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件事的结果,让大家都( )
A.南辕北辙
B.大吃一惊
C.异口同声
2、选出下列词语有错的一项( )
A.扣子 叩门 暗扣
B.香蕉 橡胶 焦急
C.改正 蜜蜜麻麻 各式各样
D.设法 方方正正 人山人海
3、下面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濒(pín)临 羊圈(juàn) B. 弓弦(xián) 稚拙(zhuō)
C. 霎(chà)时 石缝(fèng) D. 降(xiáng)落 便(pián)宜
4、《乌丢丢的奇遇》中的“诗篓子”指的是( )
A.会作诗的吟痴先生 B.会作诗的小脚丫
C.小脚丫的废纸篓 D.吟痴先生的废纸篓
5、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_____)
(2)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_____)
(3)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_____)
(4)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_____)
6、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任选一种写一句话。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_______)
2.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_______)
3.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_______)
4.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_______)
5.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_______)
6.太阳炙烤着大地,晒得铺户门前的铜牌都要化了。 (_______)
7、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piān yuǎn tòu mínɡ suī rán ɡuǐ hún rónɡ hu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ì lù chuàng jǔ bǎo cún ōu zhōu shè jì
zhì huì líng hún shí jiàn wěi dà jié shěng
9、 花钟(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睡莲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 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中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花名 | 开花时间 | 花名 | 开花时间 |
_____________ | 凌晨四点 | _____________ | 下午五点 |
蔷薇 | _____________ | 月光花 | _____________ |
睡莲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中午十二点左右 | 昙花 | _____________ |
万寿菊 | _____________ | …… | …… |
【4】作者在文中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样子,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1)百合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
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给选文中加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推测——______ 激动——______
【2】在选文最后一段的方框里加上标点。
【3】“我”这样做试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填一填。
做法 目的
A.捉自家花园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C.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D.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4】“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中的“左右”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叫蓝鲸
我们鲸是海洋中个头最大的哺乳动物,而我——蓝鲸又是家族中最大的一种。
我就像一座小山,体长30多米,体重有70多吨。我的嘴巴尤其大,能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呢。3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
我的背脊呈浅蓝色,尾巴宽阔扁平,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我经常潜入水中,每次浮出水面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15米左右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喷泉。我的力气很大,拉力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
我吃东西的方式与众不同,只要把大嘴一张,猛地向前推,大量的鱼虾和海水就会一拥而入。这时我把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中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会留在口中,被吞到肚子里去。人们把我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作“鲸吞”。我的饭量大得惊人,每天要吃下4吨鱼虾。
我浑身都是宝。由于人类过量的捕杀,我已经濒临灭绝的境地。人类,你们难道真的希望我这个珍稀动物在地球上消失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
濒临:_________________
【2】按短文内容填空。
我就像一座________,体长_______多米,体重有__________多吨。我的嘴巴能容得下__________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________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与错,用“√”和“×”表示。
(1)蓝鲸是鲸中最大的一种。_______
(2)鲸吃东西的方法叫作“吞咽”。_______
(3)蓝鲸的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_______
(4)由于缺少食物,蓝鲸濒临灭绝。_______
【4】这篇短文以第人称的手法来介绍蓝鲸,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说明方法。
【5】照样子,设计一条保护蓝鲸的标语。
例:赶快行动起来,挽救海洋中的“老大”——蓝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五里”的教训
有一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快黑了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
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个老人,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这儿离旅店有多远?”
“五里!”老人头也不抬地答道。
年轻人策马飞奔,向前驰去。结果,一跑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个老头儿真可恶!非得回去治治他不可。
“五里,五里,什么‘五里’!”他一边赶路一边又怨恨不迭地自言自语……
猛然,他从这两个字的谐音中领悟到老人的严厉批评。
“‘五里’,不就是说我‘无礼’吗?”于是,掉转马头往回赶,见那老人还在路边,便急忙翻身下马,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大爷!”
老人不等年轻人再讲些什么,就说:“小伙子,你已经错过路头了!如果你不嫌弃,就请到我家去住吧。”
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前后受到不同的对待,这个道理还不清楚吗?
【1】结合文中的句子,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近义词并画上横线。
可恶(凶恶 厌恶) 严厉(严格 严肃) 急忙(匆忙 急速)
【2】年轻人走出去了十多里还没有找到旅店的原因是( )
A.年轻人迷失了方向。
B.旅店在五里外的地方,他却跑了十多里。
C.旅店在更远的地方。
D.年轻人没有礼貌,老人没有给他指路。
【3】年轻人第二次得到不同对待的原因是( )
A.年轻人改正了错误,以礼待人。
B.老年人突发善心想做好事。
C.年轻人实在找不到旅馆了。
D.老人看他太可怜了。
【4】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年轻人后来改变了态度?用“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
13、填空:14%
(1)《绝句》是 代 写的,前两行诗描写了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 , 。后两行诗句是这样的: , 。默读全诗,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 天(季节)的景色。
(2)庐山的云雾具有 、 的特点,请你默写描写其中一个特点的段落: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蝇虎
蝇虎,我们那里叫作苍蝇虎子,形状略似蜘蛛而长,短脚,灰黑色,有细毛,趴在砖墙上,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的。蝇虎的动作很快,苍蝇落在它面前,还没有站稳,已经被它捕获,来不及嘤地叫一声,就进了蝇虎的口了。蝇虎的食量惊人,一只苍蝇,眨眼之间就吃得只剩一张空皮了。
苍蝇是很讨厌的东西,因此人对蝇虎有好感,不伤害它。
提一只大金苍蝇喂蝇虎,看着它吃下去,是很解气的。蝇虎对送到它面前的苍蝇从来不拒绝。蝇虎不怕人。
【1】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话,分别描写了蝇虎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介绍,下列图片中哪个是蝇虎?( )
A. B.
C.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但 旦)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竟 竞)发现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些,平均每株高度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可以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给短文取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
【2】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毛毡苔能分泌出很甜很香的液体,_________小虫子,然后把小虫子_________。
(2)听音乐的花木、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水稻长得_________。
【4】短文重点介绍了植物____和_____的奇妙之处;再简略地介绍了植物_____、_____
和_________等奇妙之处。
【5】用“ ”在文中画出第2、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自然段都是“ ”结构。
【6】短文中结尾处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
【7】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植物?请简单介绍一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爱诵读诗歌。
(1)_____________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3)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5)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6)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17、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练习。
1.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一路欢笑着,毫不停歇地奔向远方。(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用一组反义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把句子写生动。
例:荷叶挨挨挤挤的。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句话,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例: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小英作文里的一段话,有三个地方需要修改,请你帮她改一改。
天快黑了,路上的行人以经很少了。我穿着一件厚厚的毛衣,一顶红帽子,跟着妈妈往家赶。我们手里提着从超市买来的许多蔬菜,有花菜、黄瓜、桃子和西红柿。
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奶奶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法国昆虫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蚂蚁忙着很清闲地搬家,出门就要带雨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4分)
(1) 《亡羊补牢》是一则 ,告诉我们:
(2) 更羸是一个 的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