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可胜数金壁辉煌形象各异清爽
B.变化多端温揉可亲枝折花落淘气
C.慕色降临相依为命长年累月报酬
D.朴素大方稀世之宝柔和安详观赏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 )之情。
A.喜爱 B.厌恶 C.渴望 D.怀念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6分)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1)这位年轻的护士( )是第一次扎针,( )显得特别紧张。
(2)这位年轻的护士( )两针却没扎进血管里,( )我的母亲并没有责怪她。
(3)对这位年轻的护士的行为,我的母亲( )没有责怪她,( )还给予她鼓励。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渗透(shèn) 澎湃(pài) B.迟钝(dùn) 繁衍(yǎn)
C.杀菌(jūn) 癌症(ái) D.脂肪(zhǐ) 咸菜(xián)
5、下面语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是( )
A.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B.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C.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D.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6、油麻地小学因为(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7、给下面这段文字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 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 说 我最喜欢小孩 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说啊
A., , :“。,?!” B.。, :“, ,?。’’
C., , :“, , , !” D.。, :“。, , 。”
8、带着问题来读书
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三月桃花水的。
9、阅读天地。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首句中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__________。
【2】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南部,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小岛,那就是有名的复活节岛。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死火山。
(1)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其中267个集中在拉诺拉拉库火山下,其余的分布在岛上的其他地方。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至1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50吨到60吨左右,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巨人。
(2)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说来说去,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谁也没有揭开。越是这样,这些石雕人的魅力就越大,到那儿去找答案的人也就越多。
【1】(1)(2)(3)处画“______”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石雕人是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魅力”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片断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
乡下人家,( )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依着时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作答)
写出该句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 _________
【4】“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文字可用(填四字词语)_________来形容,该句还使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笋的可爱。
【5】“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把这个句子多读两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发现一、二自然段所写内容的区别吗?前者是写_______,后者是写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提出问题,总起作用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过渡
12、课外阅读。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出生在太行山下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占了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引起了王朴的强烈不满。
有一次,村里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了村子外,王朴也是其中之一。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没有理他。“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们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刺刀,指着王朴的胸口说:“你个小八路,快说!不说就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誓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脸上神色不变,形容遇到危险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
(2)没有丝毫害怕和恐惧。( )
【2】文中描写汉奸丑恶嘴脸的一个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
【3】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王朴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日寇的凶恶样子。
B.王朴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
C.面对日寇的威胁,王朴英勇牺牲。
13、挑战课外阅读。
“飞龙”(节选)
我国民间有龙飞九天的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
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云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沾不上边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上的“飞龙”为什么加引号?( )
A.表示否定。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引用的句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修辞),它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
【4】翼龙为什么不能远距离飞行?(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古时候,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他勤快地跳水,不但自己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挑水和喝水的事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去挑水。没过两天,水罐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燃烧的蜡烛掉到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柳枝又活了。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
【2】给每个自然段加上标点,写在横线。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用它写一句完整的话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青铜一家将所有的一切的时间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竞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差不多全部做完了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有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可以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向别人介绍你的动物朋友。如果你没有养过这种动物,也可以写你熟悉的其他动物。写之前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它,它在这些方面有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