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一云的脚迹一它也在闲游。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文中的小男孩被称为“男子汉”,是因为他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勇敢沉着

B.他第一次买东西失败后,“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这说明他丧失了信心。

C.通过文章生动、风趣而又含蓄的语言,我们总能感受到作者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D.文章三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改为:吃饭爽气、渴望独立、勇敢沉着

3、对课文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花像水一样,人浮在上面。

B. 花没有精神,而人有精神。

C. 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4、让皮皮、阿尼卡、杜米长不大的药片是(  )

A.天空药片 B.天书药片

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

端:①端正;②(东西的)头;③方面,项目;④(事情的)开头;⑤原因,起因;⑥平举着拿。

A.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③)

B.真没想到,一段无法删除的痛苦记忆却成为她开始写童话的由。(④)

C.阿姨来水果,热情地招待我。(⑥)

D.刀子的尖不要对着别人。(②)

6、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B.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C.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7、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而作者又写道:“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哈尔威船长真把自己忘记了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当时心里有点儿慌,一时忘了船上的准确人数。

B.这是有意地没有把自己计算在内,哈尔威船长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统计,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情急之中他真的把自己忘了。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 判断下面的句子各属于括号中的哪一种,请写在句后的横线上。(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

(1)天哪,正是那顶假发!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难道不敬佩这个小女孩吗?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懂得电脑程序吗?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啊!雷锋

 

谁不爱纯洁的善良,

谁不想无私的奉献;

谁又能真正做到呢?

在物欲横流的街上,

是谁拿着良心扫地,

把诚实当作愚昧。

啊!雷锋

我踮起脚尖把你张望,

你的灵魂在何处安放;

助人为乐是你的本能,

大公无私是你的天资;

为人民服务是你的最高境界;

你的身影出现在哪里,

哪里就有热情和微笑;

你把种子撒到哪里,

哪里就生长无私和善良;

1诗歌开头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

2“我踮起脚尖把你张望”这句话中“张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雷锋形象的________,同时突出“我”对雷锋的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展现雷锋优秀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的雷锋的性格是(    )。

A.热情、无私、善良

B.自私、自大、骄横

C.冷漠、孤傲、不近人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鼎湖山听泉

①从肇庆市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停,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

②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愈往上走树愈密,绿荫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泉水隐到了浓荫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③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有一株与古刹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④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   )、(   )、(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⑤朦眬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孕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④段中的括号里。

A.辨识   B.品味   C.聆听   D.倾听

【2】本文是按照___顺序来写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肇庆市→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鼎湖山树的浓密,与题目“听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不同的泉声。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各种不同的泉声比作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很生动形象。

C.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泉声的气势,朗读时节奏要快。

【5】你是怎么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也见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在空白处填上标点符号。(3分)

(2)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_______(5分)

(3)文章主要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谦虚(20分)

大森林里有一株小小的桃树,春天开满了红色的花朵。它自以为很美丽,就得意洋洋地对竹子说:竹哥哥,我的脸和衣裳都是红的,你看多么美丽!不像你那样脸青唇白,又高又瘦,你说是不是?竹子摇头不理它。

桃树又对柳树说:柳树姐姐,你怎么总是丧垂头丧气的,不能振作起精神来?你看我多么健美,不是人见人爱吗?柳树也懒得理它。

桃树又对松树说 松伯伯 你老得手指都弯曲了 总是穿着这件绿衣裳 为什么不换一件红的呢 松树也不跟它说话

春天过去,桃树的红衣裳不见了。到了冬天,只剩下几根枯枝,那时谁都不理它,只有松伯伯摇掉头上的白雪,轻轻地对它说:你为什么没有朋友,你知道吗?那是你在得意的时候,太不谦虚了!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3分)

瘦( 弯曲(   谦虚(

(2)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再写两个表示神态的成语。(4分)

   

(3)在第三自然段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3分)

4短文分别写了桃树与( )的谈话,从谈话中,你认为它们的态度怎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5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2分)

森林里的桃树与几种植物的对话。    

桃树瞧不起几种植物。  

不论在什么时候,对任何人都要谦虚,不要炫耀自己,瞧不起别人。(

桃树瞧不起柳树、竹子、松树,松树批评它太不谦虚!  

(6)你读了这篇短文后一定有许多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不了。(3分)

 

13、课内阅读。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荫 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 做)急(据  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是我觉得(像  象)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尔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不着它。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阴(bó báo)  外(fēn  fèn)

(sǎn  sàn)地(shū  mù

【2】在文中用/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3】组词。

杨(   )   溅(   )

扬(   )   贱(   )

绺(   )   乱(   )

倏(   )   敌(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确切——(   )  偶然——(   )

【5】本段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瀑布从上面冲下,比作了   。表现了水流的 。(形状  形态)

把瀑布冲击岩石所激起的水花,比作了 。既刻画了众多的水珠像

的形态。

把飞溅的水珠比作   。 

【6】本文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4、课外阅读。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______  安静——______  丰收——______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______    热闹______  丰硕______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仿照例子,给下面这段话作一个批注。

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他飞似的慢慢走回实验室。

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道静悄悄的,车辆行人来来往往。

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海洋的灯。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学期,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竞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不是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1)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气。在教室里,同学们高声地朗读课文。走进阅览室,宽阔的空间,淡雅的色采,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架上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有《上下五千年》《小兵张嘎》《西游记》等杂志,小读者们经常坐在这里津津有味地搏览群书。

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释手。

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根据给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材料是来源于一张照片。题目自拟。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