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B.枣核不仅勤快,而且很聪明。
C.枣核因为勤快,所以很聪明。
D.枣核既勤快,又很聪明。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美丽的珊瑚 拼命地奔跑 泛起波纹
B.凶猛的狮子 和蔼地相处 支起耳朵
C.轻蔑的神气 高兴地叫喊 皱起眉头
D.沉重的货船 蜿蜒地流淌 噘起嘴巴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鲜(xiān) B.和(huò)弄 C.呕吐(tǔ) D.夹(jiá)缝(fèng)
4、“我”送走门神的方法是( )。
A.用板刷刷掉带门神的剪纸
B.请怪老头收回去
C.被妈妈赶跑
5、读拼音,写词语。
pái liè gōu zhù yuàn qiáng hán shuāng cán jú
( )( ) ( ) ( ) ( )
6、看拼音,写词语。
duī jī rú shān yī běn zhèng jīng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jiāng xìn jiāng yí liáng shī yì yǒu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凶狠——( ) 恢复——( ) 奇异——( ) 自由——( )
透明——( ) 温柔——( ) 常常——( ) 解放——( )
8、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xì wǔ dǎo róng huà gǎn jí
tíng zhǐ yuān yāng ǒu ěr huā bàn
9、现代文阅读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架鄰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遵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1】选文第1、2自然段中描写燕子的动词有_________。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__________特点。
【2】如果将文段中的第1、2自然段概括为“飞行时的燕子”,那么第3自然段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是“几痕”,而不是“几根”细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选择一个优美生动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我要的是葫芦》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爬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了以后,藤上结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有几只蚜虫,
他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呀?”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他奇怪地望着邻居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可是,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掉光了。那个人看见了后悔极了。
【1】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小葫芦长得怎样?
【2】后来叶子有了什么变化?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3】葫芦和叶子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还没冬眠的大肚熊
“啊——哦——”大肚熊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这已经是他打的第101个哈欠了。
天上开始下雪了,大肚熊为什么不去冬眠呢?
“啊—哦”大肚熊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大肚熊,你太困啦,快回家睡觉去吧!”这是小盲兔吉米的声音。
“没关系的!”大肚熊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吉米走出门外,“下雪了,我们去看看雪吧!哦,不!我们去感觉一下雪吧!”
“你见过雪花儿吗?”吉米歪着脑袋问大肚熊。
“嘿嘿,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大肚熊傻笑着说。
“啊?为什么呢?”吉米好奇地问。
“因为下雪的时候,我要冬眠呀!”大肚熊仰起脑袋看着从天上飘落下来的雪花儿高兴地说,“现在我终于看见雪花儿啦,它们好美啊!”
吉米显得有些伤心,可是又很快高兴起来:“天上的雪花儿一定很多,一定很热闹吧!”
“是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大肚熊刚说完,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你是用眼睛看到的,我可是用心感觉到的呢!”吉米开心地说。
“原来是这样啊!”大肚熊恍然大悟,开心地说“我们都很幸福快乐呢!”
“不过,你还是回家睡觉去吧!”吉米认真地对大肚熊说,“冬眠可是你的生存习性呀! “没关系,再等一等吧!”大肚熊说,“我答应过哼哼猪的,等他来了我才能回去睡觉,我可不能破坏这个约定!
“可是,哼哼猪怎么还不来呢!”吉米急得直踩脚。
“别着急,可能哼哼猪有很重要的事正在办呢!他可是个非常热心的家伙呢!”大肚熊说完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你也是非常热心的大肚熊呢!”吉米大声地说。
“嘿嘿,嘿”大肚熊不好意思地傻笑起来。
就这样,大肚熊和坐在轮椅上的小盲兔吉米在雪花儿飘飞的门外,等呀等呀
(有删改)
【1】请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大肚熊打哈欠的句子。
【2】作者为什么要重复写大肚熊打哈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明大肚熊真的很困很困了。
B. 表明大肚熊真的很不耐烦了。
【3】大肚熊为什么忍着困倦也不去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大肚熊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还没冬眠的大肚熊》这个童话故事,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龙一鸣:哇,好感人呀!大肚熊宁愿晚点冬眠,也要陪伴小盲兔吉米,他真是一个热心肠的好熊呀!好想和他做朋友。
黄菲乖:嗯,说得对!可是哼哼猪也是一个“热心肠”呀,只不过他为什么会迟到呢?他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你能回答黄霏霏的问题吗?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小英雄于连(片段)
起初,于连着实慌张了一阵,但他马上镇静下来。他眨巴着乌溜溜的眼睛,连忙跑到正在燃烧的导火线旁,对着刺刺作响的火花撒起尿来。导火线立刻熄灭了。
不一会儿,一批巡逻警察闻讯赶来,他们一个个惊得面如土色,冷汗淋漓。当他们看到现场后,才深深嘘了一口气。大家把小英雄抱了起来,高高举过头顶。
【1】片段中“着实”一词可以换成___、___等
【2】用“ ”画出表现于连机智过人的语句。
【3】巡逻警察“惊得面如土色”是因为______;“深深嘘了一口气”又是因为______。
【4】从“大家把小英雄抱了起来,高高举过头顶”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贪小失大
秦惠王想讨伐蜀侯,可是军队到了边境,看到山路崎岖难走,也不知道要怎样走才能到达蜀国,于是便停了下来。
