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卜落 萝卜
B.频率 死亡率
C.吭气 引吭高歌
2、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1.最后一份钟,是旗帜的形壮,是天地间缓缓上生的红色。
( )
2.被撕碎的厉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哪伸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近我们的灵魂。
( )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B.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C.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수,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上日出》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B.“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C.《小英雄雨来》一文,作者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位置不同,作用相同。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B.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C.太阳好像负着什么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D.一只小苍绳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来飞去。
6、《小英雄雨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六个小标题依次是( )
A.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有志不在年高——机智脱险
B.上夜校念书——游泳本领高——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有志不在年高——机智脱险
C.游泳本领高——掩护李大叔——上夜校念书——勇斗鬼子——有志不在年高——机智脱险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那一天。
B.雨来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C.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热烈地等上三刻钟。
D.看着这些鞋,他们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
8、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
恭:________ 勤:________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练囊:___________
盛:__________
3.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未成:__________
弃去:__________
4.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老媪:__________
铁杵: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
D.飞入菜/花无/处/寻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而富有童趣的乡村( )景图。
A.春
B.夏
C.秋
D.冬
【3】这首诗写儿童在菜花丛中追黄蝶,儿童最后追到黄蝶了吗?你是从哪句诗句找到答案的?
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傲慢”的白松露
白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每454克的价格居然卖到2000美元以上。它被很多顶极餐厅视为珍宝,无论你多么挥金如土,也不可能大快朵颐,每次也只能尝到那么薄薄的几片。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竟如此珍贵?
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只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有人曾经将菌种接在新鲜的橡树苗根部,小心地呵护,希望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它能够茁壮成长。可是,松露总是“不识好歹”地要么不长,要么就长成没有香味的怪物,松露没了香味,就再也没有任何价值。
白松露难以被发现,凭人的肉眼和嗅觉根本不能寻找到它。在意大利,采集白松露需要牌照,挖掘松露的家庭世世代代从事此业,他们被称为“松露猎人”。通常“松露猎人”家里都有一张祖传的松露地图,就好像“藏宝图”,因为松露生长具有记忆性,即生长过松露的橡树下每年都会再生出松露来。因此哪片树林哪棵橡树下有松露就成为家族的最高机密。通常是半夜2点之后,他们偷偷按照地图去挖掘白松露。采集后一定要把土壤原样埋好,否则下一年就休想见到白松露的影子。
而且,到目前为止,白松露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方法。人类现在掌握的科技已经能够克隆一头牛,甚至开始解码自身的基因,可偏偏拿白松露毫无办法。,不管人们怎么努力怎么套近乎,它始终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招安”,它的秘密人类至今无法破译。
白松露的“傲骨”导致这种生物非常罕见。到目前为止,这种野生真菌只在意大利小范围地方被发现,就算是在最好的年份,全年产量也只有3吨左右。
【1】白松露“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那么珍贵?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宽松,可以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
B.白松露难以被发现,凭人的肉眼和嗅觉根本不能寻找到它。
C.到目前为止,白松露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方法。
D.白松露产量非常小。
【2】题目“‘傲慢’的白松露”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颇有趣味。
【3】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的内容上突出了________;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结尾段“就算是在最好的年份,全年产量也只有3吨左右。”中“左右”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3】把文段中具体说明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的句子画上“~~~~”。
【4】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洞内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泉城
①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②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līn)到了水面上来。
③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④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⑤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太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读完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写了济南七十二泉中的__________、五龙潭、_______和趵突泉。如果不认识“趵突泉”的“趵”字,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先抄写其中的四个,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①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②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
③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④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用“○”圈出三个描写泉水流动的字。同样是描写泉水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第二个“老虎”不是真的老虎,所以要加上引号;第③句中的“咕嘟咕嘟”是表示声音的,一般也要加上引号;第④句中,“泉城”已经成为济南的代称,所以也要加上引号。那么,读下面三个句子,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引号。
① 教 室 里 很 安 静 ,只 能 听 见 哗 啦 哗 啦 翻 书 的 声 音。
② 那 只 先 出 来 的 幼 龟 ,原 来 是 龟 群 的 侦 察 兵 。
③ 罪 恶 的 子 弹 还 威 胁 着 娇 嫩 的 和 平 之 花 。
13、阅读理解。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 )( )捕捉飞蛾和蚊子( )( )( )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 )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 )能灵巧地避开( )( )它的眼睛特别敏锐( )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1】按原文补充标点并填空。
【2】科学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试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启发。
【4】人们根据_________的________的特点, 发明了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的_____的特点,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爱水。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爱波涛汹涌的长江,爱奔流不息的黄河,爱潺(chán)潺的小溪,但我更爱水平如镜的湖。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着美丽的光泽。
1.用“△”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
2.作者把湖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分别形容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湖是活的……在嬉戏”这句话?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本文中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形成条件 | 推测依据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①思考:第6自然段似乎打断了故事的发展,可以删除吗?为什么?__________
②第7段中的动词有__________ ,思考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极具画面感的文字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政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18、修改病句。
1.听到这个消息,我大声地议论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表达与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值得赞美的人。请你借鉴本单元课文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具有优秀品质的人。题目自拟。注意要通过完整、具体的情节来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