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假期,我到乡下爷爷家去玩,看不到的场景是(   

A.鸡鸭成群

B.炊烟袅袅

C.车水马龙

D.青山绿水

2、细菌如果只靠自己的鞭毛游动,并不能走很远。它们是喜欢旅行,喜欢搬家的,于是不得不利用别的法子,比如(    

A.附在苍蝇老鼠身上

B.附在蚊子臭虫身上

C.附在人上

3、下列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的算,成群地从士里探出头来。

B.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可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C.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丽的朝霞,向前流。

4、她那慈祥的面容,宽广的胸怀,高尚的人品,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她用圣洁的爱和纯真的情铸成的作品,将永远地流传下去,直到千秋万代!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冰心老人长得慈祥和蔼,所以大家才喜欢她的作品,永远记住她。

B. 也正是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作品才会永远地流传下去。

C. 这句话是对世纪老人一生的赞颂。

5、下列不属于科普作品的一项是( )

A.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

B.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C.冰心的《繁星·春水》

6、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

1世界一

A. 流动 B. 流转 C. 品类

2

A. 意思 B. 心愿 C. 意料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的作者是(   )

A.杜甫 B.李白 C.王勃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补充歌词。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在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研讨会结束后,老师分享了一首课外诗歌,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稠李树

叶赛宁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鬈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往下淌;

留下辛香味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璀璨,

像一对对明亮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

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灰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映着太阳的光芒。

金灿灿的绿痕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下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形容词填在括号中。

( )的稠李树             ( )的小溪               ( )的露珠

( )的花穗                 ( )的耳环               ( )的浪花

【3】请你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诗歌中的画线句。

答题小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等词语,表现出……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妙妙想要报名参加诗歌朗诵会,请你根据提示帮她填写下面的报名表。

诗歌朗诵会报名表

诗歌名称

《稠李树》

作者

_______

配乐曲风

________

朗读语调

________

选诗理由

④内容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情感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②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③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1第①段中第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提出两种人生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两句话概括①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③段中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责备(   信奉(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和对环保的重视。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也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

每年植树节都会有主题标语:2014年的是“拥抱春天,播种绿色”;2015年是“美化环境,清新空气”;去年是“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

1植树节是每年的 ,中国第一个植树节是在   年设立的,今年是第 个植树节。

2设立植树节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年植树节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试着为今年植树节写一条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①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

②开花时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两家人经常坐在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越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无声息地伸向了东邻。

③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樱桃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来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竟发现所有的害虫消灭得无影无踪。他感到很快乐。

④一场大风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捆绑完时,突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想,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不回来,石榴就会错过花期。他想着想着,就动起手来,也将石榴的残枝进行了修理。几天之后,两棵树又是一片生机盎然。

⑤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的孩子看见蔓过来的樱桃,哭着要吃。西家人听见了,对东家人说:“ ”东家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

⑥生命也是一棵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奉献到别人面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悄无声息:___________

(2)体无完肤:_____________

2短文中,东西两家人分别为自己的邻居做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⑤段,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西家人会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想告诉我们(  )

A.两家人共同造出“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的奇迹。

B.东家和西家处得很好,互相送果子吃。

C.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生活才会幸福和谐。

D.一棵树可以结出两种果实。

14、课内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都,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选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是入山→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

A.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

B.时而宽,时而急,时面窄,时而缓

C.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D.时而缓,时而浅,时而急,时而深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

【4】作者游览外洞时,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句子加工厂。

(1)战胜狂犬病,难道不是巴斯德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极正值夏季。南极的气温却在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斯德终于征服了狂犬病。(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17、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班长建议周末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不约而同地说:“赞成!”

18、修改下面的语段。(共5处毛病)

颐和园的春天是最美的地方。我首先第一个想要和你们介绍的是长廊,颐和园长廊横槛(jiàn)上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等……园内裁满了花木,昆明湖边的建筑和树丛中的鸟鸣真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表达

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一篇精彩习作。

壮观的海上日出,奇特的双龙洞,美丽的颐和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浏览过哪些景点呢?请自拟题目,介绍一处你游览过的景点,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文章。

要求:按游览顺序,写清楚游览过程,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