④“机器人并不是一种玩具。”讲解员对大家说,“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在人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自动化的工厂中,在有毒的实验室里,在无人驾驶的飞机中,机器人将按照人的意志,圆满地执行任务。”在场的观众听了,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1】短文中写到的“探索者1号”表演的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详细写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邓稼先的十元奖金
①“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作为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
②住院期间,他的好友杨振宁来探望时,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上单位拿出的十几万元,最终按10元、5元、3元三个档次,分别发给当时从事研制的科研人员。邓稼先拿的是10元。
③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可怜兮兮,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作出了鲜明注脚。
④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35岁隐姓埋名,离开繁华的都市,走进大漠深处。这一走,就是28年!28年看不见故乡的花开花落,看不见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妻儿的欢声笑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垒里,面前永远是如血的夕阳、如豆的灯光,是无边无际的荒漠、绵延起伏的雪山。当时,科研条件也很差,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没有现代化车间,只能用古老的算盘计算实验数据。邓稼先绝不是为了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要用满腔热血造出原子弹,浇铸共和国强盛的根基。
⑤曾经有一位战友问他:“稼先,你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的名字吗?”邓稼先微微一笑,说:“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他想的,绝不是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深爱的祖国和人民,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了没有。他是这样说的,更为此践行了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颤动着嘴唇,断断续续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值得!”他死而无憾,走得安然。
⑥奖金之类个人名利的动力,毕竟有限。只有大爱、大勇、大智慧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邓稼先这样的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2】第③自然段画“~~~”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讽刺否定 B.表示突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
【3】邓稼先研究原子弹是为了( )。
A.奖金 B.名声 C.国家
【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志存高远”具体指的是什么?(限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炊烟
早晨,公鸡们早早地就穿上裤子,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喔喔的叫声,铜锣般在乡村滚动,其实最先迎接的并不是太阳的光芒,而是飘飞在乡村上空的炊烟。乡村里,起得最早的,还是那些勤劳、朴素的村民。他们的手( )着生活的丝绒,( )着亲情的双手,( )着好客的胳膊,( )着幸福的衣袖,( )出的才是最壮观、最复杂,又最温馨的风景。而那炊烟,则是他们放出的生活信号。
炊烟则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等情感。它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一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开阔的草原,任意驰骋。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的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只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我的老家鄂西子娘园,曾经经历过最为严酷的饥荒。那饥荒就是一把无情的剑,斩断乡村的炊烟。没有炊烟的乡村,死寂成一片沉默的山岩,荒凉堆满整个山谷,萧条一片。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生动的图画。
炊烟也是一群娃子。最初它们养在各家各户中。但一到半空,它们就纠缠到一起,分不清哪是你家的,哪是我家的。然后,它们就如同鄂西山里,被苞谷、洋芋、红苕养大的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热情和牛犊般的野性,玩着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追逐着,叫喊着,嬉闹着。鞋儿跑掉了,辫褡子跑散了,扣子扯脱了,但他们依旧笑着,喊着,追着,闹着,把乡村的未来,涂成蔚蓝的天空。
【1】短文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挽 拉 拽 牵 画
B.拽 牵 挽 拉 画
C.牵 挽 拽 拉 画
【2】第二自然段把炊烟比作无骨的动物,还把它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表达炊烟中包含的______等情感。
【3】作者第三自然段把炊烟比作娃子,是因为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______和牛犊般的______,写它们追逐着、______、嬉闹着。这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生动的图画”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炊烟活着”指的是乡村里摆脱饥荒﹐人们能过上安静富足的日子。
B.“炊烟活着”指的是炊烟是有生命的,它会生出来,也会死掉。
C.抓住“生动”这个关键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炊烟给乡村带来的活力。
D.抓住“图画”这个关键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赞美乡村的生活。
【5】短文要赞美乡村生活的美,但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却写了饥荒时的情景,你觉得有必要写吗?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碧溪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顶过的天游峰,虎啸谷,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影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龙腾虎跃,(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折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仍然随清波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沿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身手可戏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我也由新奇兴奋转为沉静深思。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清清溪水,载着悠悠岁月,在这儿不朽诗篇和亘古久远的山水胜景,也带着我的思绪从历史流向未来,从未来流向久远……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亭亭玉立 B.威武凛然 C.风骨刚健
【2】九曲溪因“___________”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碧溪水和________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B.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C.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D.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5】本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以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场。
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户。(注意加点的字,根据提示,写一组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昂首挺胸地唱着歌,像一只骄傲的百灵鸟。(体会加点部分的情感,照样子补全句子)
小偷盯着柜台里的珠宝,就像________________
3.修改下面一段话。
六一儿童节到了,准备了五彩缤纷的节目:唱歌、大合唱、舞蹈、诗朗诵……无数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强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
16、病句门诊。
【1】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是( )。
A.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学校标语)
B.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安全标语)
C.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本院。(医院门口标语)
D.实践“八荣八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街道标语)
17、当当小老师,用修改符号修改小马虎写的文章。(1个错误标点,2个错别字,3个病句。)
太阳下山后,傍晚时分。我和姐姐来到一坐大山脚下。我们开始向上攀登。爬着爬着,我们看见周围开着一朵朵白花,真是五颜六色。攀到山腰,红花渐渐多起来了,它们红得那么鲜艳,灿烂、漂亮,艳丽极了。你看,这一簇还在争奇斗艳,那一簇已经真相盛开了。
18、修改病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父亲十分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兰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把教室里的桌椅排列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桃花、荷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有趣的一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这单元我们认识了不少品格高尚的人,你身边一定也有许多品格高尚的人吧!请你选取一人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语句通顺,题目自拟,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