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有趣的神话故事。

B.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C. 陶罐和铁罐的表现不同,最后的结局也不同。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国(sòng) 田(gēng) 解(shì)

B.怒(nǎo)  谦()   弱(nuò)

C.纹(zhòu)  抱(yuàn近()

D.(xún) 忙()   生()

3、下面的诗句中, 与重阳节有关?(  )

A.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读句子,选出正确的理解。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1)水很听话,可以叫它把铁牛送回来。  ( )

(2)水既然能把铁牛冲走,就可以用水的力量把铁牛弄回来。(  )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拼拼写写,注意音同字不同。

dé   dài     yì     gǎn  

品(  脑(      )术     )路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被子 ______的饭菜 ______的嫩芽

______的铅笔  ______的豆角  ______的花儿

7、填空。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在每年的_______。我知道这一天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还知道描写这个节日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字词。

春风chuī fú着大地,ǒu ěr 带来一阵不知从哪儿zhān来的香味儿。gǎn jí的人从四面八方jù lǒng来,一张张笑脸上看不出半点儿疲juàn的hén迹。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美文赏析。

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1写乾隆皇帝题字的故事是从_______描写卢沟桥,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卢沟桥常被冲毁,已破败不堪。

B.卢沟桥曾经是抵抗日本侵略的地方。

C.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缅怀历史,悼念先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夏天到了,学校安排了午休时间,我当然要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我跟爸爸、妈妈说好了,两点半准时叫我。每天两点半我都是准时被叫醒。醒来后,我总是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碗凉的绿豆汤。我心里很是感激父母。

一天中午,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就起来了。我悄悄地走到爸爸的门前,“呀!”我呆住了。我从门上的玻璃窗向里望去,只见爸爸靠在椅子上,微合着双眼,头不时往下垂;旁边放着座钟。忽然,爸爸眼一睁,抬起头看了看座钟,又靠在椅子上,合上双眼……霎时,我全明白了:爸爸就是这样准时地叫我的。顿时,我鼻子一酸  泪水涌了上来  心里默念着  爸爸呀爸爸  明天  明天我不午睡了

我抹去泪水来到厨房,一眼瞧见妈妈正在锅旁忙着什么,头上挂满了汗珠……我愣住了,喉头像堵住了什么东西,什么也说不出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从脸一滚落下来。我百感交集,心想:    

1给这篇短文定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给第二段加上标点。

3读画“——”句子,找出写爸爸的动作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用“ ”划出来,并仿写一句。

我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妈妈在锅旁忙着,我百感交集。“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想到的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不要脚的朋友(节选)

老皮匠的眼皮垂下来了,一双木头脚立刻从他拿着的鞋子里跳出来。它想找一个新主人,不像老皮匠那样,总是把它关在鞋子里,要能够常常带它到街上去蹦蹦跳跳的。

它看见一条蛇睡在草堆里,木头脚在它的周围走了两圈,看了又看,这家伙的身体倒是挺长的,可惜没有脚。木头脚可乐了,它想:请它做我的主人吧。

等蛇醒来,它就问:没有脚的朋友,你要不要脚?”“脚?蛇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要脚。

难道你不想走路吗?木头脚很失望。

蛇把它的长身子向左右摆动,长肚子一伸一缩,身子就向前走了。

木头脚很奇怪地问:没有脚你怎么能走路的?

因为我有着比脚更好的哩!在我的肚子底下,有许许多多鳞片,它们会动,会像小脚一样地推着我在地上爬。蛇说着很快地又在草地上爬了一圈,然后向着正在发呆的木头脚说:木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想要什么脚了。

你们要不要脚?木头脚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高叫着,它很像一个贩子。

1木头脚的主人是__________,因为主人总是把它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木头脚想找一个新主人,希望新主人能够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不要脚的朋友是指__________

3想一想,做一做。

(1)木头脚想请蛇做新主人,是因为它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为什么不要脚呢?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答案。

(3)作者想象十分合理。我也会想象:木头脚走着走着,它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它一定需要两只脚啊!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顾客泄气了。但栽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顾客感动极了:“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1】联系上文,说说顾客泄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2】裁缝为什么不用接袖子也能给顾客做一件漂亮的春装呢?用“ ”画出相关语句。

【3】顾客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体会到顾客____的特点。

13、课内阅读。

荷花(节选)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选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加点的“冒”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冒”是不顾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换成“探”。

B.“冒”表明荷花不是自然长出,也不是偷偷钻出,写出了荷花挣脱束缚伸展的动态美。

C.“冒”写出了白荷花不停生长、卓尔不群的样子。

3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的句子中“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的是___________,读着第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我知道了:第①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第②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第③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填序号)

A.含苞待放   B.蓓蕾初绽   C.欣然怒放

5荷花还有怎样的形态?请你想一想,写在下面吧。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题。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在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这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我会给加粗的字注音。

临(   劳(   着(     着(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量词。

一(   )车站   一(   )列车 一(   )小姑娘

一(   )燕子   一(   )客人 一(   )大雪

3.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麻烦?

4.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这几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5.发挥想象说一说,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结实——________)   互相——________)   好像——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引出下文 C.承上启下

3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

4本段描写了各种形态的龙。在文中用“﹏﹏﹏”画出来。

5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__________________:“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我终于可以参加夏令营啦!”哥哥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麻烦”的意思:①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②烦琐,费事。用“麻烦”的不同意思分别写两个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只能是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不能是小孩子有爸爸妈妈吗?

仿写句子:难道只能是____________,不能是_____________

3.风吹,它们在枝头跳起了舞。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充词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语写句子。

春光(  )(  ) 春*(  )(  )

望梅(  )(  ) 忍(  )(  )饿

(  )(  )静气 荒芜(  )(  )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瑞恩的募捐活动还在陆续。

20、修改病句。

1.三(1)班的同学差不多全到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讲究卫生,防止不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断定李小明这次语文考试可能考9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轻声地默读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请你介绍一位老师、同学或者亲人,写出他(她)的特点。题目自拟。提示:用具体的事例更能突出人物特点。要求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