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抛开(pāo)
B.洞穴(xué)
C.骤雨(zòu)
D.倾斜(qīng)
2、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1)“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出自( )
A、《论语·子路》 B、《论语·学而》 C、《论语·颜渊》
(2)与“脸色苍白”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
A、烧火做饭 B、目光灰暗 C、公平买卖
(3)“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架子上。”一句描写了人物的( )
A、外貌 B、神态 C、动作
3、下面词语中的“疏”和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疏”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疏导交通
B.志大才疏
C.古书注疏
D.疏密不均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徽(wēi) 猜谜(mí)
B.嘴唇(cún) 头绪(xù)
C.轮廓(kuò) 嘱咐(zhǔ)
D.嘹亮(liáo) 倔强(juè)
5、“儿童急走追黄蝶”这一诗句中,“急走”一词的意思是( )
A.急忙走过去 B.着急地走过去
C.赶紧走过去 D.奔跑着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的家乡在泉州,夏天的泉州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晚会以后,她那动听的歌声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
C.在班会课上,他第一个首先提出自己的意见。
D.学完《巨人的花园》,使我懂得了快乐需要分享的道理。
7、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 )她失去了一条腿,( )她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2)(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光明和温暖。
(3)电子计算机( )能代替人做“管家”,( )忠实可靠。
(4)( )刺猬安然地度过了冬天,( )我感到特别高兴。
8、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下雪了,雪花像( )( )( )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好像( )( )( )。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鹧鸪( zhè gū)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①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②细草鸣黄犊③,斜日寒林点暮鸭。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④沽酒⑤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注释)①柔桑:指桑树的嫩叶。②平冈:平坦的小山坡。③黄犊(dú):小黄牛。④青旗:酒家用青布做的卖酒招牌。⑤洁(gū)酒:卖酒。⑥荠(jì)菜:一种野菜。
【1】从形式上看,《宿新市徐公店》属于________,《鹧鸪天・代人赋》属于_________。从内容上看,它们写的都是农村的美好景色,季节则都是春季,从《宿新市徐公店》中的“______________”和(鹧鸪·代人赋》中的“___________”等句可以看出来。
【2】诗词都很讲究炼字,《鹧鸪天・代人赋》中“愁”字把“桃李”当作人来写,《宿新市徐公店》中“急”字也用得形象贴切,儿童( )的形象跃然纸上。
A.喜爱动物 B.粗心大意 C.天真烂漫 D.聪明伶俐
【3】从《鹧鸪天·代人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的热爱。
A.乡村生活 B.官场生活 C.城市生活 D.农事劳动
【4】仔细观察右边两幅图,根据《宿新市徐公店》,完成填空。
图一 图二
(1)喜爱书画的聪聪想给这两幅图配上合适的诗句,图一可以配“________”,图二可以配“__________”。
(2)慧慧以“蝶”字为关键字,再加上从这首诗中摘录出来的字组成词,分别给这两幅图命名,图一可以是“________蝶”,图二可以是“________蝶”。
10、阅读下面的片段或短文,回答问题。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片段)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质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画出来。
【2】画线的句子为了说明碳纳米管的_______,与_______作比较。
【3】阅读科普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你读过哪些科普书?请选择一本推荐给大家,并写一写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bǔ bo)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1】用“√”给段落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孩子们的眼中,雨脚“_________”和闪电“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春 潮(节选)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轰响——开江了!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堤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1】第一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话题转变 C. 声音延长
【2】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潮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三个加点的“它”各指什么?
它① 它② 它③
【4】找出本段中用得好的动词,用“·”标出来,并说说好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春潮是不可抗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平台。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从文中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船长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先写_________的表现,接着写_________的势不可当,最后写________的情况。
【3】《“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
14、阅读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沙漠落日(节选)
①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的落日。那壮观的景色,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yíng)绕。
②还没有上火车,就听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胜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刚刚驶上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间。在茫茫的沙海中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红又大,看起来也没有白天那般耀眼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朵儿也像穿了一件淡黄的衫儿,飘拂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加浓,橙红的太阳渐渐接近地平线了。
③当太阳挨到地平线上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忽然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透彻的碧空上,如同一块光滑的蓝缎上绣上了层层橙红的花纹儿。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出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闪现着七色的光圈。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生在凌霄上的琪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
④太阳只剩半个了,但是仍不肯马上消失。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着世界。橙红的云更红了,连东边天上的云,也镶上了一道浓黄的边儿。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色彩变得柔和极了。那橙红的光溶入朦胧的雾气中,不时闪过的沙漠绿洲像在雾光中浮动。一队队晚归的骆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阔步。
⑤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红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时时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溶入了深沉的暮色中。
【1】我们从文中的“暑假”“暑气”两个词可以判断出本文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1分)
【2】文章写沙漠落日,层次非常清晰,分别写了夕阳已经西下、太阳挨到地平线的那一刹那间、_____、_______时的景色。由此可以判断出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______。(3分)
【3】第二段划线句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2分)
A.为下文做铺垫 B.“留心”与下文细致的观察相呼应
C.概括全文,写出对别人的赞美、感激 D.引出下文描写的“胜景”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壮观的沙漠落日景象。
B.景物描写常常要抓住景物的色彩,本文就运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
C.本文主要抓住太阳、云、沙漠、水汽、沙生植物、骆驼等景物来写沙漠落日时的美丽景象的。
D.沙漠落日对于作者来说非常熟悉,所以才能描写的如此细致美丽。
【5】第④段开头的划线句,你觉得写得好吗?好在哪里?试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赏析语句。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16、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两处错别字,三处病句,一处标点符号)
初夏,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坏着高兴的心情,和摘草莓的工具去郊区摘草莓。我们有的题着盒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拎着袋子……大家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地忙开了。不一会儿,盒子,篮子和袋子都装得满满的了。喜滋滋地满载而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2)稻子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像铺上了碧绿的绒地毯。
19、小练笔。
假如你乘坐的时空穿梭机去到了100年后,那时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请发挥想象,从人类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方面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