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班里有些同学数学基础比较差,总觉得怎么学都学不好,有些自暴自弃了,你可以对他们说(       

A.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B.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C.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下列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蝙蝠(biān fú)

B.倘若(tǎng ruò)

C.闪烁(shǎn shuò)

D.半晌(bàn xiǎng)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芬芳  修建

B.阻力  准确无误

C.逆风  沿途

D.辫别  争奇斗艳

4、下列词组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辽宁   翱翔   骨骼   隧道 B.亲缘   描会   欣喜若狂   演化

C.大约   粗状   支撑   奔跑 D.膨大   四枝   睛美   栖息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提高水平    抒发感情    表演精美

B. 水土流失    本领高超    计算精确

C. 养成习惯    发现问题    体会深刻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出(sèn)        (pài)        (mái)        (lǜ)

B.琥(pò)        月(lăn)          (jié)        (xiù)

C.擦(shì)        (shī)          (qū)        息(qī)

D.病(zhào)     新(zhăn)       (bì)          (yăn)

7、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娥(cháng)  苍(qióng) 月(lǎn)

B.若(wǎn)   绑(kǔn)   (qǖ)

C.丽(xuàn)   (yàn)   (jián)

D.游(áo)   (jiè)   (shè)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根据语境填空。

(1)宇宙不停地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中告诫我们“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罗隐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歌颂不辞辛苦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5)有个同学不爱学习,一心只想玩。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老来方知读书迟。”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文精彩回放。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一句中,“永不漫灭”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事”具体指哪些事?为什么“这些事”会成为“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些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会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块带回巢去,或者是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告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触碰来(传送 传递 )消息。( )遇到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是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  分析)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  阻挡),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线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靠的科学资料。

【1】给短文拟写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画“√”。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其中,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设问句,并仿写一句。

 

11、课外阅读

孔子学琴

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精通音乐。如弹琴、鼓瑟()、吹笙(shēng)、击磬(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他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xiāng)学弹琴。

②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望。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地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③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④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⑤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突然,琴声戛然停止,孔子激动得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行善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⑥师襄一听,惊叹不已。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的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1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在师襄与孔子的对话中找出关键词,按顺序填入括号中。

(学会弹奏曲谱)→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自然段画“_______”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_______的孔子。

3《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3月20日,嫦娥四号探月工程团队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8~2019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大奖。5月16日,根据《自然》发表的论文,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后所得的测量结果显示,着陆点存在来自月球地幔的物质。同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

1“嫦娥四号”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嫦娥四号本次登月的任务。

3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后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说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 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___________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___________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明白了。   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后,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4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

5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练的话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

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图。

B.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4“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B.辽西的发现使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更生动、传神。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啊,河流醒来了!(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现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就可能成一个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苹果、西红柿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环保卫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台领奖的时候,我的心热烈地跳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今天的作业全部基本上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市场上有黄瓜、西瓜、南瓜、苦瓜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小芳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我们必须注意改正并发现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映山红开满了,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特别多,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亮。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题目:我喜欢的一位抗日英雄

通过阅读抗日英雄故事或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你肯定认识了不少抗日英雄。请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以《我喜欢的一位抗日英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结合人物事迹写出你喜欢他()的理由,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