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ài shān( ),或轻于鸿毛。
(2)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xī shēng( )。
(3)不管是chuī shì yuán( ) ,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查字典填空。
“虚”字共______画,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虚”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空;B.不自满;C.不真实的;D.心里怯懦;E.衰弱。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奶奶的身体很虚弱。______
(2)他是神枪手,从来都是弹无虚发。______
(3)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______
(4)刚看完一场恐怖电影,我心里还有点儿发虚。______
3、词语接龙
跋山涉水——( )——( )
异口同声——( )——( )
4、积累与运用。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3.老师总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希望我们将来取得的成就远远胜过他。
4.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处久了,我才知道他真是个好朋友。
5.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勤俭节约。
6.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祝福我的母校_____________,祝福我的同学______________。(填上成语)
7.《石灰吟》以石灰作比,“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8.写出一句与节日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的鲁滨逊,_________的李大钊,还有_________的老班长。
5、名著知识填空。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这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对《__》一书的评价,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国小说家____,本书的主人公是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8、阅读。
【材料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特。
【材料二】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释]竞渡:赛龙舟,讵(jù):岂,表示反问。殒(yǔn):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1】材料一中的“元日”指农历 ________月 ________日。这首诗描写的是 ________的情景。
【2】材料二中的“端午”是农历 ________月 ________日,这个节日主要是纪念伟大诗人 ________。
【3】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 ________月 ________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9、阅读理解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__________) 严格——(__________) 新奇——(__________)
【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大钊为什么让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0、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轻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可恶 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劳 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 描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法国有名的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竞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 震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承认了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并在下面画上“_______”。
【2】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到——(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
巴——(______)(_________) 中——(______)(_________)
术——(______)(_________) 旁——(______)(_________)
才——(______)(_________) 受——(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法国有名的画家达仰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承认了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其杰出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徐悲鸿为什么要跟洋学生比比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徐悲鸿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藏戏(节选)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西藏地广人稀,生产形态松散,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即情节可以任其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1】下面对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三个连续的问句先声夺人。
B.课文开头用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这样的开头总领全文,激发了读者的好奇,自然地引出下文。
D.课文开篇用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三个问题,感叹世界上剧种丰富多样。
【2】下面不属于藏戏的主要特点的一项是( )
A.戴着面具演出。
B.演出时没有舞台。
C.主要表现形式是唱、念、做、打;演出时长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D.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3】下面对藏戏中人物身份和所戴面具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B.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蓝布缝制,以示朴实敦厚。
C.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D.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4】下列对这篇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文章,能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
B.本文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京味儿”十足。
C.本文语言精炼准确,生动传神。
D.这篇文章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5】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的艺术样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河南——豫剧
B.东北——二人转
C.四川——黄梅戏
D.北京——京剧
12、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凝(nín níng)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水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záo zháo)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施善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去。
【2】“息”字在字典里用以下几种解释: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消息;
C.停止;
D.休息;
E.滋生、繁殖;
F.利钱、利息
“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 ;“息息相关”的“息”可以解释为 。
(将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请你再续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4】说水是“真君子”的原因是:
【5】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发人深思,他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字词语)的老师啊!
14、课外阅读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向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为什么说"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在成长过程中,你肯定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遗憾。在这些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请你以“我尝到了__________的甜头”或“我吃到了__________的苦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情感真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