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光潜的名言“诗和音乐一样”的下一句是( )
A.“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B.“生命全在节奏
C.“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下列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B.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C.难道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恭敬(gōng) 练囊(láng)
B.勤奋(qíng) 博学(bó)
C.贫穷(pín) 心不在焉(yān)
D.车胤(yìng) 相逢(féng)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外表善良内心凶恶的人叫“笑面虎”。
B.“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C.《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车胤。
D.《“诺曼底号”遇难记》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好船长。
5、下列句意和三字词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比喻那些常常在相互对立的观点间变来变去的人。(变色龙)
B.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应声虫)
C.比喻做事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或单位。(纸老虎)
D.比喻一毛不拔,十分吝啬的人。(铁公鸡)
6、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高的塔顶 闪亮的军刀
B.乌黑的睫毛 深蓝的眼睛
C.平静的夜晚 深情的仪式
D.深深的叹息 耀眼的红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我讲个故事。(每当)
B.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注视)
C.小人鱼迫切地想要看看她的美貌。(急切)
D.可是,她的耳朵听不见这欢快的音乐,她的眼睛看不见这神圣的仪式。(神奇)
8、比一比,再组词。
旬( ) 杉( ) 棠( ) 蜕( )
句( ) 衫( ) 堂( ) 说( )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 B.深深的爱 C.殷切的期望 D.深深的歉意
【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B.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C.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D.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轻而易举”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右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①②
【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 ”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白雪塑像
①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聊天、下棋……一个女人走过来,对一个下棋的中年男子说:“元元他爸,孩子作业写完了,回家吧!”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往家走。
②大约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小书桌。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儿子元元该上初三了,父母就把书桌留给儿子专用。但爸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
③时间长了,爸爸就有些担心:自己的咳嗽声会打乱儿子做题的思路。于是,他就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但是,一咳照样满屋响。“唉!这难除的病根儿!”爸爸无奈地叹息。儿子很体谅爸爸:“不要紧,爸爸。您咳,我一样写作业。”“怎么可能不影响你呢?都怪我……”爸爸很自责。
④晚饭后,儿子一要写作业,爸爸就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⑤“爸爸,别出去了。”元元拦住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时候有?元元心里虽明镜似的,可终究拗(niù)不过他。
⑥就这样,夏去秋来,很快,北方就进入了冬季。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了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宛如一座白雪塑像。元元像一下子被电着了,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
⑦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很快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街心又多了一座白雪塑像……
【1】概括写出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③段,用“○”圈出描写爸爸心情的词语。
【3】短文第④段中写道:“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这里的“规律”和“习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大雪天,爸爸宁肯在街上挨冻也不回自家温暖的小屋,是因为( )
A. 爸爸很喜欢在街上与棋友下棋。
B. 屋子空间小,进家只能在床上躺着。
C. 爸爸担心自己的咳嗽声影响儿子学习。
【6】文中提到了两座白雪塑像,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想好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总觉得谁也没有自己的本领大。它讥笑自己周围的房屋矮小,大地低下,自己伟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的脚下浇水,它把这看做是对它的崇拜。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
下雨天,人们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避雨,它为了显示自己的了不起,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摇晃。月夜里,它讥笑大地:“你瞧瞧,月光是先由我享受,然后才轮到你。”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暴风来临了。大树一看,过路的人四处奔跑就是没有到它下面米避风雨。
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却使挺着腰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跟部松动了,它奋力挣扎,猛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大树一头裁倒在大地上。
它羞愧地对大地说:“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从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吹嘘了。
【1】给文章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A. 自命不凡的大树
B. 一棵大树
C. 自私自利的大树
【2】找出文中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因为惊慌,不知怎么办才好。(__________)
(2)心里想做,可力量却不够。(__________)
【3】“从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吹嘘了。”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巧嘴王老师
王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学校来教我们班的数学。
王老师课上得很轻松。我们听王老师的课,再难懂的知识,只要他一开口点拨,我们总能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王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们轻轻松松就学过了一年,但考试下来,成绩总是全县前三名
我们把自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考试中所获得的成绩,全部归功于王老师的“伶牙俐齿”。在课下,我们说起王老师来,总是称他为“巧嘴王老师”。
“巧嘴王老师”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不信,让我从我们班编的《王老师趣事记》一书中找出几件来给你讲一讲。
一天,上数学课时,王老师说:“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我们都笑了,王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后面的话可用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在我们兴趣盎然时,王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使我们觉得,学循环小数就同听故事一样。在讲“混循环小数”的定义时,王老师指着“1.63838……”说:“这个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此处的6不参加循环,是‘混’进去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小数叫作混循环小数……”一个“混”字,把我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在后面练习找混循环小数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找有没有“混”进去的数,兴奋极了。
王老师的巧嘴( )在课堂上发挥大作用,在课后( )处处叫人拍手称绝。四年级的一次课后,我们班的艾华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王老师的白衬衫上,艾华吓得低下头,等待王老师的批评。同学们也呆住了。王老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艾华呀,你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给我泼墨水,我就穿黑衣服来啦!”同学们听了,发出一阵笑声……
王老师就凭这样一张“巧嘴”,让我们一听上数学课就觉得高兴;一看到他走进教室就觉得他是那样的可亲可敬。
【1】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仅……也……
D.与其……不如……
【2】用“ ”画出第六自然段中的过度句。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短文对王老师的插述,可以看出于老师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选取了三件事来说明人物的特点。
B.作者在描写人物时,从一个角度进行选材,充分说明人物特点。
C.王老师课上得轻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D.本文叙述方式别具一格,讲故事的形式显得与众不同。
13、阅读《白鹅》片段,回答问题。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1】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敏捷——( ) 从容不迫——( )
近义词:偶然——( ) 一丝不苟——( )
【2】鹅吃饭需要哪三样东西下饭呢?
【3】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要称鹅为“鹅老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真有意思!
【1】用曲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这段话写丹顶鹤的外形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用“窥探”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种你喜欢的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乌云渐渐散去了,太阳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虚心改进自己的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往常一样随父亲去新汉普斯湖的小岛上钓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江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丽江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用关联词语连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汽车在奔驰。(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语文对我产生了兴趣。______________
2.大街两旁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______________
3.他大概用了一小时左右做完了作业。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的青年具有顽固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他飞似的慢慢走回实验室。
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道静悄悄的,车辆行人来来往往。
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海洋的灯。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练笔
丰子恺先生把白鹅描绘得非常有趣,主要是因为他运用了拟人化的幽默笔法。请你试着运用这种写法,来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可选择性格、外形、吃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