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一文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B.《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分”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映着朝霞向前流淌的情景。
D.“啊,河流醒来了!”“醒”字写出了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惊喜的心情。
2、“把克莱芒救出去!”是( )句。
A.感叹 B.陈述 C.肯定 D.祈使
3、林则徐给福州西湖宛在堂题了一副对联,上联为“长空有月明两岸”,根据对联对仗的特点推测,下联是( )
A.耳外浮云何足论 B.四面湖山归眼底
C.天教处士领湖山 D.秋水不波行一舟
4、选词填空。
赞叹 赞美 赞赏
(1)大家看了年轻人画的金鱼,都( )不已。
(2)年轻人的勤奋和专注,得到大家的( )。
(3)我们满怀激情地( )伟大的祖国。
5、《芦花鞋》一文中的青铜是一个( )的孩子。
A.爱财、执拗
B.敢吃苦、倔强坚韧、朴实
C.爱国勇敢
6、给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了河里。( )
A.追逐,赶
B.利用(时间、机会)
C.拥有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颐和园》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C.《七月的天山》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D.《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8、填上动物名,补充歇后语。
1.( )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骑( )看唱本——走着瞧
3.铁( )——一毛不拔
4.( )鼻子插葱——装象
5.( )过街——人人喊打
9、古诗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从诗句中我感受到桃花开得_________________,作者赏花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的。
10、阅读《海上日出》片段,回答问题。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荷 ( ) ( )
冲 ( ) ( )
【2】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天空的变化。
浅蓝红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借代
【4】海上看日出和登山看日出相比,你更喜欢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 山
上星期五下午,我们在老师(代 带 戴)领下来到无名山。抬头看,青山就(象 向 像)一堵绿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山的怀抱是多么宽阔啊!在山(脚 角)下,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兴致盎然,满怀激情地(朴 扑)进了山的怀抱。
全班同学精神抖擞(sǒu)地向上爬。一下子, 同学们变成了一只只“猛虎”。渐渐地,我和几个女同学落到了后面。但我们并不(泄 泻)气,互相鼓励,到了半山腰。向上看,郁郁葱葱的树木(象 向 像)是给大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向下看,蜿蜒(wān yán)的山路伸向山(脚 角)。
同学们弓着腰,低着头,呼哧呼哧地向上攀登,终于到了山顶。班长把红旗插在顶峰上,我们看着红旗迎风飘扬,心里感到阵阵喜悦。纵目四望,只见碧绿的田野麦浪滚滚,明亮的小河(像 向 象)银色的(代 带 戴)子镶嵌在原野上,城市的容貌一览无余。
我领略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上星期五下午,我们去爬山,在山下,同学们( ),满怀激情地投入山的怀抱;爬着爬着,我和几个女同学( ),但我们( ),到了半山腰。同学们( ),呼哧呼哧地向上攀登,好不容易( ),班长( ),我们心里感到( )。
【3】用“______”画出文中两处比喻句。
【4】“无限风光在险峰”在文中的含义是( )
A. 无名山的山势很陡,很险。
B. 无名山山腰的风光非常迷人。
C. 只有登上顶峰,才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5】你去哪游玩过?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8分)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1)用“ ”画出描写年轻人外貌的词语;用“ ”画出年轻人说的话。
(2)从选文中找出一个描写人饿极了的成语和一个形容人极瘦的成语。(2分)
(3)从年轻人的外貌描写和他说的话,可以看出这个例外的年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你认为杰克逊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奇异的世界
火箭自从在40多年前被发明了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良,已发展成为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人类也因此能够登上月球。
从前人类对明亮的月儿,会产生很多幻想:上面有宫殿、嫦娥、玉兔、桂树……,外国人也以为月亮里面有一位女神。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月球原来是个寂寞而奇异的世界。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物,没有声音;有的是高山、深谷、坑穴、沙石和尘土。山很陡,洞穴都是圆形的,周围突起,地面上铺着厚厚的泥尘,我们在上面轻轻走过,就会留下很深的脚印。月球背着太阳的一边是漆黑的,向着太阳的一边,却使人感到惊奇:天空像一个深蓝色的盖子,地上的一切,竟然全是金黄色,蔚为奇观!
月球的引力很小,我们在上面走动,会感到轻飘飘的,毫不吃力,一跳就跳得很高很远,但是要转身或停下来,可不容易了。
现在,不少宇航员已先后到过月球,也拍摄了大量照片,采集了很多标本,还放置科学仪器在月球上,探测它的各种情况,把资料不断送到地球。这些资料,对人类开发月球,或是到太空探险,都是十分宝贵的。
【1】读短文,填空。
(1)文中“奇异的世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球的奇异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在文中找出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月球上有嫦娥、玉兔、吴刚、桂树…… (________)
(2)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物,也没有声音。 (________)
(3)月球的引力很大,是地球上的六倍。 (________)
【4】人类为什么要登上月球去探测它的各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①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②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③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1】“我”由“8”字想到宝葫芦,表现了“我”_______。
【2】“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中,“翻”的意思是( )
A.推翻原来的。
B.翻脸。
C.成倍地增加。
D.歪倒,或上下、内外移位。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如果说由“8”字能想到宝葫芦,那么瘦小的向日葵像数字“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我为什么想要 得到宝葫芦 | 做算术题的时候 | ____ |
____ | 要一颗最好最好的向日葵 | |
_____ | ____ |
【5】你觉得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
15、按照要求写句子。
1.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公共场所,我们要维持清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光照着原野。(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18、段落修改。
爷爷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夏天的小园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看,一行行向日葵在茁状地成长,露出一张张笑脸迎着朝阳;一排排玉米在威武地挺立,结出一个个玉米棒子像是在比赛——辛勤劳动的小密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给小园又减少了几分生气。就连小花猫还是把这里当成新开辟的游戏场所。望着小园,不禁感叹道:“这里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呀?”(标点符号2处,语病2处,词2处,字2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的“自画像”
提示: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让别人借此更好地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