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蜜蜂》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B.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没有关系。
C.铁罐骄傲自大,陶罐谦虚大度,从它们的不同结局来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话中,“走”的意思和走路的“走”不一样,表示跑。
2、 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主意 索取 羞愧
(1)羞耻,惭愧。 ( )
(2)讨取,要回。 ( )
(3)办法,点子。 ( )
3、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到 倒
( )退 ( )底 ( )处 ( )流
限 线
( )期 ( )段 ( )制 直( )
4、“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C.这四条腿太细了,正好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D.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吗?
5、写两句你喜欢的珍惜时间的格言。
6、补全词语。
______奇______艳 ______精______采 ______五车
无______无______ 光____________目 ______不断
7、我能分辨字,并组成词语。
帐(_________) 魏(_________) 裸(_________) 裁(_________) 栋(_________)
胀(_________) 槐(_________) 颗(_________) 栽(_________) 拣(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ānɡ lú yá xiǎo xī méi zi jiǎn shǎo
róng huà ēn huì cháng duǎn chóng shān yàn zi
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解释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指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______)
(2)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______)
【2】在第三自然段的“□”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__。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______________。
(3)“煮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我能行。
好朋友
犀(xī)牛性情暴躁,发起脾气来,连大象也要怕它几分。
可是它却能容忍一种非常弱小的鸟——犀牛鸟,在它的背上跳来跳去,任意玩耍。它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犀牛的皮肤虽然大部分硬如铁甲,但皮肤皱褶(zhě)处非常嫩薄,常常被虫子叮咬。犀牛鸟栖(qī)息在犀牛背上,把藏在犀牛皮肤皱褶里的虫子当作美食。天长日久,犀牛和犀牛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犀牛视力差,常遭一些动物暗算,犀牛鸟的视觉却非常敏锐。每当敌人偷袭犀牛时,犀牛鸟就飞上飞下,发出尖锐的叫声,向朋友报警。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遇事急躁,容易发怒。(____)
(2)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____)
【2】犀牛和犀牛鸟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先说原因,后说结果。
B.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C.时间顺序。
【4】你还知道哪些像犀牛和犀牛鸟这样的好朋友?简单说一说它们的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这段话都是围绕着中心词_______来写的。具体写了栏板上的三种图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座桥的美观是指栏板上的图案十分精美,栩栩如生。( )
(2)这段话中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是比喻句。( )
【3】读划“﹏﹏﹏”的句子,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 峰)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标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画出来。
【3】文章写刺猬,依次写了它的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肢、_______、_______等,写出了它的外形特点。
【4】刺猬身上的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欣赏。
未来的文具盒
你知道未来的文具是什么样的吗?如果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吧!到了学校门口,突然有一个电话打过来:“琦琦,你到学校了没有?“到了,爸爸。你一定很奇怪,小学生怎么可以带手机到学校呢?其实这不是手机,而是未来的文具盒,在文具盒的左上角有一个小框框,可以打电话、查字典、百度搜索。到了晚上,如果停电,文具盒就会发出róu hé( )的光芒,这光芒足够七八个人看书、写作业。在文具盒的第一层有四支自动铅笔,你别担心它会没有笔芯,它可是会自己生产笔芯的哦!当你的这根笔用完的时候,另一根笔芯就会跳出来,这样你就不会担心没有笔芯了。
在文具盒的第二层有一把尺子,它可以随意变化图案、颜色,它能准确地量出图形的周长,而且不会有一丁点儿错误。在它的旁边,有一块橡皮,你肯定会觉得这是一块十分普通的橡皮,那你就错了,这块橡皮怎么擦都擦不小,而且把所有粘在本子上的东西或者粘在学习工具上的脏东西擦掉,比如说:墨水。墨水粘在本子上是不能擦掉的,但是只要把这块橡皮在本子上弄胜的地方轻轻地点一下,本子上面的墨水就没有了,而且还特别干净呢!
文具盒的第三层有一个画板,上面有五支水彩笔,还有两个小黑板擦,这是供我们做草稿用的。旁边还有一个按钮,是说明书。
文具盒的第三层还有一个yǒu qiú bì yìng( )的小袋子,你想要什么工具,只要把手伸进去,就可以拿到想要的东西。怎么样?未来的文具盒很好玩吧?要是觉得好玩,就赶快去抢购吧!
【1】根据拼音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写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未来——(_________) 突然——(_________)
担心——(_________) 特别——(_________)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保持不变。
小学生怎么可以带手机到学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个文具盒吗?你觉得哪个功能最实用?这个文具盒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拌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 ),贼顺势一( ),蹄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 )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 )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①爬 ②纵 ③歪 ④跑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老虎和贼拼命逃跑时的__________样子。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排比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虎和贼的害怕?用“﹏﹏﹏”在文中画出来。
【4】文中的老虎和贼为什么会被“漏”吓成这样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饭桌上的发现
东京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是一位化学家。他在大学既教书,又从事科学研究。
一天晚上,他和妻子一起吃饭。“今天( )晚餐真丰富啊!”池田一面说,一面津津有味( )吃着。(忽然 果然),他的目光停在了黄瓜汤上。“好鲜的汤啊!”他边说边用手中的小勺不停( )搅动着碗里的汤,汤里只有一些细细的海带丝和薄薄(báo bó)的黄瓜片。“这海带里面一定有什么奥妙!”池田自言自语( )说道。
从这天起,池田教授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半年以后,他(终于 于是)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ān)酸钠(nà)的物质,把它放进菜肴里,可以使菜肴(yáo)的鲜美度大大提高。池田把它命名为“味精”。
后来,池田还和另一位日本人铃木合作,发明了用小麦和大豆作原料制取味精的方法。不久,味精的生产在全世界迅速地普及开来。
【1】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1)火药是中国最早( )的。
(2)经过观察研究,我终于( )蜗牛对于农作物而言是有害的。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或词语。
【3】在第2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的、地、得”。
【4】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_______自______ 自______自______
【5】文章中“饭桌上的发现”具体是指:一天晚上,池田菊苗教授在吃晚饭时发现______。从此,他仔细地研究________,终于______。
【6】读了文章后,关于“味精”,你有哪些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
16、句子大本营。
(1)蜜蜂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标点)她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 )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
(3)填人恰当的关联词语。
( )蜜蜂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4)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本书,他利用了整整三天左右的时间才看完。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写句子。
(1)国王的御厨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我有两个_____,一个是_____,一个是_____。
(2)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弟弟_________:“不去,我不会游泳。”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一个意思写两三句话。
雨下得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瑞恩的募捐活动还在陆续。
20、修改病句。
1.同学们练写毛笔字的积极性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情地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晨,我喝了一杯牛奶和两片面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分别骑着自行车和汽车出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郑明穿着棉衣和围巾上学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
2.时,才切身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