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冲走 冲散 冲着
B.屏幕 荧光屏 屏息凝视
C.看守 看家 看护
D.骨折 打折 枝折花落
2、下列选项中哪一句不是表现人物高尚精神品格的?(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3、根据句意,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画上“______”线。
1.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撰写 谱写 抄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2.海风(猛烈 激烈 强烈)地吹着,大海掀起了汹涌的波涛。
3.乐池可以(接纳 收纳 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
4.几个月前,爸爸不知哪来的兴致,(竟然 果然 猛然)买了一辆小轿车,小山村顿时(震动 轰动 惊动)了。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场地(chǎnɡ chánɡ) 扎到水下(zhā zā)
率领(shuài lǜ) 觅食(mì nì)
附近(fǔ fù) 一幅(fú fù)
竹笋(shǔn sǔn) 结实(jiē jié)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
A.他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公园。
B.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们感叹不已。
C.面对爸爸的批评,他一声不吭
D.跑完800米,他是满头大汗。
6、下列对语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A.蚂蚁虽小,力大无比 B.蚂蚁的医疗作用神奇
C.蚂蚁如何缝合伤口 D.外科医生如何手术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捆绑(kǔn) 祈求(qǐ) 嘴唇(chún)
B.米糠(kāng) 轮廓(guó) 嘱咐(zhǔ)
C.扒开(pā) 遗憾(hàn) 嘹亮(liáo)
D.情绪(xù) 沮丧(jǔ) 雪屑(xiè)
8、积水成渊。看拼音,写词语
máo lú cǎo tánɡ ɡōnɡ jìnɡ
tǎo lùn zhào ɡù shì yí
zhū ɡě liànɡ bàn shǎnɡ ɡōnɡ fū
9、课外阅读。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本诗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______。
【2】“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______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第二小节,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 )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 )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 )浓浓的绿荫。几( )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果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入文段中括号里。(填序号)
A.派 B.片 C.场 D.株
【2】从文段中可以知道,乡下人家喜欢在_____种花,在_____种竹。
【3】用“——”在文段中画出一处拟人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中提到“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由哪些景物构成了这幅风景画?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5】选文最后一句话中的“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
11、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用在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1】文中的“逐臭之夫”指的是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设问句,请找出来画上“____”。
【3】“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语音的延长
C.意思的递进
【4】人们通过从苍蝇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了什么?这一发明对宇宙飞船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后,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倒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这是一则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情节。
【2】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以理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则寓言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天窗”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军官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温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争取成绩进步。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这段话在文中是很极其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节体育课上我们踢了足球和羽毛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zā)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想一想: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功能呢?未来的房子、学校又是怎样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未来的事物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想象合理;③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