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qí)丽 丝绸(chóu)
B.朝(cháo)霞 谈(tán)心
C.应和(hè) 裹(guǒ)着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养成把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B.鼓浪屿上南洋杉、榕树、三角梅、凤凰花等树木郁郁葱葱。
C.亲子共读,密切了家庭关系,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写作水平。
D.我们可以断定: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可能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只要转过街角,就能看见饭店的招牌和炒菜的香味。
B.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C.《铁杵成针》主要讲的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D.拥有好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 )因为输血不幸上了艾滋病。
A.艾迪 B.德诺
5、“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一句的写法是( )。
A. 排比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6、小明和李达约好周六下午去公园放风筝,但是到了周六,小明的爸爸不让小明去。小明该如何对爸爸说呢?下列最恰当的是( )
A.“爸爸,爱人者,人恒爱之。我和李达约好了,我不能不去啊。”
B.“爸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和李达约好了今天下午公园见,我要去。”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爸爸,我与李达约好了今天下午公园见,我怎么能失信呢?”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爸爸,我与李达约好了今天下午公园见,我应该诚心才是。”
7、选字填空
煤 媒 ( )炭 ( )介 ( )体 ( )矿
卸 御 ( )货 防( ) 抵( ) 装( )
8、看拼音写词语。
kū long wéi chí diào qiǎn chuān suō
( ) ( ) ( ) ( )
9、阅读与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字词。
平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告诉了我们,诗人的朋友要去的地方。(_______)
②诗的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_______)
【5】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
10、阅读下面的《巨人的花园》(节选),完成练习。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苛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轻视 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静 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娱乐 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选文中的小男孩很特别,他的“特别”表现在什么地方?用“ ”画出来。
【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人让小男孩滚出去是因为他觉得小男孩是在他的花园里胡闹。
B.小男孩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冬天,所以巨人感到非常生气。
C.小男孩亲了巨人一下,融化了巨人冷酷、任性的心。
D.巨人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放了自己的花园。
【4】读画“~~~”的句子,巨人这个时候为什么不生气呢?他现在心里是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风景如画果子沟
①天山公路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飘过了( )的山峰,飘过了( )的峡谷,飘过了( )的戈壁,飘过了( )的大草原,飘进了霍城县境内天山丛林中的一条沟谷,这条沟谷长28千米,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果子沟。
②在古代,果子沟是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被称为“铁关”。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走过这里,见山势峥嵘,怪石拦路,他命令二儿子察合台领人劈山开路,曾架桥48座,保证了大军顺利通过,也为后人在天山丛林开辟了一条坦途。
③果子沟因其宜人的风景被誉为“伊犁第一景”,古人赋诗赞其“山水之奇,媲(pì)于桂林,崖石之怪,胜于雁岩”,A远眺果子沟,漫山遍野都是高大挺拔的塔松,犹如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覆盖着狭长的山谷。山谷中,无数条清澈的小溪一路欢歌,流向远方。B健壮的伊犁马,高大的骆驼,还有那如雪的新疆细毛羊,成群结队地在山谷中徜徉,时而悠闲地吃草,时而安静地喝水,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C山脚下,三五个大大小小的毡房散落在绿草中和小溪旁,像碧海上漂着几朵洁白的雪莲。
④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以山花野果分布广阔、飞禽走兽众多而闻名。春夏时节,香草馥(fù)郁,野花烂漫,艳丽多姿。这里彩蝶纷飞,蜜蜂欢唱,连风也是香甜的。秋天到了,各种不知名的果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红彤彤的果子,一阵秋风吹来,成熟的果实飘落在地,融入泥土。严寒的冬日,山林里众多的野兔、狐狸、狼、熊、野猪、鹿等都不见踪影,果子沟这个天然动物园显得异常静谧。
⑤风景如画的果子沟,你是镶嵌在天山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把下列词语填入短文中第①自然段的括号内,使句子的表达更具体。
茫茫 陡销 幽深 牛羊成群
【2】短文第②—④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赞美了果子沟是镶嵌在天山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第④自然段按照_____顺序描写了果子沟的美景。
【3】根据短文中相关句子的描述,填写下面的表格。
句子 | 描写对象 | 修辞手法 | 这样写的好处 |
A | 塔松 |
|
|
B | 马、骆驼、羊 |
|
|
