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的“速”字表示“邀请”的意思的一项是( )
A.时速
B.不速之客
C.速度滑冰
D.速战速决
2、爸爸经常在家抽烟,我会这样劝告他( )
A.爸爸,你抽烟就是在排放有害气体,太不应该了。
B.爸爸,你抽烟害得我都做不了作业,不要抽了。
C.爸爸,抽烟有害健康,又浪费金钱,为了我们全家人的健康,请您别抽烟了!
D.你是个大人了,可是经常在家抽烟,也不为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健康着想,我不喜欢你。
3、下列广告词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 )
A.神州行,我看行! B.蓝瓶的钙,好喝的钙。
C.先锋去屑洗发露,去屑先锋 。 D.人靠衣装,美靠靓装。
4、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C.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后来,海水渐渐沉下去,陆地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B.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使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C.雨来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虽然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
D.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6、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砚台(yān) 贫穷(pín) 单于(chán)
B.勤勉(qín) 萤火虫(yíng) 贤惠(xiǎn)
C.剖开(pōu) 舰艇(tǐn) 呼号(hào)
D.嘈杂(cáo) 船桅(wéi) 汹涌(xiōng)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捆绑(bǎng) 安徽(huī) 枪毙(bì) 劫难(jié)
B.棉絮(xù) 高尚(shàng) 情绪(xù) 沮丧(jǔ)
C.嘴唇(chún) 叮嘱(zhǔ) 葵花(kuí) 祈求(qí)
D.遗憾(yí) 污泥(kuī) 倔强(jiàng) 嘹亮(liáo)
8、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纳( ) 蔬( ) 健( ) 灶( )
呐( ) 疏( ) 建( ) 抗( )
9、 出塞词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táo)。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zhuó)胡兵缺宝刀。
【1】选择正确的解释连线。
束 砍。
斫 捆。
缺 破损。
【2】“马头冲雪过临洮”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的气势。“乱斫胡兵缺宝刀”意思是_________。
【3】“卷旗”是什么意思?“卷旗夜劫单于帐”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
10、选段导读。
为什么北极熊不怕冷
为什么北极熊不怕冷呢?原来,北极熊有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这层脂肪最厚处可达7厘米,可以极大地保护北极熊体内的热量不散失。平时,北极熊喜欢大量进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尤其在冬季,北极熊非常挑食,主要进食猎物的脂肪。北极熊身上还长着一层浓密的白毛,这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保温层。而且,它的每一根毛发都是空心的,就像一根根管子,能够把辐射的光传递到皮肤的表面。有趣的是,北极熊的毛发虽然很白,皮肤却是黑色的,这可以帮助它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散发出来的热量。据了解,它能把吸收到的太阳能中95%以上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热量。
【1】对于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短文中没有提到的是( )。
A.体表的白毛为中空结构,可以把辐射的光传递到皮肤的表面
B.体表白毛下的皮肤为黑色,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散发出来的热量
C.体毛很长且被一层油脂覆盖,不会被冰冷的海水浸湿
D.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特别在冬季,主要进食猎物的脂肪
【2】短文从北极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3】我还知道北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极地动物。
11、阅读短文,按要来做。
“诺贝尔奖”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明,获得过85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00多万英磅)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5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也是每年颁发一次。
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所以在1901年第一次颁发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以后,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就一直被沿袭下来。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 遗( ) 浙( )
贡( ) 遣( ) 逝(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毕生——______________
沿袭——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选择每年的12月10日为“诺贝尔奖”授奖日?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至少两个自己知道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鼎”是______结构的字,共有______画,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的器物;②盛大;③正当、
正在。“人声鼎沸”中的“鼎”应取第______解释。
【2】选段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们闻其声,见其景。
【4】选段中,作者把浪潮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这样的浪潮,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幽默的纠错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一个人所共知的“败笔”:火炬台的一根欢迎柱出现了故障,没有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竖起来,这种状况让开幕式的点火仪式成了一个残缺的作品。
当时,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唏嘘声。开幕式结束以后,许多网友发表评论,认为这是历届冬奥会开幕式中最差的一次。
但3月1日这天的闭幕式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幕:
闭幕式的大幕徐徐拉开,火炬台( )以“残缺”的状态搭建着,开幕式上的“失误”就这样被组委会十分客观地摆在亿万观众眼前,他们是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弥补,全世界瞩目着。
一个装扮成电工模样的小丑蹦跳着来到会场里面,他径直来到那根没有竖起的欢迎柱前面,装作检查的样子,但形态十分滑稽可爱,让人看着便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他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如释重负般地将电源插好,拍拍手,开始试着把那根硕大的柱子费力地从地下拉起来,在小丑的卖力拉动之下,那根欢迎柱缓缓竖了起来,并且慢慢地和其他几根欢迎柱搭建在一起。
在大家怀疑的目光下,勒梅·多恩这时被小丑请出了场,她随即点燃了奥运火炬,奥运圣火熊熊燃烧起来。
开幕式上的错误,( )以这样一种伟大而幽默的方式予以纠错,观众在大开眼界的一刹那,忍不住欢快地鼓起掌来。
而有两次点火的奥运会,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
全场观众沸腾了,为组委会这样勇敢地直面错误,并以这样一种伟大而幽默的方式来化解。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犯错误,我们许多时候都想着如何回避错误,害怕承担嘲讽和责任。其实对于已成事实的错误,勇敢面对要比想方设法逃避更彰显一个人的成熟和魅力。只要勇于承担,错误也可以成为伟大,成为一种经典。
【1】在文中括号里填入“然”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1自然段中的“败笔”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温哥华冬奥会是“史无前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众的情感变化也是这篇短文暗伏的线索,起初大家面对开幕式上的败笔_______________,并且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闭幕式上,小丑来到会场时,大家用_______________的目光看着;当奥运圣火点燃时,大家都______________,忍不住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鸵鸟先生,请等一等
鸵鸟是陈松的外号,这是全年级都知道的。他终日穿着灰色的衬衫,脸上的表情好像离线的QQ头像一样灰暗,走路低着头。这哪像他名字中的松啊,分明是一只鸵鸟。
这个学期,倒霉的我成了鸵鸟先生的同桌。
同桌第一天,就出了麻烦。他把所有的书都堆在桌子正中间,这样,我们之间呈现了一个“天堑”。我在心中小小鄙视了他一下。课间,我想和他说话。他把头一扭,扔下一句:“别理我。”我的目光越过那堆书,看到他趴在桌上,在一张纸上涂涂画画。
那天体育课,我整整一节课都在踢足球,跑回教室,大汗淋漓。我口渴得要命,偏偏自己水杯里没水了,正好陈松桌上有水,拿起来,就往嘴里灌。“谁让你喝的!”一声厉喝,水还没进嘴里,心先跳到嗓子眼了。陈松夺过水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我尴尬地回道:“不就是一口水吗,你凶什么凶?”
