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课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帽子店》一文中,方帽子店最开始只做方帽子,后来为了适应潮流开始做起了圆帽子。
B.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西汉的蔡伦。
C.《南辕北辙》一文告诉我们,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朝哪个方向走,都能到达目的地。
D.《我变成了一棵树》主要写了“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一系列趣事,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下列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
A.大致—大概 B.淡雅—文雅 C.留心—留意 D.适宜—适合
3、下列四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斤斤有味 严丝合缝 和睦相处
B.翻山越岭 滚滚滔滔 没精打彩
C.依次开放 各式各样 杞人忧天
4、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的读音和“和弄”的“和”字相同的是( )
A.和泥
B.和药
C.应和
D.和风细雨
5、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到了太阳当头的时候,美丽的午时花才展现它的美貌。
(2)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着采蜜。
(3)老师鼓励高斯要继续努力。
(4)丝瓜花悄悄地舒展着花瓣。
(5)老师连连夸奖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6、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若( )若 ( ) 人( )人( )
( )鼎沸 风( )浪( )
山( )地( ) 齐头( )
7、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_______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
③能不忆江南?________
④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________
最后一句有三处比喻,分别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8、按拼音写上适当的汉字。
shèng lù bàng fèn xī
( )开 ( )珠 ( )晚 ( )红 ( )望
9、钓大鱼的小孩
①在与老爸的朋友去垂钓之前,小杰坚持要买一根结实的钓鱼竿,为的是要钓上一条大鱼。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热情,父亲买来了这样的钓鱼竿。
②一连在湖边钓了四天,大人们和小杰均收获甚微,于是他的那根钓竿便成了人们开玩笑的笑柄。
③忽然,有人大声喊叫起来:“我钓着个大家伙了!”他那鱼竿拉弯并拉紧了,过了一会儿,鱼竿很快变直了,钓线也松弛了下来。原来钓线断了!这人失望地喃喃自语:“唉,鱼竿不结实,不结实。”
④第二天,当湖边垂钓的这群人正准备收竿返回屋里时,小杰的钓线忽然紧绷了。最初,他以为是鱼钩钩住了水底的一段木头。但随后钓线便开始猛力拉动,其力量之猛使他几乎惊呆了——他钓到一条大鱼了!
⑤十五分钟后,他终于把这条大鲤鱼提到了岸上。这是一条8斤重的大家伙!几个大人全都惊呆了,既满怀快意又不乏敬意,因为小杰的行为给他们上了一课:如果你要钓上条大鱼,你出发前就必须做好准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收获甚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喃喃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④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④自然段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对比 比较)的写法。人们对小杰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文中的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笑柄和__________。
【4】你认为短文中哪句话最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各种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像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甲虫。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灼伤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路。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不去管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灼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同学们,萤火虫是我们的朋友,以后可千万不要再捉它们了。
【1】文中画“ ”句子中的“大多数”这个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是什么?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3】萤火虫发光启发科学家造出柔和的、不灼伤人的光。其实,科学家从动物身上获得启发来进行发明的事例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请写出一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解释下面的词语。
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仿写。
如毛的细雨 如( )的白花 如发的( )
如( )的( )
【3】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写春风:______________ 写春雨:______________
写柔柳:______________ 写花:______________
写春天色彩丰富:______________
写春天充满生机: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背篼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 )一道弯,( )一道坎,( )一条窄窄的田埂,( )小石桥,走进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吁了一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
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天一早去镇上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哩。
妈妈撩起围裙一角,揩去他小脸上的汗水和泥渍。他抬起头,抿着小嘴微微笑。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①走过 ②绕过 ③跨过 ④拐过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他”归来的时间的词语,用“_____”画出来。
【3】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了“他”路上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背篼”为题目,是因为背篼贯穿全文,它背来了给妈妈的__________,给邻家小弟弟的__________,还有给自己的__________,即一小捆____________,背篼更是他__________品质的象征。
【5】“他抬起头,抿着小嘴微微笑”,他微笑的原因是( )
A. 看到妈妈开心。
B. 为自己通过劳动有上学的机会开心。
C. 自己心里虽然感觉很苦很累,但是为了安慰妈妈,假装开心。
13、精彩片段赏析。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文中的加点字“掠”的意思是( )
A.贴近
B.夺取
C.轻轻擦过或拂过
【2】燕子飞行的两种姿势是________、________。
【3】从画“_____”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燕子的飞行速度________。
【4】文中加点字“沾”用得好,因为这个字突出了燕子飞行时动作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4、课外阅读。
我自己上来的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 )。于是, 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鲁(混蛋)”。他的父亲还是( )。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 )。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特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
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 )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填序号)
A.意想不到 B.置之不理 C.揪心
【2】对“径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 B.一直 C.笔直
【3】儿子掉坑里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________),第二个反应是 (________),父亲的反应一直是(_____)。
A.哭泣 B.愤怒 C.沉默 D.恐惧
【4】孩子最后怎么做?( )
A.他一直在哭泣。
B.他更加愤怒 。
C.他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D.他自己想办法爬上坑。
【5】父亲为什么不帮助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类文阅读。
石榴花开
夏天到了,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石榴花开了。一小朵一小朵,红艳艳的,远远望去,像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停在枝头上。
我走近一看,有的石榴花正开得娇艳,像一只只小喇叭“滴滴答答”地吹着优美的曲子。有的石榴花只开了一半,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躺在花托妈妈的怀里,只露出羞红的脸。有的还是花骨朵,被花托妈妈紧紧地抱在怀里。有的花骨朵快要裂开了,大概是花娃娃听到外面很热闹,想快点出来和别人玩耍吧。还有些花开得太久了,轻轻一碰,就掉落下来,泥土上也像开了许多的小花。
【1】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曲子; ( )的小姑娘; ( )的脸; ( )的石榴花
【2】用“______________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花骨朵写成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石榴花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短文共写了石榴花的四种形态,分别是全开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了很久的花,写出了石榴花的美。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向前流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多次反复地强调这个问题,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牢记做题方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用力一推,门_______________开了。(把句子补充完整)
17、句子加工厂。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爸爸给我买的新铅笔不见了。”弟弟_____________
(3)顾客说:“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必须讲卫生的好习惯养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1.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___________。
2.夜空里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__________在发光。
3.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_______________。
4.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同学们非常爱护时间。
______________
2.考试前,我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______________
3.我的学习成绩比过去增高了。
______________
4.老师带领我们去参加少儿书画展览。
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的心都在热烈地跳动。
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他顽强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番学习,小明改正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观了人民大会堂之后心潮澎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你选择自己最受启发的一件事写下来,把克服困难的经过写具体。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