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唐山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如怨如诉的笛声,霎时把我们带到了旧社会那苦难的岁月。

B.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了教室,我临危不惧认真答题。

C.这两篇文章好像春华秋实,各有所长,不能相提并论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

B.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C.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D.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3、选出和例句句意不同的一句是( )。

例句: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A.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B.不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C.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D.难道还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吗?

4、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互相逗趣、取乐)

B.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一丝不苟地做好笔记。(做事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C.不知犯了什么过错,弟弟小心翼翼地从门缝往里窥视。(暗中观察;偷看)

D.这个学习论坛中没有人潜水,大家都积极分享学习收获。(潜藏在水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6、下面现代诗歌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怎样才能放出一条丝线,也吊在空中荡秋千。

B.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C.一切都被梦幻与和谐笼罩——祝你晚上好。

D.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亮。

7、( )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

A.哈巴狗

B.千里马

C.应声虫

D.铁公鸡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

(2)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

(3)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诗歌巧赏析

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诗,请你阅读。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释】①春暮:晚春。②菜畦(qí):菜地,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地。

感官角度小分类

触觉       嗅觉     味觉       听觉       视觉

【1】(内容理解)诗人在题目中直接点出时令是____________,后两句诗中“____________”三字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时令。首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的角度描绘了绿盈盈的春水和芳香的春草,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画面描写)请你展开想象,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

《乡下人家》文段选读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   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  杆),投下了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的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里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  倒)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我会在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假如(   )  娇嫩( )  惯例(   )

3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有些乡下人家门前种上________,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上_________

4我会填。

)的红霞  (   )微风)的田园风景画

5我会修改下面的病句。 

(1)瞧见耸着尾巴德雄鸡在院里走来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人家的鸡和鸭在吃虫和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挫折

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七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母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1】巧辨读音。

(cāo  cao) 折(cuō  cuò

途(qí jī  (gěng gēng)

【2】成语擂台。

一( )孤(     东( )西(  

顺( )成(     家( )便(  

【3】采花蜜。请找出文中AABB式的词语。

     

【4】最佳选择。

宠爱有     A.加法  B.数量比原来多C.加以

右盼(     A.转过头看 B.注意,照管  C.珍惜

西望(     A.陈述,铺排  B.看,望   C.商店开业

【5】巧填关联词语。

(1)(   )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他们(   )会经受不住打击。

(2)(   )培养了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   )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6】“——”画出这对农村夫妻对儿子宠爱有加的后果。

【7】精彩回放。

(1)父亲是如何让儿子一意孤行的品性得以改变的,用~~~~画出父亲的做法。

(2)用文中的话回答,父亲这种做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wēn nuǎn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得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bàn xìn bàn yí。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fǎng fú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看文中拼音写出词语。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隔多年,为何还保存着这把旧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娘那油布似的脸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闻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别具匠心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解释词语。

(1)声名狼籍:______________

(2)别具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踪迹—______ 灵敏—______ 纤细—______

【3】画线的句子中,“鼻子”一词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

这和文章前一段话中的_________相呼应。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苍蝇是非常脏的动物,所以它一无是处。

B.苍蝇是依靠嗅觉神经细胞闻到气味的。

C.科学家仿制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金属。

【5】你还知道哪些模仿生物的发明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类文本。

永远的白衣战士

①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②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④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⑤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⑥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⑦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⑧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⑨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选自苏教版小学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叶欣永远离开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的时间是(  )

A.2月8日 B.3月4日清晨 C.3月25日凌晨 D.3月29日下午

2“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指的是(  )

A.非典型肺炎 B.与“非典”搏斗 C.收治梁先生 D.拒接家人电话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描写叶欣的(  )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4第六自然段中“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联系上下文,叶欣此时真实的想法是(  )

A.这是我职责,和你们没关系 B.我水平比你们高,你们不要来

C.宁愿自己感染,也不让你们感染 D.这么重要的工作,不需要你们插手

5第七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  )

A.总分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变化顺序 D.事情发展顺序

6“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中的“一个又一个”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叶欣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信息来说明,至少说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7年后的今天,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无数人的倾情奉献,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口语交际。

王亮在上体育课时把脚扭伤了,老师和同学赶紧把他送到学校医务室,班主任李老师让你打电话告诉王亮的妈妈,让她来接王亮。电话已经接通,你该如何说呢?

王亮的妈妈:你好!

我:您是王亮的妈妈张阿姨吗?________________

王亮的妈妈:好的好的,谢谢你!我马上赶去学校。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没追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吃饭很爽朗。”带他的保姆这么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几乎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语段。(共5处毛病)

颐和园的春天是最美的地方。我首先第一个想要和你们介绍的是长廊,颐和园长廊横槛(jiàn)上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等……园内裁满了花木,昆明湖边的建筑和树丛中的鸟鸣真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共5处)

五月份,我们四年级学生集体阅读了党史故事,并组成了一只只队伍,进入到社区、公园、长辈家里等地点,开展了一次党史宣传活动。宣讲过程中,大家不仅讲得枯燥无味,还分享了自己从伟大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和品质。另外,我们还一起阅读了“敬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党史人物。每周升旗仪式上,教师也会给我们讲一讲伟大人物身上从前有趣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请以“家乡的风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40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