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蛲”字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似或相同?( )
A. 虹 B. 戈 C. 挠 D. 兀
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绮qǐ丽 露lù天
B.活泼pō 闪烁shuò
C.瞥piē见 夜莺yīng
D.猛厉liè 卜bǔ落卜落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D.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4、经典诵读: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 )让秃鹤长出头发。
A.姜 B.茶叶 C.醋 D.土豆
【2】桑桑用了( )做成渔网。
A.被单 B.蚊帐 C.袋子 D.衣服
【3】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 )抢了他风头。
A.穿着新衣 B.骑着车子 C.戴着白帽 D.戴着草环
【4】油麻地小学因为(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5】秃鹤所在的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 )的小村子。
A.枫树 B.杏树 C.梨树 D.桃树
【6】秃鹤的光头从( )年级开始不让人家摸。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7】小说第一、二、三、六、七章的小标题共同的特点是都有( )
A.地名 B.事情 C.象征物 D.人名
【8】桑桑得了( )病。
A.大脖子病 B.鼠疮 C.癌症 D.淋巴瘤
【9】《草房子》曾获过( )奖。
A.冰心文学奖 B.国家图书奖 C.中宣部“五个”
D.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等联合颁发的最佳读物奖
【10】油麻地人对( )有这样的评价——“嘴里叼根屎橛子,那根麻花都不换”。
A.汇操 B.新学期小组活动 C.文艺会演 D.与细马打架
5、下面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 )
A.芙蓉 洛阳 玉壶 大雁
B.砚台 乾坤 皮囊 恭敬
C.勤劳 博学 贫穷 英伦
D.鱼腹 剖开 窟窿 浑乱
6、我会在正确的读音下划“√”。(4分)
(1)面对梦寐以求的汽车,父亲没有失去为(wéi wèi)人处(chǔ chù)事的尊严。
(2)伽利略衣着(zháo zhuó)整齐,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 (zháo zhuó)地”的试验。
7、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跳出海面 浅蓝的天空
B.增添生命 细碎的日影
C.冲出重围 关丽的公园
D.滑过湖面 耀眼的霞光
8、把下列四字词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在写几个。
( )落( )落 闪闪( )( ) 北风( )( )
ABAB式:_______ _______
AABB式:_______ _______
ABCC式:_______ _______
9、诗歌巧赏析
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诗,请你阅读。
春暮①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②今日蝶来多。
【注释】①春暮:晚春。②菜畦(qí):菜地,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地。
感官角度小分类
触觉 嗅觉 味觉 听觉 视觉
【1】(内容理解)诗人在题目中直接点出时令是____________,后两句诗中“____________”三字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时令。首句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感官)的角度描绘了绿盈盈的春水和芳香的春草,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画面描写)请你展开想象,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1】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其原因不包括( )
A.下蛋时,炫耀成绩。
B.叫声难听。
C.欺软怕硬,趁其不备进攻。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写出了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
(2)“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下一撮儿毛来”描绘了母鸡恶毒的形象。( )
【3】“我一向讨厌母鸡。”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比作____。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芦花村的特点是_________。
【3】在这段话中作者写芦花村的环境的作用是( )
A.想吸引游客到这里来参观。
B.介绍雨来天天到河里游泳的大环境。
C.写雨来家乡的美丽可爱,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这段话主要写的是( )
A.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以及人物。
B.芦花村里住着十二岁的雨来。
12、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1】这段话节选自___的《______》。
【2】用“ ”画出中心句,再完成练习。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以下信息:天气情况是_____事件是_________,看到的景象是 _________。
【4】围绕这句话,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郁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3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啊:红嘴红脚啦,灰蓝色的毛啦,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啊,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联系实际,结合短文内容说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斑斑驳驳: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怕人的珍珠鸟,却不怕作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作者对雏儿“小家伙”的称呼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中,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自然——________ 慢条斯理——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 )
A. 外貌 B. 语言 C. 动作 D. 心理
【3】“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提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
①三年前,好心姑娘________;
②今天,好心的老太太________;
③将来,“我”________。
【6】“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 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 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15、口语交际。
丽丽与婷婷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因一件小事,两个人发生了矛盾,婷婷一气之下不理丽丽了,失去朋友,丽丽非常伤心。如果你在,你会怎样劝劝她。把你想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zā)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金奎叔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千万万数不清的小学生参加了“关爱生命,预防溺水”征文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但要改造世界,而且要认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阿姨从超市买回了芹菜、菠菜、莴苣、菠萝、茄子……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合实践。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存在着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要就世界和平问题向国际社会呼吁,我最想说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