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猫》重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是说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写出了作者对猫并不喜欢。
B.“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C.“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里“非……不可” 这组关联词语,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D.“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这句话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
2、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故乡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 看了这部电影,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D. 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
A.秦始皇
B.炎帝
C.周幽王
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 嘶哑 沉甸甸
B.机械 战役 忠于职手
C.凶涌 哭泣 石壁
D.催毁 胸膛 卒然而至
5、《夏洛的网》中,威尔伯是一只( )
A.老鼠
B.蜘蛛
C.猪
6、“树头新绿未成阴”中“阴”的意思是( )
A.阴天 B.树荫
7、“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朗读这句话应读出( )的语气。
A.着急 B.好奇 C.悲伤 D.担忧
8、近义词。
拂拭——(______) 生机——(______) 猛烈——(______)
详细——(______) 轻灵——(______) 演化——(______)
相似——(______) 后裔——(______) 繁衍——(______)
五彩斑斓——(______) 欣喜若狂——(______)
普通——(______) 灵敏——(______) 检测——(______)
9、读《秋思》,完成阅读练习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根据理解,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意万重(A.zhòng B.chóng)
(_____)复恐(A.fú B.fù)
(_____)临发(A.lín B.lìn)
【2】根据理解给带点字选择相对应的解释。
①行人:A.捎信的人 B.走路的人(_____)
②家书:A.书本 B.信(______)
③意万重:A.重量 B.很多(_____)
④复恐:A.恐慌 B.唯恐,怕(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秋思》出自唐朝诗人张籍,全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_____)
②这首《秋思》出自唐朝诗人张籍,寓情于事,作者借助寄家书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______)
【4】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①在诗人张籍眼中,乡愁犹如(______)
A.秋风 B.家书 C.万重山
②对“欲作家书意万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想要写封家信不禁思绪万千。 B.想要写封家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C.想要写封家信情意犹如万重山一样重。
③对“复恐匆匆说不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B.唯恐捎信人已走,匆匆忙忙没能把信写完。
C.唯恐时间太匆匆,说不尽对家乡的思念。
【5】下面这些诗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在后面画上“√”。
《静夜思》( ) 《望庐山瀑布》(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小儿垂钓》( ) 《望天门山》(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10、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①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mào)易路线。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原产于印度,汉朝张骞(qiān)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现在,我国黄瓜的品种越来越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其中闻名全国的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的北京刺瓜。
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初在中国安家落户时,它的用途和原产地一样——做药物使用。如今,大蒜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蔬菜,烹调时使用它,既可增味,又可杀菌。
④据说,甘蔗(zhè)的原产地也在印度。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的工匠虚心地向印度人学习熬(áo)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的人们在摸索中尝试新方法研制出了白糖,后来,这个方法又传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如南瓜、胡椒等。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有删改)
【1】什么是丝绸之路?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
【2】读短文第②~④段,填写表格。
植物名称 | 原产地 | 传入我国后的变化 |
① | 印度 | ② |
大蒜 | ③ | ④ |
⑤ | ⑥ | 研制出白糖 |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北京刺瓜外形美观,皮薄肉厚。( )
(2)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一共有三种。( )
(3)“丝绸之路”历史悠久。( )
11、开心阅读。
一棵树一座楼
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这个方案是先完成万无一失的榕树保护工作后,才能在老榕树下掏石取土盖楼。结果是建设者就地造了直径18米、深10米的一个特大树盆,用以固定好这棵老榕树,接下来才转到在大树盆下破土动工修建太古大厦。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被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题目中的“树”指的是___________,“楼”指的是___________。文中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树影响到建楼时,通常的做法是__________。然而,香港人的做法却是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的句子应该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这句话和前面哪句话前后照应?请用“﹏﹏﹏”画出来。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设计师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峻 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了七十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微乎其微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可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电话后他心里更加焦躁。他决定到地中海海滨去清醒一下,争取早日定下方案。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 弛),沿途漫山遍野的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他看见无数的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吆喝,但很少有人停下来过问。当车子进入一座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在这里你只要付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子葡萄,据说这位老太太因年迈,无力打理才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久缠在他心头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格罗培斯喜出望外,连忙让司机掉转车头返回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发了封电报,要求施工部在乐园(撤 撒)上草种。 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被绿草所(复 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小道有窄有宽,优雅自然。
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讨论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1】“延”和“迈”都是________结构的字。“迈”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延”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处理事情时,把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很容易解决。(_________)
(2)出乎意料的高兴。(_____________)
【4】“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可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从这句话可以看出__________
【5】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请你写出它的获奖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加个标题:《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1】《天窗》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他临终前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多音字组词。
扇shān( ) shàn( )
似shì ( ) sì( )
【3】第一段话写木板窗的_______,与第2自然段中木板窗关起来后屋里的状态形成_______,为下文写天窗_______。
【4】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似的。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开天窗的原因,引起下文。
B.说明乡下生活条件差,承上启下。
【5】本文的题目是“天窗”,作者为什么从“木板窗”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我们班的“小燕子”
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吧?电视剧中的小燕子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我们班上就有一个眼睛和小燕子很像的人,平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燕子”。
“小燕子”在我们班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表演才能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瞧,我们的“小燕子”又开始表演了。队日活动一开始,她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灰罩衫,“畏畏缩缩”地走上台。看她那乱蓬蓬的头发下又黄又瘦的脸,活脱脱一个刚从山沟里跑出来的小丫头。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的,就连平时严肃的班主任刘老师,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从此,同学们便封她为“表演王”。
我们班的“小燕子”还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我的同桌梅梅就中了“小燕子”的招儿。那天下午,“小燕子”一早就到了教室,偷偷把梅梅的作业本藏了起来。等到课代表来收作业时,梅梅翻遍了整张课桌,却怎么也找不着作业本,梅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小燕子”一脸坏笑地从身后拿出梅梅的作业本。梅梅当时很生气,不理解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后来梅梅才知道,原来是她看梅梅那天早上一直闷闷不乐,想找点事来分散梅梅的注意力,才故意恶作剧的。唉,这个“小燕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小燕子”活泼又幽默,淘气又会关心人,同学们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感到开心。你们猜到她是谁了吗?哈哈,她就是我!
【1】短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B.“我”的同学“小燕子”
C.“我”
【2】短文主要写了“小燕子”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小燕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它必需吃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猫的性格不古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仿写句子)
不论_______,还是_______ ,___________。
5.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便放声啼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修改5处即得满分)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打算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可开心啦。
17、修改下面的病句。
1.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我读了后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已经大约五十岁了。工作起来却向年轻人一样。最近,他编写了一本新书“我的教育理想”。他说:“我要把教育事业奉献给毕生的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组织朗诵竟赛,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刚开始还含糊不清,渐渐地,声音越来越洪量,表情越来越丰富,口齿越来越清晰。我又惊讶又兴奋,没想到大声朗诵是这么喜欢我。都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以后肯定大概不会不敢上台表演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万米长跑比赛非常激动,二十几名运动健儿你追我赶在跑道上。观众不停地喊“加油”,都希望盼着本班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19、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的结尾。
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