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你知道下列各句的引号分别属于哪种作用吗?可要动脑筋啊!(3分)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
C、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1)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2)有些人说我是“傻子“,这是不对的。( )
(3)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
2、下列句子中“杰作”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件作品独具匠心,构思新颖,堪称杰作。
B.班长对小明说:“看看你的杰作,雪白墙壁上唯一的脚印。”
C.杰作皆出于毫不拘束、有独特创意之手。
D.当雕刻家把大理石变成一个杰作的时候,石头才有了不同凡响的价值。
3、对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举例子)
B.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
C.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作比较、举例子)
D.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打比方)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永住人间 以防万一 全力以赴 赏心乐目
B.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奇峰罗例 拔地而起
C. 疲惫不堪 骨瘦如柴 梦寐以求 疑惑不解
5、小说第一、二、三、六、七章的小标题共同的特点是都有( )
A.地名 B.事情 C.象征物 D.人名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róng) 洛阳(nuò yáng)
B.大雁(yàn) 砚台(liàn)
C.汹涌(xiōng) 相逢(féng)
D.机械(jiè) 混乱(hùn)
7、选择正确读音。
震撼gǎn( )hàn( )
玷污zhān( )diàn( )
家雀qiǎo( )què( )
8、积累填空。
(1)关于“勤学”,我们可以用“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来形容;我们也可以在书房挂上一幅“天行健,__________”或“__________,自胜者强”的书法作品来鼓励自己奋发向上。
(2)关于诗歌,朱光潜说:“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理解词语的意思。
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_。
白雪皑皑:_______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的雪花 ____________的金晖 ____________的树枝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抒情诗,以____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_______。诗中的白桦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________的象征。
【4】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之情。
【5】用直线画出色彩变化的句子。
10、课内阅读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这四段文字共有( )句话。
2.为什么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11、阅读天地。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同妈妈一起回俄国去了。
第二年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到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高尔基在信中说:儿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拉,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的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都比拿愉快。
【1】用“____”画出写“我”想的内容和语句。
【2】用两个字的词语形容给与拿的意思。
给就是(______) 拿就是(______)
【3】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花儿(节选)
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过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她抱。它把一只前脚勾着李妈的脖子,像小孩儿那样直着身子坐在李妈臂上。李妈笑说:“瞧它!这猫儿敢情是小孩子变的,我就没见过这种样儿。”它早上第一次见我,总把冷鼻子在我脸上碰碰。清华的温德先生最爱猫,家里总养着好几只。他曾对我说:“猫儿有时侯会闻闻你,可它不是吻你,只是要闻闻你吃了什么东西。”我拿定花花儿不是要闻我吃了什么东西,因为我什么都没吃呢。即使我刚吃了鱼,它也并不再闻我。花花儿只是对我行个“早安”礼。我们有一罐结成团的陈奶粉,那是花花儿的零食。一次默存要花花儿也闻闻他,就拿些奶粉做贿赂。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我们夫妇分站在书桌的两头,猫儿站在书桌当中。它对我们俩这边看看,那边看看,要往我这边走,一转念,决然走到拿奶粉罐的默存那边去,闻了他一下脸。我们都大笑说:“花花儿真无耻,有奶便是娘。”可是这充分说明,温德先生的话并不对。
【1】花花儿主要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它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猫。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花儿是作者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
B.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抱,但是和作者最亲
C.花花儿总把冷鼻子在作者脸上碰碰,是要闻闻作者吃了什么东西
D.花花儿喜欢的零食是奶粉
【3】文中写了花花儿的哪些趣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这句话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秃鹤
曹文轩
(一)
春节即将来临,油麻地小学又接到全乡文艺会演的通知。“今年必须争得小学组第一名!”校长桑乔对蒋一轮等几个负责文艺宣传队的老师说。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选定演话剧《屠桥》。屠桥是个地名。有一天,这个地方来了一连伪军,他们无恶不作。那天夜里来了新四军,将他们一股脑儿擒获。桑乔看上这个本子的原因是里头有许多让人不得不笑的场面。几个主要角色很快分配好了,可等到彩排时,蒋一轮才发现有一件事没有考虑到:那个伪军连长在剧本里是个大秃子,而且里头许多唱词与道白都要涉及秃子。
“这怎么办?”蒋一轮问桑乔。“不好办。”原本定的饰演伪军连长的是柳三下,他可是长着一头浓密头发。蒋一轮去找柳三下商量,看他肯不肯将头发剃掉。柳三下一听,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可不做秃鹤!”秃鹤也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因为头发稀少,经常受到大家嘲笑,甚至孤立。
眼看看就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只好不演这出剧了。”桑乔犹豫着说。“不演,恐怕拿不了第一名。”蒋一轮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感。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二)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儿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却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三)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他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为了把戏演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四)
正式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油麻地小学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只见秃鹤脚蹬大皮靴,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说。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河边,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走到他跟前,说:“大家都在找你。”桑桑听到了的啜泣声。
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秃鹤的哭声克制不住地奔涌而出。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请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一)文艺会演缺少主要演员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这句话中,“绝”的意思是( )
A.断 B.尽,穷尽 C.一定的,肯定的 D.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3】“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请联系上文想一想,秃鹤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写到“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为什么此时的“秃鹤”是最英俊的少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像“秃鹤”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平台。
种蕉练字的杰出少年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以“狂草”而闻名于世。怀素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小时父母无力养活他,把他送到庙里当和尚。怀素自幼喜爱书法。他白天念完经干完活,( )多忙多累,( )抽时间练习写字。写字需要纸张,可他没有钱买纸。
一天,他看见院里芭蕉的宽大叶子,“这不也可用来写字吗?”他立即出去采来一张芭蕉叶,便写起来。可是,叶子上的字立即变成小墨珠,不成字形了。酷爱书法又善动脑的怀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去掉芭蕉叶面上蜡质的方法。“绿纸”写字成功了!他高兴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可是寺庙里的芭蕉不多,“绿纸”眼看要用完了。于是,他有空就在寺院里和寺院外的空地上栽上芭蕉。后来,只要看到哪有一点空地,不论是路旁、塘边,他都要栽上芭蕉。先后种了上万棵,这样,他再也不用为缺纸发愁了。他每天起早摸黑,精练书法。几年后,怀素写过的芭蕉叶已能堆成一座小丘。
怀素精益求精,向名师求教。后来,从家乡挑着担子,千里迢迢,步行到京城长安(今西安)向大书法家颜真卿求教。经过颜的指点,他终于写出一手好字。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再用这个词语造句。
千里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
A.时间先后
B.事情发展先后
C.怀素练字地点的变换
【4】读了短文第二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一小题中你提出了问题,你准备通过什么方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怀素种芭蕉的目的是什么?请将文中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文中划“ ”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不对的打“×”。
(1)这则短文开门见山,介绍了主人公及成就。_______
(2)主人公怀素是一个为了练字不择手段的人。_______
(3)“怀素精益求精,又向名师请教。”这里的名师指的是“颜真卿”。_______
15、缩写句子。
(1)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完成修改病句练习。
例: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改正后:我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1、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可以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谢皮罗进行了许许多多次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鲁爷爷今年已经差不多八十多岁了,他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旧棉帽,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初期,他推着小车为前线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市和村庄。他经常对我们说:“我经历了两个新旧社会,深知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一定要爱惜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你应该春游过吧?如果对以前的春游印象不深,可以再挑选一个假日,和家人去春游一次,然后把游玩的经过与看到的美丽景色记下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