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鲍雷伊讨厌爸爸打电话时最后总要加上一句:(          

A.“我很想念你。”

B.“鲍雷伊,再见。”

C.“好了,鼻子要擦干净欧,小子。”

2、鲍雷伊的学校会选出几篇最好的作品参加比赛,奖品是——(      )。

A.和一位知名作家共进午餐

B.一本笔记本

C.一张明信片

3、下列李白所作诗句中,以眼前之景,抒发孤寂之情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C.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下列对《颐和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B.《颐和园》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

C.《颐和园》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D.《颐和园》抓住每个景点相同的特点来写的。

5、下列句子描述的内容,属于奇妙想象的是( )

A.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B.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花园里来了,他们都坐在桃树上面。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

C.第二天早晨,船驶进邻国宏伟都城的港口。都城里所有的钟都敲响了,高高的塔顶上军号齐鸣,兵士们拿着飘扬的旗子,佩带着闪亮的军刀在敬礼。

D.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

6、下列词语中的“启”与“启发”中的“启”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启事 B.启蒙 C.启用 D.书启

7、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

1他们开的小店生意越来越(xīng  xìng)旺,他们全家人高(xīng  xìng)得都合不拢嘴了。

2(zhù zhuó)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对生活的执获(zhù zhuó)态度感染了我们。

3他全家辛辛苦苦地劳动也(zhèng  zhēng)不了几个钱,仍然(zhèng zhēng)扎在贫困线上。

4大扫除开始了,我们热火朝天地(gān  gàn)了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把教室打扫得(gān  gàn)干净净了。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博闻强记。

1____________,阳朔山水甲桂林。

2)江作青罗带,___________

3________,人在画中游。

4)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

5)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长郊草色绿无涯

7)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艾青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这两个片段都写“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______,“绿意扑眼而来”强调的是______,“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强调的是______

A.绿无处不在 B.绿的种类多 C.绿的差异大

【2】下面的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是同一种事物的是( )

A.绿树村边合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万条垂下绿丝绦

【3】艾青的《绿》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仿照画“ ”部分写一写整个世界都被火烧云染红时的景象:

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是红的,___________也是红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绿》中“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是说绿色太浓了,以至于看起来非常奇怪。

B.《绿》中描写的“绿”是大自然中的景象,更是作者的感觉和联想。

C.《西湖漫笔》中“苍翠欲滴”写的是雨滴在碧绿的树叶上滚来滚去而欲落未落的样子。

D.《西湖漫笔》中“直绿到了石头缝里”的意思是绿色的青苔绕过了石头缝。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

李丹崖

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②趯()趯:昆虫跳跃之状。③阜()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____(多选)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4~6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

第4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

第6自然段:______________

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

(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开腔”的意思是__。本句作者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____的喜爱之情。

(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___,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___发声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

(3)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从“___”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例①: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例②: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具体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猫的性格虽然有些古怪,可作者非常喜欢它。___

(2)选文先分写猫的古怪之状,再总写猫的性格古怪。___

(3)“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这段话的中心句。___

12、按要求填空

1联系句意,说说下面几种脸色各表示什么含义。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小妹妹有着红扑扑的小圆脸。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十分可爱。

红扑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苍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填入下面括号里,使之恰当。

气得脸色发( 害羞得脸(

急得脸涨得通( 吓得脸色刷(

 

13、课外阅读。

不服输的赖宁

赖宁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他学习英雄,注意磨炼自己,逐渐养成了永不服输的性格。

他跟杨斌比赛掰(bāi)手腕,不料成了人家的手下败将,他发誓要战胜杨斌,于是决心练手劲。

回到家后,他找了20公斤重的铁桶,开始做提桶练习。他家住在四楼,他天天提着重重的铁桶上上下下。那大铁桶与他膝盖一般高,沉甸甸地直往他腿上撞,但他咬紧牙关,把铁桶看成拦路石,坚持天天练。手酸疼了,他不怕,手指被勒(lēi)红了,他也不怕。

两个星期后,他们又“交战”了,杨斌毫不在意,可是万万没想到,赖宁的手像一把老虎钳,让他一败涂地。

赖宁和杜武是同桌,杜武总认为自己的地理学得好,有一天他故意考赖宁地理知识,赖宁答不出来,他十分得意。当天下午,杜武又向赖宁提了好几个地理知识的问题,不料,赖宁却对答如流。杜武奇怪极了,问赖宁。赖宁说:“你逼我,我还不得利用中午吃饭时间把地理书看一遍呀!说吧,还想考我什么?我正想练脑子呢。”(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败得不可收拾。______

(2)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xī qī)盖 沉(diàn diǎn)甸

【3】简要回答,短文写了有关赖宁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请你给赖宁写一份评语(可以选择下面提供的词语)。

聪明 勇敢 顽强 有毅力 不服输 团结友爱 热爱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_______ 乌黑——_______

【2】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3】“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句话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内洞__________的特点。

【4】作者描写了内洞的_______三个特点,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_________,一是形状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5】石笋还有什么样子的?仔细观察下图的石笋,发挥想象,给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照样子,仿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下面是小林读《芦花鞋》后写的一段话,存在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青铜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努力去克服,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7、修改下面的语段。

在我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赶紧振作精神,动手做起来。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

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2)稻子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像铺上了碧绿的绒地毯。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与表达。

美丽的家乡,可爱的校园,风景如画的公园……只要留心观察,在我们身边总会有很多美丽的景色。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处风景写一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写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