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这个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形描写
D.环境描写
2、《琥珀》一课有些内容是真实的,有些内容是推测的,下列是推测的一项是( )
A.琥珀的形成。
B.琥珀的发现。
C.琥珀的样子。
D.琥珀的科学价值。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撵人 规巨
B.烫伤 忧患
C.瘦小 省心
D.乖巧 闹翻
4、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 )她失去了一条腿,( )她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2)(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光明和温暖。
(3)电子计算机( )能代替人做“管家”,( )忠实可靠。
(4)( )刺猬安然地度过了冬天,( )我感到特别高兴。
5、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 )
A.不安静。
B.发生灾害。
C.干,弄,搞。
【2】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 )
A.露水。
B.显出,表现出。
C.没有遮盖。
【3】李大叔常在雨来家落脚。 ( )
A.使下降。
B.止息,停留。
C.跌入,陷入。
6、下列几组多音字中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卜落 萝卜
B.挣扎 扎根
C.看守 看家
D.可恶 凶恶
7、 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来写的。
A. 时间 B. 空间 C. 事情发展的顺序
8、填课文内容。
(1)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发黑、___________。(《绿》)
(2)在《囊萤夜读》这则文言文中,“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的原因是(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外阅读。本学期,我们阅读了________________的科普作品《穿过地平线》一书,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普知识。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鹧鸪(zhè gū)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①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②细草鸣黄犊③,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④沽酒⑤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注释)①柔桑:指桑树的嫩叶。②平冈:平坦的小山坡。③黄犊(dú):小黄牛。④青旗:酒家用青布做的卖酒招牌。⑤沽(gū)酒:卖酒。⑥荠(jì)菜:一种野菜。
【1】从形式上看,《宿新市徐公店》属于_________,《鹧鸪天·代人赋》属于_________。从内容上看,它们写的都是农村的美好景色,季节则都是春季,从《宿新市徐公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鹧鸪天·代人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可以看出来。
【2】诗词都很讲究炼字,《鹧鸪天·代人赋》中“愁”字把“桃李”当作人来写,《宿新市徐公店》中“急”字也用得形象贴切,儿童( )的形象跃然纸上。
A.喜爱动物 B.粗心大意 C.天真烂漫 D.聪明伶俐
【3】从《鹧鸪天·代人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的热爱。
A.乡村生活 B.官场生活 C.城市生活 D.农事劳动
【4】仔细观察右边两幅图,根据《宿新市徐公店》,完成填空。
(1)喜爱书画的聪聪想给这两幅图配上合适的诗句,图一可以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可以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慧慧以“蝶”字为关键字,再加上从这首诗中摘录出来的字组成词,分别给这两幅图命名,图一可以是“__________蝶”,图二可以是“__________蝶”。
10、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依次 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 照出)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鮮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画“______”句子中“探”字写出了竹笋的长势________,充分展示了春季的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而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你觉得把一组反义词放在同一个句子里矛盾吗?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风越刮越大,小树东倒西歪,大地尘土飞扬。一只彩色的蝴蝶,正在逆风飞行。
乌丢丢吃惊地站住了,激动地喊着:“啊,蝴蝶,你真了不起!风这么大,你还在逆风飞翔,是谁给了你力量,让你如此地坚强!”
蝴蝶说:“那儿有一棵蔷薇,我们去年相约,今天是我和她相会的日子。”
风越刮越大,天色也阴沉沉的,快下雨的样子。
“我们在那边的亭子里歇一会儿,等风停了再赶路,好吗?” 乌丢丢问蝴蝶。蝴蝶的翅膀被风吹得像叶子一样翻卷着。
蝴蝶说:“我可不能等,真的不能等,我不能让她失望。”
“为什么,这约会那么重要吗?” 乌丢丢有些好奇。
“今年她只为我开放,( )我今天不能和她见面,她( )会凋谢。”
听了这话,乌丢丢再也不会要求停下来。他想,蝴蝶为了见一见蔷薇花,勇敢地逆风而行,这精神真让人敬佩。
风不停地刮着。蝴蝶像一片秋叶,让风吹得上下翻飞。但他一直不退缩,( )风多么猛,他( )在逆风前进。
乌丢丢说:“这风太大,你飞不到目的地的。”
蝴蝶很自信地说:“( )这大风阻挡我飞到她那,我的灵魂( )会飞去见她。”
忽然一阵狂风呼啸而来,蝴蝶被狂风卷走,像深秋的一片叶子,从天上卷进了河中。乌丢丢放声哭起来:“蝴蝶死了,蝴蝶死了!你这该死的风!”乌丢丢狂叫着。
就在这时候,风息了,天蓝了。他们看见远方的河面上,漂浮着一叶白帆,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白帆向远方漂去,你一只白蝴蝶。
——那是蝴蝶的灵魂。他去 。
(——根据《乌丢丢的奇遇》改写)
【1】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
A.乌丢丢和蝴蝶 B.大风中的蝴蝶 C.逆风的蝶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
即使……也…… 无论……都…… 如果……就……
【3】结合全文内容,把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4】文中有很多描写风刮得非常大的句子,请找出一句,用“ ”画出来,并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蝴蝶有什么作用。
【5】你怎样看待蝴蝶的行为?蝴蝶使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祁黄羊》片段,回答问题。
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举荐——( ) 接替——( ) 惊讶——( )
【2】“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应该是:( )
A. 你举荐他,应该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B. 你举荐他,就是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3】“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把这句话改为肯定句,应该是:( )
A.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要慎重。
B.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慎重。
【4】文中带点的词语“郑重”和“慎重”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悼公的惊讶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画线句子中可以看出,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猫(节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1】填空。
《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这学期,我们还学了他写的另一篇文章《______》,这篇文章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
B.没有忧愁和担心。( )
【3】“……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小梅花”。从“小梅花”我体会到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之情。
【4】下面的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后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A.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不可能把老鼠等出来。
B.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5】文中第③自然段的“蹭”字能换成“撞”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节选的文段按先总后分的写法,先总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______,再分写猫既_______又贪玩,既贪玩又__________;高兴时__________,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谁也不理。
【7】下面对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吧”“啊”“呢”三个平常的语气词,起来亲切自然,让文章充满生活味。
B.这句话写出作者对猫极其讨厌。
C.作者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使句子更有幽默感。
14、课外阅读。
夏夜繁星(节选)
从前有一种小楷字,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焕文章”。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 )没有那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 )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撒。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表示文章写得好。
C.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文中画“ ”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写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么美的乡下人家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估计可能这一次去游庐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子,写句子。
迷蒙的云雾,潺潺的溪水,清脆的鸟鸣声,构成了如画一般美妙的深山春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里到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叫和盛开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有五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1.龙一鸣的叔叔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他会三四国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公司开业广告说:免费赠送小礼品,送完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快乐习作。
小朋友你一定和爸爸妈妈外出旅游过吧,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无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地方,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要求:1.按一定的顺序写;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3.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