周六的下午,我在操场踢完球回教室拿书包的时候,里面已经空无一人。该死的数学课本找不到了,我把自己的抽屉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也许,在陈松的抽屉里呢。我在他的抽屉里翻找,却翻出了一个大16开的牛皮笔记本。里面夹着很多画,白纸素笔,线条流畅,画中的少年都有着俊朗的容颜和明亮的笑容。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我翻开他塞在最底层的一个日记本。在日记里,我知道了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走出学校,我直接去了新华书店。在书架前站了一个小时,读完了一本《乙肝防治》。我终于明白陈松那种种看起来不合情理的举动了。他把书垒起来,和我保持距离,阻止我喝他的水,是怕把乙肝传染给我。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张稿费单,是我们当地的日报寄来的。好容易等到最后一节课结束,我正想喊陈松,他已经拎了书包,出了教室。我慌里慌张地跟出去。“鸵鸟先生,请等一等。”我大喊一声,引来无数注目。陈松回过头,脸上带着一贯的冷淡。我走上去,说:“喂,给你。”是那张稿费单,上面写着:60元,陈松。是我在一个月前的那个周末,把陈松画的漫画寄给了报社。陈松没有问我稿费的来历,他如此聪明敏锐的人,怎会猜不到呢?
后来,陈松的画接二连三在杂志上出现,稿费单上的数字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再后来,陈松要请我吃饭,用他的稿费。那天,在饭店,陈松特意让服务员多添一双筷子和碟子。我的喉咙一下子有点紧,为了掩饰,我端起饮料,大大咧咧地说:“鸵鸟,祝贺你——”却想不起下文了,只好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个精光。
我在心中说,鸵鸟先生,请坐直身子,扬起头,像一个真正的绅士那样微笑吧。不必慌张,或者逃避,你只需要等一等,等待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积聚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就好像鸵鸟一样,把头深埋在沙漠中,不是沉坠,而是等待,等待奔赴绿洲的那一天。
【1】大家叫陈松“鸵鸟先生”是因为( )
A.陈松长得像鸵鸟
B.陈松的打扮、行为像鸵鸟
C.陈松性格像鸵鸟
D.大家喜欢鸵鸟,也喜欢陈松
【2】第三自然段,“我在心中小小鄙视了他一下”的原因是( )
A.与陈松同桌已经令“我”反感,他却先堆书排斥“我”
B.因为他堆书的本领高,“我”比不过他,心里忌妒
C.大家都不喜欢鸵鸟先生,“我”也不愿意与他同桌
D.“我”觉得陈松很不友好,只会独自一人涂涂画画
【3】陈松对“我”喝他的水感到生气的原因是( )
A.他不喜欢“我”这个同桌
B.他不喜欢别人碰他的东西
C.掩饰他不懂得与人相处
D.他害怕把乙肝传染给“我”
【4】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我”的心情变化的是( )
A.沮丧 鄙视 气愤 醒悟 释怀
B.鄙视 沮丧 醒悟 释怀 高兴
C.气愤 鄙视 沮丧 释怀 醒悟
D.沮丧 气愤 鄙视 高兴 释怀
【5】下列选项中不是陈松“不合情理的举动”的是( )
A.把所有书都堆在桌子正中间
B.扭头拒绝和“我”说话
C.终日穿着灰色衬衫,低头走路
D.趴在桌上画有明亮笑容的少年
【6】文章题目“鸵鸟先生,请等一等”中的“等一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陈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两点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
(1)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使句子更生动、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人叔叔提前完成了北京西站的建设任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晚会上的音乐和舞蹈都很好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爱是一把小伞,为我遮挡风雨。(仿写句子)
母爱是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站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没追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吃饭很爽朗。”带他的保姆这么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几乎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 》新编
要求:
(1)横线上必须填成语故事名;
(2)可以改编故事的情节,也可以改编故事的本来含义;
(3)故事情节完整,想象力丰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