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哪句诗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

A.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2、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往下降(    )来,温度就升高1°C。

A.30米

B.33米

C.330米

3、“清平乐”是 名,诗人 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

A.曲牌 辛弃疾

B.词牌 辛弃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摘了美丽的一束鲜花。

B.蜜蜂飞得很低,大概这样可以减轻阻力。

C.清晨,我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D.下雨了,校园里撑起了五颜六色的红伞。

5、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变化多( )

A.端正,不歪斜

B.东西的一头

C.项目,方面

D.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2】不其烦( )

A.赢,胜利,跟“败”“负”相对

B.优美的

C.能担任,能承受

D.超过

【3】供养不( )

A.给,接济

B.周围

C.普遍,全面

D.完善;完备

6、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句中连用了三个“也许”,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不确定那黑影到底是什么东西。

B.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会把那黑影想象成各种东西。

C.屋子里太黑了,看不清东西,任何东西在孩子们眼里都只是一团黑影。

7、大猩猩、西弥猩猩、长臂猿中,谁最特别?(   

A.大猩猩

B.西弥猩猩

C.长臂猿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②将来,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________他有尊严!

________年轻人感到很饿,________他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读古诗,完成下面的题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陆游 B. ·苏轼 C. ·刘禹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诗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B.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春夜图,那么和谐,宁静。

C.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

回家

有一天,闻名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他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

无独有偶,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巴尔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临出门时在大门上写上了几个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

他一边散步一边构思小说。几个小时后他饿了,就开始往家里走。到了家门口,他看到大门上的字,十分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说:“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呀。”说完他掉头又往回走,继续构思他的小说。

一个是大科学家,一个是大文学家,为什么有时连自己家也想不起来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并不奇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极度迷恋于某件事时,在他的脑部神经中枢会产生一个极大的兴奋点,其他的一切都暂时被抑制住了。他此时已进入忘我的境地,除了他所思考的问题,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们的这种“迷恋”状态,正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达到高峰的体现

【1】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故事。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3】为什么爱因斯坦和巴尔扎克会忘记了自己的家呢?把原因用“﹏﹏﹏”画出来。

【4】对短文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迷恋”通常表示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在这里表示“专注”的意思,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否定。

B.这种“迷恋”状态指的是两位名人专心致志、物我两忘的伟大精神。

C.告诉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就有可能激发潜能,有所创造。

【5】有人说爱因斯坦和巴尔扎克都有点傻,连自己的家也忘了。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1】“透”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渗透,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透彻;④显露;⑤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文中“透”的意思是_____

【2】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3】用“     ”画出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4】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蚕和蜘蛛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它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着一环,又细又密。

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它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了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蚕茧光溜溜的。

这时,蚕也向大家做了说明:“我吐出的丝一点也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眼前。孔雀却对蜘蛛说:“听完你们的介绍——这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这句话的连忙一词说明(

A. 蜘蛛自以为是,希望得到奖励。 B. 蜘蛛性子急。 C. 蜘蛛非常骄傲。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孔雀说:这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蜘蛛没有得到奖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我们南京四季真是太美了:春季是绿色的,夏季是五颜六色的,秋季是金色的,冬季是银白色的。

我爱春天,那刚刚出土的小芽儿是嫩绿色的,甚至连天上会眨眼睛的星星也隐隐约约显出淡淡的绿色。

我也爱夏天,夏天的色彩是最丰富的了!那春天出土的小芽儿变成了深绿色,柳树结着白色柳绒儿,草地上的鲜花五颜六色,引来了许多五彩缤纷的蝴蝶和金色的小蜜蜂。

金色的秋天也美,象征着成熟,象征着收获。农民伯伯从地里取出一捆捆橙黄的稻子,一边扛还一边唱:嗨哟嗨!加劲儿!加油!稻子成熟了!

银白色的冬天也别有一番滋味儿,雪花像鹅毛,像棉絮,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娇娆。

我爱春季的绿,我爱夏季的五颜六色,我爱秋季的金黄,我爱冬季的银白,我爱色彩缤纷的四季!

1给短文加上一个标题。

2“/”划出句内的停顿。

例: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连天上会眨眼睛的星星也隐隐约约显出淡淡的绿色。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模糊糊________     五颜六色________

4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b)深度(c)深奥(d)深刻,深入(e)感情深厚,关系密切(f)颜色浓(g)很,十分(h)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①那春天出土的小芽儿变成了绿色________

②老师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了点。”________

秋的早晨天气还是很冷的。________

④我对母亲的话信不疑。________

5在文中用横线划出一句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分段。短文是按________分段的。

7这篇文章的中心是________

A. 南京的四季是美丽的。

B. 我爱我的家乡——南京。

C. 我爱南京色彩缤纷的四季。

D. 一年四季的色彩迥然不同。

14、奇奇在板报上抄写了一篇赞美乡村风景的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各题。

故乡的芦苇

安武林

①故乡的芦苇,在我印象中只有两种色彩,要么是绿得郁郁葱葱,要么是黄得壮壮烈烈。一年之中,变化仅此二种。若说其中微妙的变化,倒是没有特别留意,只能怪自己缺乏耐心了,是自己粗心了。

②芦苇是喜欢群居的植物,肩并肩,手拉手,脚勾脚,很是亲密。若是没有火或者刀这样的东西,恐怕很难把它们分开。

③我喜欢芦苇绿的时候,一片片,一丛丛,像绿色的火在燃烧。风一吹,那才叫熊熊燃烧呢。这青青葱葱的绿色,给荒芜的故乡增加了不少生命的活力。它是故乡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虽然故乡也有树,有草,但都不成气候,好像兄弟们在怄气似的,东一棵,西一株的。

④芦苇绿的时候,我喜欢探头探脑地向里面张望,似乎里面藏着无数个秘密。那草,娇嫩;那叶子,鲜艳,好像从这一边就能看到那一面。还有些细小的藤蔓植物,轻轻地搭在芦苇的身上,好像怕芦苇生气一样,有着十二万分的小心。而且,随时准备逃跑。芦苇丛中,有细细的水流声,而风吹动的沙沙声,是温柔的,也格外好听。

⑤芦苇黄了的时候,是另外一番景致了。一片片,黄澄澄的,犹如金子一般。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风一吹,哗啦啦地响,那响声,比绿色芦苇的响声要嘹亮多了。尤其是那柔情万种的芦花,绰约多姿。尤其是芦花飘扬的时候,如雪一样迷人。

⑥故乡的芦苇,比不得荷花淀的芦苇,但它毕竟和故乡有关,和我的童年有关。即便那个时候我认为故乡的芦苇是世界上最美的芦苇,最大的芦苇,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

(选文有删改)

【1】奇奇想根据文章画一幅芦苇图,请你帮他补全下面的绘画准备单。

【2】

文章第②段中“芦苇是喜欢群居的植物,肩并肩,手拉手,脚勾脚,很是亲密”这句话将_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来写,使用了_________(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________的特点。

【3】文章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赞美芦苇是“故乡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而不赞美故乡的树和草?

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第⑥段的画线句,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仿写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有一个高高大大的身躯,不愧为北方之强。微胖,推光头,脸上刮得光净,略带苍白;穿普通的灰布棉军服,没有任何官阶标志。(仿写一个人物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光射进来。(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我还会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我喜欢特别读书,坚持天天读。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学校组织了一次读书比塞,我评为了“读书小达人”称号。老师告诉说,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坚持读书有很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的青年具有顽固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争取成绩进步。

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造句。

宛如:

约莫: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