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成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近绿者翠,近墨者黑。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备受国画青睐的是( )
A.绿蚂蚱 B.蜻蜓 C.花大姐
3、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在山上游览,人们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B. 如果骆驼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就拔不出来了。
C. 梁龙的身体很长,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4、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是( )
A.宗高 姿势 聚扰
B.吹佛 花辨 偶尔
C.融化 停止 随时
D.帐蓬 纤细 距离
5、比一比,再组词。
崇(_________) 访(__________) 检(_________) 针(_________) 秒(_________)
宗(_________) 芳(__________) 脸(_________) 计(_________) 吵(_________)
踪(_________) 仿(__________) 剑(_________) 什(_________) 抄(_________)
6、补充词语。
群____________烁 翩______起______
______翅______翔 积_____融_____
7、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一年过去额,菜园里长出了_______的蔬菜,像一块_____的翡翠,嵌在山坡上。
(2)没有了______________的蔬菜,对一个_______的农家来说,就像断了奶的孩子。
8、看拼音写词语。
9、阅读《松鼠》片段,回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它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松树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坐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雪底下的可吃的东西。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眼睛 ( )的毛
( )的日光 ( )的积雪
【2】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松鼠怕什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把窝搭好后,为什么还在上面加一个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写松鼠吃东西的样子的句子。
【6】最后两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松鼠搭窝和储备食物,表现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唱起这支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有幸跟爸爸去青岛旅游,爸爸说要带我去赶海,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赶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地往回流,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愤)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还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hēi),一只小螃蟹被我们抓住了!我高兴得跳起来,那边一个小伙伴儿,正埋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小螃蟹不甘束手就擒(qín),正东逃西(窜、串)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áo)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yǎnɡ)痒的?我(底、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lǔ)。(再、在)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满(载、裁)而归,我也提着“战利品”跟着爸爸往回走。海风吹(拂、佛)着,我感到舒服极了。我一边走,一边哼(hēnɡ)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1】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2】短文中的“武将”指___________;“战利品”指________________。
【3】写句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想到了什么?假如有机会,你打算怎样去赶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恳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攥紧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地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手足无措—(_______)
拯救—(_____)
【2】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1)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2)一下子明白过来。( )
(3)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2】用“____”画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画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
【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珍贵的教科书》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
书还在印刷所呢 指导员微笑着说 因为情况紧急 印刷所准备转移 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1】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面词语。
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奋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选文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当听到指导员说有书的消息时,大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以从这些地方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一句中,可以知道他们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把书称为“珍贵的教科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 伟大)。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创造),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用“/”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找出选段中的中心句,用“____”。
【3】“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4】赵州桥是怎么设计的呢?请你用简笔画画下来吧!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年年有鱼
①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鱼”文化,情趣盎然。
②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③________。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有的地方用鲢(lián)鱼,以示“连年有鱼”;有的地方用鳜(guì)鱼,寄寓“富贵有余”。
④在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人们正是用这种“讨口彩”的方式,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鱼不成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辞旧迎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处给这一段话加上一个中心句,你认为下列哪句话最合适?( )
A.在鱼的选择上,各地不尽相同。
B.在鱼的做法上,各地不尽相同。
C.鱼这种食材因为物美价廉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D.鱼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3】第④自然段中的“讨口彩”指的是利用语言的谐音和一些事物的特性,人为地加以创意获得新的寓意,来寄托人们的某些美好的心理愿望。除了“有鱼”和“有余”的谐音之外,文中还有两处谐音,请用“ ”画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讨口彩”的方式?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兴高采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畸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阴凉——( ) 普通——( ) 优美——( ) 接踵而来——( )
和睦——( ) 伤心——( ) 幸运——( ) 精神——( )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改为反问句)
②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修改病句)
③我们穿过树林。我们跨过小溪。我们登上山顶。(合为一句话)
④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改为比喻句)
19、修改病句。
1.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读完后,大家热闹地鼓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九寨沟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结束了,同学们连续走出了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一庆祝会上,小红跳了一段优美的舞蹈,一首动听的歌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这段话(有五处)。
我们的校园真美丽!走进校园,你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的鲜花和迷人的香味。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校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有的在足球场上踢球绿草如茵的,有的在大榕树下玩耍,有的捡起花瓣美丽的做书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平台。
在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情吧,有高兴的,有趣的,令你感动的,也有让你悔恨的,那就选择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写下来吧!
提示: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