这时秦惠王灵机一动,想到一个方法。他派人把五块大石头雕成牛的样子,又在牛的臀部装机关,放了很多金子,一路撒过去,就说那是牛粪。
蜀侯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很多年轻力壮的人去挖石铺路,希望把这五头大石牛引到蜀国,好多得到一些金子。
就在大石牛一步一步往蜀国去时,秦国军队也跟在石牛后面,往蜀国前进。结果就在大石牛到蜀国时,秦国的军队把蜀国给灭掉了。
【1】结合短文谈谈对“贪小失大”的理解。
贪小失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惠王想了一个什么方法进攻蜀国?用“ ”在文中画出。
【3】蜀侯贪的“小”是什么?失的“大”又是什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句:大石牛往蜀国的方向前进。(一步一步地)
大石牛一步一步地往蜀国的方向前进。
① 小白兔正在吃草,听到我的脚步声,噌(cēnɡ)地窜到后院去了。(一心一意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乒乓球比赛。(一年一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加油站。
徐悲鸿在巴黎
为了实现复兴(xīng xìng)中国美术事业的雄心壮志,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决定去欧洲观摩西方的优秀艺术。1919年春天,他获得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
到法国后,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在一次留学生联欢会上,有个外国学生站起来傲慢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天天让达·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材!”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 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来比试比试 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那以后,徐悲鸿下定决心,要为中华雪耻,为民族争光,虽然生活十分(坚 艰)苦,但是他还是从微薄(bó báo)的生活(费 废)用中挤出钱来购买喜爱的书籍和图片。长期又冷又饿,使他得了严重的肠胃病,发作时疼痛难忍,可他常强(qiáng qiǎng)迫自己忍痛作画,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每逢假(jià jiǎ)日,徐悲鸿就到博物馆观赏和临摹欧洲历代大师的绘画作品。他常常一清早就进馆临摹,直到晚上闭馆仍不忍离去。临摹时,他怕浪费时间,连一口水都不喝。通过临摹欣赏,他从艺术大师的作品里学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
三年后,徐悲鸿创作了《箫声》《老妇》《远闻》等油画作品,在法国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惊动了巴黎。这时候那个傲慢的洋学生不得不向徐悲鸿鞠躬认错,说:“在竞赛中你是胜利者,我是有眼不识泰山。”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3】画龙点睛。给第2自然段后一部分填人标点符号吧!
【4】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去法国留学,是因为( )
A.他特别喜欢法国的浪漫风情。
B.法国有他的亲朋好友,能借留学之机会亲友。
C.为了实现复兴中国美术事业的雄心壮志。
D.法国有欧洲历代大师的绘画作品。
【5】在与那个洋学生的竞赛中,徐悲鸿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坚持带病作画。
B.他原来在国内就会绘画。
C.他热爱祖国、意志坚定、学习勤奋,练就了高超的绘画技巧。
D.他常观察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
【6】徐悲鸿与那个傲慢的外国人比试,是因为( )
A.徐悲鸿与那个傲慢的外国人有这样的约定。
B.徐悲鸿想显示自己的才华,要与他比试。
C.徐悲鸿看不起那个外国人,想羞辱外国人。
D.徐悲鸿被傲慢的洋学生激怒了,决心为中国人争光。
【7】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______)
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______)
【8】经典勾画。
用“___”在文中画出那个外国人前后两次表现的句子。第一次这样表现是因为那个法国人认为:_____。第二次表现是因为:________。
15、读语段,完成填空。
“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 ) ,船儿见我( ),树儿见我( )。嘿嘿……”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气象卫星还想说下去,可是语音早给台风的怒吼声打断了。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 )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 300千米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这些话很形象地把台风“厉害”这个词语写具体了。
【2】照第一段划线句子,把下列句子补写具体。
你可知道老师对我们是多么的好,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卫星的话给台风打断了,你觉得卫星还会对台风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16、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时,有的同学喜欢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同学讲话;有的同学会在别人发言后,先简述对方的观点,再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你呢?你会怎么做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胖驴吃着干草。(扩句,使句子更生动、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明确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枣核很勤快。枣核很聪明。(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土地上长出小草(松软的 绿茸茸的)
1.添加括号内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果……就……”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彼得弗雷特翻遍了整块土地。
3.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昨天早晨,在学校里碰到了小刚。
(2)我的写字台上一只小泥猴。
20、请修改下面的病句。
(1)一支翠鸟飞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和红领巾来到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从下面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习作。
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个想象故事。
2.自拟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