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B.《琥珀》一文中琥珀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家们推测出来的。

C.《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神奇的纳米技术的作用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D.《母鸡》一文中“我”讨厌母鸡是因为“我”在幼年时受到了母鸡的惊吓。

2、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看着刚刚调取出来的监控录像,刘警官紧张得住了呼吸,只见门的警卫拖着被打的腿,死死抱住凶的歹徒,为救援争取时间。

A.píng kàn shé wù

B.bǐng kān zhé wù

C.píng kān zhé è

D.bǐng kān shé è

3、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色(zōng  zòng) (wěi  wiě)   丧(zǔ  jǔ)

环(dùn  xún )   现(zǒng duì)   (zhòng zhǒng)

4、下面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B.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C.清风吹过,一阵阵花雨飘落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锦被。

D.一阵微风吹来,河边的垂柳欢快地翩翩起舞。

5、“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晴的圆脑袋。”这句话中的“拂拭”是指小苍蝇( )

A.用腿擦去脑袋上的尘土 B.扇动翅膀

C.揉揉眼睛 D.转转脑袋

6、下面的词语中,与“绿”无关的是(   )

A.一碧千里 B.郁郁葱葱 C.朱唇皓齿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B.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排比)

C.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比喻)

D.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比喻)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在百花盛开时喜笑颜开的样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王冕借墨梅自喻,表达自己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经常教导我们,遇到困难或麻烦时,不要抱怨,要去想解决的办法,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直很贪玩,现在已到四年级才想开始好好学习,但又害怕基础差赶不上同学们,姐姐鼓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日积月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说说所补充的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吟咏__________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赞美了____________的劳动人民,鞭挞了_____________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1】仔细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以前的课本中这篇课文开头“乡下人家”后面有“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的词句,推测一下,新课本为何删掉了那些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一自然段说,“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这句话写得对不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肯定”一词表示的意思是否真的很“肯定”?应当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加点的“即使”是跟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搭配使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 ),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 );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稍一伸手( )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 )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由的无边繁花呢

【1】下列各组词语填入文中最当的二项是( )

A.五彩缤纷 矫健 绵延

B.矫健 五彩缤纷 绵延

C.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中的“浮”字的意思是( )

A.花像水一样,人浮在上面。

B.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

C.花没有精神,而人有精神。

【4】这一段文字主要描写的是天山的______,作者主要抓住了它的________多的特点进行描写。

12、课外阅读。

森林卫士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种全身披鳞的兽类,属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有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等,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穿山甲长约309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500-3000克。穿山甲善于掘洞,掘洞时前肢挖土,后肢刨土,不一会儿就钻进土中,因身上长满坚硬的角质鳞片,很像盔甲,挖洞又迅速,好似有“穿山之术”,故名穿山甲。它多单独活动,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它( )听觉和视觉较差,( )嗅觉灵敏。牙齿退化,胃中有砂石帮助研磨食物。穿山甲( )善于打洞,( )能游泳,也能上树。小穿山甲稍大后,常“骑”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穿山甲遇到危险,便把身体蜷成一团,头裹在腹部下面。这种防御方式对付动物有效,但对猎人却没用。穿山甲肉味鲜美,甲片是传统中药,所以遭到大量捕杀,数量已经很少了。

穿山甲是白蚁的克星。白蚁的巢穴往往深藏于地下。穿山甲发现白蚁的踪迹后,即会尾随追击,直捣巢穴,用尖吻插入其内,伸出黏腻的长舌迅速地舔食白蚁群。有时它躺下装死,伸出满是腥味黏液的舌头,待贪食的白蚁群爬满时,舌头一卷,全部吞食。有时它将鳞片打开,引诱白蚁入内,当数量可观时,关闭鳞片,步入水中,打开鳞片使白蚁漂浮于水面,即可一一收拾。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也有人说一次可吃一升(约1.5千克)。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请你用“﹏﹏﹏﹏”画出一个运用此说明方法的句子。

【3】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种防御方式对付动物有效,但对猎人却没用”中的“这种防御方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山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穿山甲捕食白蚁的三种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穿山甲被称为“森林卫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傲慢”的白松露

白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每454克的价格居然卖到2000美元以上。它被很多顶极餐厅视为珍宝,无论你多么挥金如土,也不可能大快朵颐,每次也只能尝到那么薄薄的几片。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竟如此珍贵?

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只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有人曾经将菌种接在新鲜的橡树苗根部,小心地呵护,希望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它能够茁壮成长。可是,松露总是“不识好歹”地要么不长,要么就长成没有香味的怪物,松露没了香味,就再也没有任何价值。

白松露难以被发现,凭人的肉眼和嗅觉根本不能寻找到它。在意大利,采集白松露需要牌照,挖掘松露的家庭世世代代从事此业,他们被称为“松露猎人”。通常“松露猎人”家里都有一张祖传的松露地图,就好像“藏宝图”,因为松露生长具有记忆性,即生长过松露的橡树下每年都会再生出松露来。因此哪片树林哪棵橡树下有松露就成为家族的最高机密。通常是半夜2点之后,他们偷偷按照地图去挖掘白松露。采集后一定要把土壤原样埋好,否则下一年就休想见到白松露的影子。  

而且,到目前为止,白松露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方法。人类现在掌握的科技已经能够克隆一头牛,甚至开始解码自身的基因,可偏偏拿白松露毫无办法。,不管人们怎么努力怎么套近乎,它始终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招安”,它的秘密人类至今无法破译。

白松露的“傲骨”导致这种生物非常罕见。到目前为止,这种野生真菌只在意大利小范围地方被发现,就算是在最好的年份,全年产量也只有3吨左右。

【1】白松露“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那么珍贵?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宽松,可以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

B.白松露难以被发现,凭人的肉眼和嗅觉根本不能寻找到它。

C.到目前为止,白松露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方法。

D.白松露产量非常小。

【2】题目“‘傲慢’的白松露”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颇有趣味。

【3】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的内容上突出了________;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结尾段“就算是在最好的年份,全年产量也只有3吨左右。”中“左右”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柔和的银白色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 观察)美丽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在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民间故事。我每晚在故事声中入睡,我感到那么快乐。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得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小心地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地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和 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读一读,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找出文中描写捉蛐蛐过程中出现的动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回忆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爱美丽的月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从前昔日的春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上海的春天真是个迷人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安门城楼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寒假里,你一定学会了许多本领吧,是炒菜、做蛋挞,是拖地、洗衣服,还是跳绳、踢毽子……你学会哪个本领时最有成就感?请你把学习的过程及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要求:1.题目自拟。2.把学本领的过程写清楚,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3.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