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A.不但……而且……
B.不是……而是……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2、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自己很有可能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下面能准确体现这种含义的是( )。
A.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下列词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满面春风 兴高采烈
B.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提心吊胆
C.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喜笑颜开
D.口若悬河 唠唠叨叨 喋喋不休 百舌之声
4、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
A.干燥(zào) 灼伤(zuó) 淡雅(yǎ)
B.吻合(wěn) 大概(gài) 逆风(lì)
C.沿途(tú) 空隙(xì) 掀开(xiān)
D.钳子(gān) 搏斗(bó) 腹部(fù)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光(______)夺(______) ②杯(______)蛇(______) ③(______)(______)斗艳
④滥竽(______)(______) ⑤(______)墨(______)砚 ⑥源源(______)(______)
(1)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加入这______________的春天。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
(3)画“_____”的这样结构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的成语含有动物名,我能再写两个含动物名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会根据课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空调列车 ( )的地方 ( )的客人
( )的燕子 ( )的大雪 ( )的山路
7、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用恰当的成语代替。
(1)小华自己跟自己独自低声地说:“如果我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那该多好啊!” ____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色彩鲜艳,颜色繁多,瑰丽无比。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lián péng cuì niǎo ruì shì bēi cǎn
ān wèi jiè chǐ yī shēng tuò mò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国庆节到了。多么( )的节日!多么( )的检阅!街道上( ),楼房上( ),主席台上( )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2)检阅台上的人和( )观众的视线都( )在这一队,( )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这个小伙子( )!”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 )!”另一名观众( )说。长时间的掌声( )了观众的议论声。
10、阅读
垂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大地还是一片灰蒙蒙,而垂柳已将粒粒嫩绿的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柳枝又会成为柳篮、柳箱、簸箕、抬筐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 )塘边河岸,( )丘陵山地,一旦经过扦(qian)插,它都能扎根生长。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得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请把下列三组关联词,分别填人原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是…… 不但……而且……
【2】“抽”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②(某些植物体)长出;③吸。短文中的“抽”应取第 (______)种解释。
【3】短文是从最早的三个方面介绍垂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柳树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性喜干燥。
B.短文赞美了柳树的奉献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
C.柳树的用途很广泛,适应能力强。
11、阅读智慧园。
精通兵法的曹刿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guì),他自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方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于是,鲁军鼓声震天,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命。鲁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上的齐军兵车的轨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鲁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战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大家的士气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全消失了。等齐军的三通鼓击完,我们才击鼓冲锋,这时齐兵的勇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成语“一鼓作气”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后来用“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就把事情完成。
【1】词语对对碰。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强大——(______) 旺盛——(______)
【2】锦上添花,把成语补充完整。
一鼓(______) (______) 落(______)流(______)
乘胜(______) (______) 斗志(______) (______)
【3】经典勾画。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才下令出兵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成语集结号。
一鼓作气 一衣带水 一字之师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知识渊博(bó fù)的孔子,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他想:是啊,我把孩子摆城池当成玩耍,可孩子却不是这样想,他认为这是一座真正的城池,不能说孩子不对啊。再说,城是死的,车是活的,城当然不能给车让路,应该是车绕道过去。我倡(chāng chàng)导礼义,可我还不如这孩子懂得礼节。
想到这儿,孔子 地说:“你说得对。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我叫项橐,七岁。”那孩子答。
孔子感慨地对身旁的学生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这孩子很懂礼节,虽然年龄小,但在这一点上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说罢,孔子告别项橐,和学生们驱(qū qǘ)车绕“城”而过。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
【3】“昔仲尼,师项橐”选自我国著名启蒙读物《____》,我还知道其中的部分内容,如__________。
【4】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书本里的蚂蚁
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细碎的声音。
“是谁?”小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细碎的声音回答着。小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是蚂蚁,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小蚂蚁挺乐意当个字。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第一天,它住在第100页,第二天跑到第5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这些字从没想过走一走、跳一跳。它们现在都学着蚂蚁跳跳舞、串串门。这多快乐呀!
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这本她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高兴地一口气读完了。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笑眯眯地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里,是会走路的字了。”
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乐意——(________) 惊奇——(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描写小姑娘神态的词语是( )
A.笑眯眯 B.惊奇 C.高兴 D.孤零零
【3】“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个“字”是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小姑娘每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画出来。
【5】是谁改变了旧书的命运?它是怎样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语句,理解分析。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几痕细线”也可以换成“几根细线”,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一样的。( )
②说燕子是“几个小黑点”,一是因为距离远,二是表达了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
③画线句可以换一种说法:“这难道是一幅有趣的图画吗?”意思不变。( )
【2】读了语句,我想象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________。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__________哇!停着的燕子成了________,谱出一支春天的赞歌。
15、阅读与理解
黔驴技穷
①据说古时候贵州没有驴子。有个商人从外地运进来一头毛驴,但是贵州多山,驴子既上不了山,又登不上峰,什么用场也派不上,商人只好把驴子放到山下,任凭它在那儿吃草溜达。有一天,从山上来了一只老虎。贵州的老虎从来没有见过驴子,突然看见这么个庞然大物,不禁大吃一惊,以为是什么神灵下凡。老虎慌忙躲进树丛,偷偷察看驴子的动静。
②一天过去了,老虎始终没有看出驴子有什么特别不平凡的地方。第二天,老虎蹑手蹑脚地走出树林,想到驴子跟前摸摸底细。还没有走上几步,猛听见驴子一声大吼,老虎吓得转身就逃。奔了一阵,老虎发现后面没有动静,又小心翼翼地踱了回来。慢慢地,老虎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壮着胆子向驴子靠近。它先用脚爪去挑逗,又用身子去碰撞。驴子恼羞成怒,抬起后蹄向老虎踢去。老虎偏偏身子就躲过去了,心里不禁一阵高兴:“原来这家伙就这么点本事啊!”饿了一天一夜的老虎,再也不害怕驴子了,它大吼一声,猛扑过去,一口咬住了驴子的喉咙,饱餐一顿,上山去了。
【1】“黔驴技穷”的“黔”是指____(地方)。像这样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蹑手蹑脚”的意思是______;透过“蹑手蹑脚”可以看出_________。文中描写老虎动作的词句有________、_______等。
【3】第②自然段中“原来这家伙就这么点本事啊!”中的“本事”指的是________。
【4】读完《黔驴技穷》这则寓言,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中国寓言,我还读过《伊索寓言》,印象最深的故事是《________》,从中明白了_______。
16、按要求作答。
1.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用拟声词把句子写具体)
小妹妹______________大哭起来。
2.鹿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把人物反应写生动)
小刚______________:“我考了一百分!”
3.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扩写句子,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家养的鸽子很漂亮。(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
同学们,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队伍来吧!看到有人随地乱扔烟头,你会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你又会对他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不改变意思,把句子换个说法。
植物学家修建的花钟是不是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把物当作人来写)
牡丹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先写观察到的现象,再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也许算是最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这则寻物启事有三处明显错误,请修改。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体育课后,我把写有名字的蓝球一个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6月16日
三(3)班 周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实践。
今天是3月15日,请你以三3班班委会的名义,通知三3班全体同学于3月18日上午八点钟到学校前广场参加学校广播体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