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参观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
B.《海上日出》一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C.《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D.《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的一篇游记。
2、一锤定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腮帮(sāi sài) 混过(hūn hùn)
捂着(wǔ wú) 吹竽(yū y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比赛中,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
B.语文对我特殊有爱好。
C.我断定他大概是陆丽的哥哥。
D.小麦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
4、下面四个词语中,“厌”的意思表示“满足”的一个是( )。
A. 十分讨厌 B. 喜新厌旧 C. 不厌其详 D. 贪得无厌
5、选择正确的读音
积蓄(xù chŭ) 教诲(huì huĭ)
拮据(jū jù) 中(zhōng zhòng)彩
画卷(juǎn juàn) 摩擦(mé mó)
援助(yuān yuán) 给予(gěi jǐ)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颐和园》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C.《七月的天山》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D.《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7、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qiáng ) 譬如(bì) 大模大样(mú)
B.挣扎(zhá) 蔬菜(sū) 枝折花落(shé)
C.松懈(xiè) 徜徉(chánɡ) 引吭大叫(háng)
D.角色(jué ) 澎湃(bài) 卜落卜落(bǔ)
8、看拼音,写汉字
shēng shū juān xiàn wéi fàn shèn zhòng tuī jiàn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cí zhí pò suì tǎn kè jūn yún cuī cù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上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诗歌的第二小节具体写了什么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诗中描写色彩变化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续写第二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漂 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印 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鸣地哭了。
【1】用“√”选出括号里合适的字。
【2】“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将选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画上“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 )
A.反映了家乡的可爱。 B.衬托出人们以为雨来牺牲时的悲痛心情。
C.交代了时间。 D.使文章更生动。
【4】朗读选文中老人们说的话时,语气应该是( )的。
A.坚定、凝重
B.悲痛
C.高兴
D.疑惑
【5】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①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读句①,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①中的“______”这个词语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真实可信的证据前不能确定假说是否成立。
【3】读句②,联系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了恐龙的画卷。
B.喻指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4】读句②,联系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B.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12、课内阅读理解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你一定能找出与下面词语相近的词语。
融洽(____) 特别(____)
【2】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1)____ (2)____
【3】文中最后一段话,我体会它的作用是。( )
A.提出问题,总起。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过渡。
【4】用“——”划出一个运用拟人写法的句子,你也能写一句。
13、阅读大视野。
随着一声巨响,蛋里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篮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从此,世界开始有了天地之分。
刚劈开的天和地,相距是很近的。盘古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以后,天每天都升高一丈,地每天都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在增高,他始终奋力地支撑着。
【1】本段文字出自课文《____》。
【2】读读画线句子,找出句中的反义词。
____________
【3】读读最后一句话,写写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常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文中有吗?请用“﹏﹏”画下来。
14、课外阅读理解
生命 生命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立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去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小生命作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三英寸远。这个生灵 A 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 B 在一个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征;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1】“毫不犹豫”的读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碰、撞、栽、摔”中选出适当的词填在A、B两处,A处应为 __________, B处应为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内疚:____________
徒劳: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个称呼小蜜蜂的词语,表现出作者对小蜜蜂态度的变化,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文章前后作者对小蜜蜂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欣赏这只蜜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生命 生命 ”改为“生命 ”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下人在屋顶上面挖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培养着故乡的儿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小花在做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庆节到了,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了许多新的标语和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经常教导我做事要武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大概有十五海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快乐作文
本单元诗歌中有表达母爱的,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这次习作就以母爱为主题,写一下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