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洛的网》中的夏洛是一只( )的蜘蛛。
A.舍己为人
B.热爱祖国
C.勤奋好学
D.珍惜时间
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下列四首古诗哪一首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 )
A.《蜂》 B.《墨梅》 C.《塞下曲》 D.《芙蓉楼送辛渐》
3、《草房子》一文,下面事情与杜小康无关的一项是( )
A.烧豆秸烤红薯
B.偷女同学书自学
C.与刘一水打架
D.和父亲一起养鸭子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色各异(有分别不相同)
B.变化多端(项目,方面)
C.不约而同(拘束,限制)
D.不可或缺(稍微)
5、课文《小英雄雨来》第1自然段写还乡河的景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B.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
C.把家乡的美丽与敌人的丑恶作对比
D.为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供养。
B.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C.因为是孔隙,所以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D.黄继光愤怒地凝视着敌人的火力点。
7、(易错音)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舌音:嘴唇 崭新 主宰 预兆
B.平舌音:复杂 朴素 局促 卒业
C.前鼻音:撵走 枕头 乾坤 台阶
D.后鼻音:肿胀 腔调 澎湃 铺陈
8、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先把词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之称。
【3】下列句子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是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的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10、课内阅读。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若(______) 吃惊(______) 附近(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天高地阔 天( )地( ) 天( )地( ) 天( )地( )
【3】“他们的好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爸爸又上学了
有一天晚上 爸爸突然对我和妈妈说 从明天开始 我要上学了
听完爸爸的话,我和妈妈大吃一惊。妈妈说:“你都30多岁了,还读什么书?”我在心里嘀咕着:“爸爸工作那么忙,还读书呀?新鲜!真新鲜!”
第二天,爸爸买了很多书,一捆一捆往家里搬。我家都快成图书馆了。我拿起一本,一看,封面上写着“成人高等学校教材”。
每天早上,爸爸早早地起了床,搬个小凳坐在阳台上。他捧着书,一边轻声朗读着,一边不停地用笔写着什么。晚上,爸爸把手机关掉,独自躲在房间里。有一天,我悄悄地从窗户往里一瞧,呀!爸爸读书那么认真,那么专注!时间一天天过去,爸爸桌上的读书笔记越来越多,离考试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爸爸手里拿着一张纸兴高采烈地说:“猜猜这是什么?”我趁他不注意一把夺过那张纸,啊!成人高校录取通知。爸爸望着我说:“还是本科呢!”
望着爸爸高兴的样,我问:“爸爸,您能告诉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读书吗?”爸爸乐呵呵地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哪!现在是信息社会,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了。”
我想:爸爸工作忙,负担重,还这么勤奋读书。我这么小,家庭条件又这么优越,更应该努力学习呀!
【1】解释下列词语。
淘汰:________________
优越: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边····一边······ :________________
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第一段加标点。
【4】本文共有(___)个自然段。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风的故事
①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躁。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②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焕然一新。
⑤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互相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⑥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滋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做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⑦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⑧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⑨孤独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⑩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号。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拥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1】本文讲述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文中第②④自然段之间省略了一句话。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填入“____”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愤怒的风不停地发着脾气,但风也有温柔的一面。
B.每当风伤心悲泣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
C.风虽然不受欢迎,但他也有受欢迎的时候。
【3】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
(1)春风:____________ (2)夏风:____________
(3)秋风:____________ (4)冬风:____________
【4】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持什么态度?
(1)对待春风:____________ (2)对待夏风:____________
(3)对待秋风:____________ (4)对待冬风: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海上日出(节选)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光亮 亮光 光彩 光芒)。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园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 亮光 光彩 光芒),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亮 亮光 光彩 光芒)。
【1】用“ ”画出括号内搭配恰当的词语。
【2】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详细的写出了____________的经过。
【3】选文按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
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lì)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méng)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凡______ 品格_______ 不畏_______
【3】“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妙用。
【5】“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
【6】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歌颂_______。
【7】用“_____”画出本文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陈述句:______ _
15、口语交际。
小明和他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植物园春游,小明发现一棵小树苗倒了,一向顽皮的他蹲下来把手伸向小树苗。老师看见了,马上批评他,说他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花草树木。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向老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我站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我喜欢特别读书,坚持天天读。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学校组织了一次读书比塞,我评为了“读书小达人”称号。老师告诉说,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坚持读书有很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有五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
19、根据意思写诗句。
(1)和我久久地凝视着而互相看不够的,只有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