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武威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判断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没有他们的辛劳,就没有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______

2)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______

3)海水向岸边奔来,像野马一样咆哮。______

2、我会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

辨别——________      忠实——________     清新——________

反义词:

慌张——________      容易——________     普通——________

3、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1.20085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zhèn( ),中央和地方政府立即展开了zhèn( )灾工作。

2.在这个关键时刻,你要做出怎样的jué(  )择,还是你自己来jué(  )定吧。

3.这次的bǎn(  )报,你要留出一个bǎn(  )块,专门报道奥运消息。

4.我们要kè(  )服一切困难,kè(  )苦学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5.tí(  )起往事,他就要说到那幅画上的tí(  )字,那是他最荣耀的一次经历。

6.荣誉已是lì(  )史,我们应该再接再lì(  ),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4、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②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____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  

④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⑥玉壶:比喻明月。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_______

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8、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当春乃发生。

,江船火独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__________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的想象。

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___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

②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③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联系全文,再结合选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    寄)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 )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出正确的字和读音。 

________(塞    寄)     ________ )暖炕

2为什么说是一封宝贵的信  

__________________

3凡卡甜蜜的希望能实现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为什么描写凡卡做了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几声(jiān ruì)的枪声和一阵分乱的喊叫声后,(cán bào)的便衣从外面一拥而入,闯了进来。他们像一群(mó guǐ)似的包围了我们,母亲、妹妹和我被关进了拘留所。十几天后,我们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那一面后,等来的是父亲被(zhí xíng)绞刑的消息。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jiān ruì cán bào mó guǐ zhí xí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的sì 便衣biàn

B.的shì 便衣pián

C.的sì 便衣pián

D.的shì 便衣biàn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庭

B.绞刑

C.拘留

D.分乱

【4】与“一拥而入”一词中“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呼后拥

B.拥兵百万

C.蜂拥而至

D.拥军优属

【5】下面是“被”字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

A.撇

B.横钩

C.竖

D.点

【6】本文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结合课文表达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统领全文。

B.本文是按照“被害后一被捕前一被捕时一被审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C.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D.本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限追思之情。

12、阅读《匆匆》12自然段完成下面作业。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时谁?又藏(cáng zàng)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jǐ gěi)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kōng kòng)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用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标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杨柳枯了: A、植物失去水分。B、河流变得没有水。C、没有生趣;枯燥。

⑵花谢了:A、感谢。B、认错;道歉。C、辞去;拒绝。D、脱落。

3“——”在原文画出一句排比句,然后仿照其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这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个片段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你是怎样珍惜时间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摘录两句你最熟悉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有人偷了他们罢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

8文章第一段用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9文章拿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跟时光作对比,写出了_______的特点。

10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11在原文用“~~~~~~~”画出表明作者失去时间急,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伤心的句子。

12读下面句子,把你理解到的意思写下来。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仿例子写词。

匆匆: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头涔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伶伶俐俐: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4找出你认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写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读这段话,领悟它的主要表达方法,然后填空。

作者运用 _____ 和设问句的手法发出一连串问题;还运用了 _____ _____ _____的修辞手法。

16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这段里提出了几个问题?是哪些问题?作了答复吗?从文中找出来,标上①②③④⑤……

18读下面句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音序查字法查,其音序是(   ),音节是(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是(   ),再查( )画,这个字的意思是( )。都是(  )结构,其部首都是(  ),其意思都是一样的:( )。

20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破折号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语意递进;   C. 表示意思转折。

22选择正确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A、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而在文章开头提出这个问题。(  

B、这个句子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惋惜。(

C、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却并未作出回答,因此,这是一个疑问句。(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用影子。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光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13、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pī pēi)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sì shì)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他妹妹,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像,有月光照耀下的波(pō bō)涛汹涌的大海。

(1)在括号中的正确读音后画“√”

(2)找出这段中一组描写海的反义词写在下面。( )(  

(3)贝多芬弹的这首曲子表现怎样的情景?用______画出有关的语句。

(4)从《月光曲》的诞生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4、课外阅读

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唐宝民

在斯里兰卡的热带森林里,一群野象穿过一条铁路,其中一头小象好奇地停在铁轨上不肯离去。此时一列客车开来,小象被撞到了路基下,其他的象便发火了,一起朝火车冲去,它们用长长的牙去撬铁轨和枕木,一会儿功夫,铁轨和枕木就乱七八糟的躺在了那里。第二天,许多工人在警察的保护下开始修铁路,但修到离野象们50米远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象群开始冲向人群,人们连忙逃进了火车里,象群就把刚刚修好的铁轨又捣毁了。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军队,士兵们一下汽车就摆好了阵形,端着枪慢慢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不是真子弹,而是用来①( )野象的“空包弹”。他们想把野象赶回森林。然而,这个办法也没能奏效,野象们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于是,就在这一天,政府做出了妥协:停止“战斗”,绕过撞死小象的地方另修一段新铁路,而且要沿整个铁路线为野象和其它丛林动物修一些专门的通道。

②( )。在荷兰北部城市的一个展览厅,工作人员正在摆放40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打算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突然,一只麻雀闯进了大厅,并碰倒了其中一张,导致数以万计的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看着即将完成的工作③( ),气愤的工作人员开枪打死了这只麻雀。这下惹了麻烦了,因为麻雀在荷兰属于保护动物,主办者的行为引起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抗议,要为麻雀讨还公道。在强大的压力下,主办方做出了一个选择,为这只麻雀举行哀悼仪式,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商务印书馆在修订最新版的第11版《新华字典》时,和前一版相比,在与动物相关的解释上删除了如下内容,比如:“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

法国学者史怀泽认为:“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上述几件事,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④( )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生命,对它们给予尊重和爱护,世界( )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对所有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1】联系上下文,选词填空。

① A.侵袭 B.吓唬 ② A.无独有偶 B.独一无二

③ A.大功告成 B.前功尽弃 ④ A.只要……就…… B.只有……才……

【2】根据短文内容填表。

作者的观点

具体的事例

写得详细/简略

____

____

____

为麻雀举行哀悼仪式。

简略

____

____

【3】读第1自然段,完成填空和选择。

(1)象群一而再、再而三捣毁铁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野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为此做出的妥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另修一段新铁路,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政府做出的妥协是一个_____的决定。

A.愚蠢 B.明智 C.无奈 D.简单

【4】读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你认为前一版《新华字典》对动物的解释有什么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文中引用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 ”处隐去了一句被引用的名人名言,你认为应该是哪一句?( )

A.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B.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C.海德格尔说:“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提示与要求: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是一次阅读,是一次旅行,还是一次比赛?……

请你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习作。要选择典型事例,融入真情实感,把细节写生动,把感受写具体。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