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对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中“炫耀”是贬义词,写小草爱卖弄

B.“一定是凉爽又温柔”中“温柔”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小路的特点。

C.“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连用几个动词,形象生动。

D.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脑颅彭大。

B.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

C.它屏息疑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D.船慢慢地稳动,眼前昏暗了。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于(chán) 山(mò)

B.包(yùn) 次(lǔ)

C.倒(yūn) 悲(qī)

D.惠(xián) 冰(páo)

4、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米库米国家公园乐趣无穷,所以每年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B.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与教育。

C.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王大爷,但是他送我的那只小花狗我一直带在身边。

D.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B.会场上响起了热情的雷鸣般的掌声。

C.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6、选词填空

回味 品味

1.人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   )。

2.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他们在瞬间走进你的想象,然后又从想象里流出,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无穷的(   )。

崇尚 崇拜

3.我在小时候就非常( )大英雄。

4.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维护者,而是( )人类创造的文明。

 

7、“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

A.悲痛

B.感谢

C.愤怒

D.自责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比一比,组成词。(5分)

驰(   捎(   拔(     炼(     湛(  

弛(   梢(       拨(    练(     堪(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 B.深深的爱 C.殷切的期望 D.深深的歉意

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B.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C.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D.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轻而易举”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右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   ”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读了课文之后,你一定受到很大的启发吧!请你举出生活中生态不平衡的现象,并且设计治理方案。

生态不平衡的现象:

1、         

2、        

治理方案:

1、                  

2、                  

 

11、燕   子

柯蓝

  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对小客人,却又突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着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无穷地眺望。

  燕子终于又飞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它们在这新地方,发现了工场,找到了工作,在向我报告它们的欢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

  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到它们的工场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   )衔着泥沙,(   )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健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呵,你这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呵……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不论……都……

2.燕子美在哪里?它的美是怎么来的?

3.同样写燕子,比较课文中郑振铎笔下的燕子与上文柯蓝笔下的燕子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我最喜欢从窗子里看外面的景物。

四岁时,我家住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从窗口往外望去,一派江水,茫茫东去。早上雾很大,看不到对岸。中午却异常晴朗,一目了然,连太阳岛都看得清清楚楚。夜晚,坐在窗口看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倒也十分有趣。沙沙沙,一群鱼儿游过来,水中玉盘破碎了,一会儿又合拢了。

五岁时,我从武汉坐客轮去重庆。从窗里眺望长江,江面平静得很,像面镜子。远处的龟山和蛇山的轮廓十分清晰,还看到了黄鹤楼,红红的墙壁,小小的楼阁,一面旗子迎风飘扬。大小数百只渔船,停在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跟煮饺子一样。

六岁时,我同爸爸坐火车到北京,我又选择了靠窗子的座位,窗外是平旷的土地,绿色的原野,近处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晚上,火车的轮子隆隆地响着,吵得人不能入眠。这时,欣赏窗外的景色,却别具风味。火车道旁的路灯发出黄色昏暗的光,远处的灯光像一朵朵金花,一颗颗星星,点缀着大地,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现在,我从窗口往外一看,就是马路,一辆无轨电车,在马路上奔驰着。

每天我都倚着窗子看风景。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透过窗户,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每年我都坐在窗口迎接春天。窗子已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分不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__________ 平旷——__________ 清晰——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3】文章中提到“黄鹤楼”,用“ ”画出描写黄鹤楼的语句。

【4】“祖国的美景吸引着我,常常引起我的遐想。”作者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题目为《窗》的文章,表面上看是写________,实质是写透过窗,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景。

13、课内阅读。阅读《母鸡》片段,回答问题。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他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1】在文中找出下列意思对应的词语。

(1)一直持续某个动作,没有完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2)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 _______________

【2】请再写出两个像“嘎嘎”这样的拟声词: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这一段采用了______的构段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_______之情。

14、 拓展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5.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对你今后的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写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来水性极好。在鬼子开枪时,雨来跳到河里跑掉了。(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句子医院。

1.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对写科幻作文产生了浓厚的愿望。

2.在马上,你不用离鞍,虽然稍一伸手,但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3.“六一”庆祝会上,我的舞蹈刚跳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就热烈鼓掌。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应得是感谢的。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18、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两题任选一题)

1.题目:游______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注意要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2.新编《狐假虎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