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回忆课文《昆虫备忘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蜻蜓:用了“总-分”的写法,总写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再用具体例子说明。

B.瓢虫:也叫“花大姐”,用了拟人的手法。硬翅上有漂亮的小圆点,但没有定数。生活习性不一样,有的吃害虫,有的吃益虫。

C.独角仙:写了体形、甲壳、角三方面的外形特点,体形较大,深色甲壳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力气很大。

D.蚂蚱:写了外形、颜色、翅膀、遇到危险时的表现等方面特点,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2、选择关联词填空。

一边……一边……   …………

…………   虽然……但是……   无论…………

(1)薇薇(   )讲得很好,(   )行动却做得很少。

(2)他( )乐于助人,(   )勤学好问。

(3)(   )怎么拥挤,他(   )能挤过去。

(4)他的画(   )挂出来,(   )有许多人来购买。

(5)他(   )看书,(   )写字。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小溪泛尽山行。( )

A.忘却 B.向往 C.再 ,又

2佳节倍思亲。( )

A.遇到 B.相逢 C.恰巧

3着两条飞龙。( )

A.雕刻 B.十五分钟 C.极短的时间

4、下面带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dōu B.鱼(è C.chèn D.屿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字词。

(1)春天来了,万物fù sū________。轻柔的春风chuī fú________着jiāo yàn________的花朵,惹得平静的chí tánɡ________也fàn________起阵阵波纹。

(2)xiōnɡ měnɡ________的老虎躲在树丛中注视着xī________边的小鹿,小鹿没有察觉到wēi xiǎn________,还在xīn shǎnɡ________水中的倒影。

6、排排队

我是小小队长,一切听我指挥。

1A 队写出下列字母的小写

G   Q   E  

2B 队把下面的小写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fbhjkewmagcloirsxtzpyn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队请你先读读,再按音节开头字母先后顺序把字写下来。

鹿 映 皱 猛 却 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辨字组词。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jià zhí xīn shǎnɡ jiāo ào chí tánɡ mánɡ lù

yù wànɡ jié shěnɡ shī dù kūn chónɡ jiāo nèn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课外阅读。

 

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抗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的求助( )。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的名字,他的父亲还是( )

这时,天渐渐地黒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   )。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约着他的鱼。令人( )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请为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①置之不理   ②意想不到 ③揪心

3儿子下到坑里,发现上去很难,发出呼救却得不到父亲的回应,他的第一反应是__________,第二反应是_________,之后他自己想办法艰难地爬了上来,却发现父亲______________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父亲在听到儿子的呼救后,心里会怎么想?想象一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位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说道,

“水要流动(   )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   )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   )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1请将“因为、却、才能”三个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2文中加点的“这条规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受到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句子中“河流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池子”和“河流”的结局一样吗?它们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1)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2)一下子明白过来。( )

(3)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2】用“____”画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画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

【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   )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将下列词语填写在文段中对应的括号里。

恼怒  争辩  谦虚  傲慢  轻蔑

2根据意思从文段中找出与下面的解释对应的词语。

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________

3根据文段内容,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1】请用“忽而……忽而……”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处加标点。

【3】请在文中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为什么“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肥皂泡(节选)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shān  shàn)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ái  āi)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从文中找词填空。

近义词:漂亮——____________   自豪——____________

反义词:上升——____________   沉甸甸——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指的是作者_____,“我”爱玩吹肥皂泡,是因为_________

4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西汉  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的(经验  教训),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在水里捣烂成;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即  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简单  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累(lěi  lèi   浸(jìn  qìn   浆(jiāng  jiàng   便(biàn  pián

3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4蔡伦的造纸术被传承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既……又……”造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戴眼镜的爷爷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妈妈带我游览了这个城市新建的广场和碰碰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浆被捞出来晒干后,就成了一种轻便好用的纸。(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修改。

1.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到同学有难,我们一定要帮忙。(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

1.苹果、葡萄和丝瓜都是很有营养的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书包里有语文、外语、数学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西红柿、黄瓜、青椒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参是东北的三大特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老师鼓厉我要继续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来电话了,明明迫不急待地拿起话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娟神密地看了我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们在一起谈笑风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路上的汽车穿流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应用文写作。

3月5日下午,少先队大队部要在大礼堂组织学习雷锋诗歌朗诵会,你能根据这一件事,写一则通知,让全体学生参加吗(通知日期为3月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