C | 毡房 |
|
|
【4】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从短文中找出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6】“健壮的伊犁马,高大的骆驼,还有那如雪的新疆细毛羊,成群结队地在山谷中徜徉,时而悠闲地吃草,时而安静地喝水,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这句话写得真美,我也能仿照写一句:_______,时而_____,时而_____,时而_____。
12、阅读。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那儿一簇”的“簇”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它在选段中的意思是(______)
①聚集成的堆或团。
②极新,常用来形容衣服。
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或成堆的东西。
【2】从选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填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仿写两个“或浓或淡”这种结构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以前或者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溪声也时时变调子”这句话,你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陈毅弈棋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同志,一生多才多艺。他在战斗和工作之余,常常不是赋诗以抒情怀,就是弈棋以调身心,驱除疲劳。//
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在苏中战斗打响后,住在苏北根据地的一个村子里。一次,他从战士那里得知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很擅长下棋,便趁空闲时间只身徒步走到私塾拜访。老先生说:“我同本乡人下棋,从不动‘将’;今天你是客人,我得破例了。”于是两人对弈起来。最后,陈毅以一胜二平的比分获胜。
过了一段时间,陈毅带领部队来村子里休整,又去找那先生下棋。这次先生声明不动“将”,与陈毅厮杀起来,结果陈毅以零比三连输三局。陈毅诧异地问:“老先生,前次你动了‘将’,我赢了;这次你‘将’不动,我反而连输三局,不知何故?”老先生答道:“前次来,我知道你是首长,又在出征前夕,不可挫你锐气;这次,我知道你在战场上取得大胜,所以我要在这个‘战场’上使你连败三局,让你冷静一下大脑。”//
回忆起这件事,陈毅写了一首诗:“九牛一毫①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②古今多少事,成由谦虚败由奢气”//
注释:①九牛一毫:(成绩)犹如牛身上的一根毫毛,比喻微不足道。②历览:纵观;经过以往许多次的观察研究。③奢:过高地估计自己,指骄傲。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弈棋——( ) 驱除——( ) 诧异——( )
【2】按文章内容填空。
(1)“破例”的意思是______,文中老先生破的例是______。
(2)画线句中老先生说的第二个“战场”是指______。
【3】用“ ”画出文中描写陈毅多才多艺的句子。
【4】文章已分成三段,请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处陈毅的一首诗说明了什么道理?( )(填序号)
A.老先生为了战前不挫伤陈毅的锐气,故意下棋输给了他。
B.再次对弈时,老先生赢了陈毅,是为了让他冷静头脑,不盲目骄傲。
C.为人处事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只有谦虚才能成就大事。
14、阅读短文,按要来做。
“诺贝尔奖”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明,获得过85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00多万英磅)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5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也是每年颁发一次。
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所以在1901年第一次颁发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以后,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就一直被沿袭下来。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 遗( ) 浙( )
贡( ) 遣( ) 逝(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毕生——______________
沿袭——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选择每年的12月10日为“诺贝尔奖”授奖日?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至少两个自己知道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轮船在下沉。(扩句)
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4)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大概没有发生什么争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争取成绩进步。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这篇文章的条理和内容都很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每天晚上都收听广播和电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两处错别字,三处病句,一处标点符号)
初夏,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坏着高兴的心情,和摘草莓的工具去郊区摘草莓。我们有的题着盒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拎着袋子……大家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地忙开了。不一会儿,盒子,篮子和袋子都装得满满的了。喜滋滋地满载而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以“记一次 比赛”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作适当的描写,有详有略。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