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汉字书写笔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字的第六笔是“横折”。
B.“迈”字的第一画是“点”。
C.“卒”字共八画,第七画是“横”。
2、给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了河里。( )
A.追逐,赶
B.利用(时间、机会)
C.拥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一文中,“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这句话中,“扫荡”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写出了雨、风、雷、电的来势之猛。
B.《白桦》是英国诗人叶赛宁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C.《母鸡》一文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对母鸡充满崇敬与喜爱之情。
D.《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提到,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前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鸡冠(guān) 稀疏(sū) 率领(shuài)
B.卜落(bǔ) 绿荫(yīng) 住宿(sù) 和谐(xié)
C.倘若(tǎng) 亡赖(wú) 踏实(tā) 朴素(pǔ)
D.兴奋(xìng) 剥皮(bō) 屋檐(yán) 复杂(zá)
5、“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 《封神演义》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西游记》
6、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弧形 拨地而起 不折不扣 挽弓搭剑
B.弥漫 不速之客 极目远眺 叫苦不迭
C.照列 不假思索 无恶不作 胆大忘为
7、下列对于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对,不需要劳动也可以有收获。
B.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想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
C.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奇迹总是会发生的。
8、比一比,再组词
虑(______) 职(______) 腔(______) 稿(______)
虚(______) 值(______) 空(______) 高(______)
闷(______) 端(______) 格(______) 踩(______)
闲(______) 瑞(______) 络(______) 彩(______)
9、课外阅读
小山上的风
没有一个人知道,
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 风从什么地方来,
风到什么地方去。
它从某个地方飞来, 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 我总是没法儿留住它,
我拼命跑也赶不上它的脚步!
如果我放掉手中
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 那么风筝就会随着风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
我将去寻找风筝,
看它停落在哪个山坡 ;
我知道那就是
曾经在那儿留下脚步。
因此我就能告诉大家: 风到什么地方去过。 但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还是没有谁能说个清楚……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停落______ 拼命______ 绳索______
【2】风是无形的, 天真的孩子却想追寻它的踪迹。小诗中“我”是怎样来寻找风的踪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是大自然中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哪些关于“风”的成语呢? 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诗歌的形式描写某种天气下景物的样子,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降临,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忍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声响动,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紧紧握住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1】“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每件事不超过十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描写,男孩眼中“放出光彩”是因为______
a.男孩眼睛里有泪花。b.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自然段中写男孩“经过一番思考”,他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望月》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1】用“____”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几乎(jī jǐ ) 童话故事(shì shi)
好奇(hǎo hào) 睁大眼睛(jìng jing)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小外甥外贸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月亮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寂静 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重担)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 照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发射 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1】用“______”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的亮光 (_____)的金边 (_____)云霞 (_____)重围
【3】“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这句话中“深红的圆东西”指什么?你从“深红的圆东西”和“射得人眼睛发痛”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选段主要介绍了双龙洞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问句的使用,不但具体明了小船的小,还给人新奇的感觉。
B.写船小是为了突出孔小的程度。
C.句子中出现了四个“小”字,显得重复啰嗦了。
【3】理解画“﹏﹏”句子的意思并填空。
(1)句子中的“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写出了孔隙又______又___________ 的特点;而“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朗读这两句话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4】将“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中的“贴”换成“挨”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专项训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草房子(节选)
桑桑就是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是一贯的。
(一)
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当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将家中的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用锯子和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朋友们的数次努力下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地揍。
(二)
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三)
夏天的河上到处是喧闹声。桑桑吃完瓜,正想回到河里泡水,却突发奇想:为什么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冰棍反而不融化?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这些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缠住。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见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便走到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立即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1】桑桑做了三件事,文章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如果改成用小标题的方式,可以这样概括:
(一)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
【2】根据第一自然段以及三个小标题,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特点?请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浑身光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改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铜一家将所有的一切的时间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仿照句子,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_________
2.老师给我们讲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_________
3.在作文竞赛中,两个四(2)班的同学获了奖。
_________
4.王刚同学的性格对王老师非常了解。
_________
5.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__________
19、作文。
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要大胆想象,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2.想象要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