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在没有形成绿叶之前其营养来自( )
A.光合作用
B.培养基
C.空气中
D.植物组织本身
2、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生物种类 | 受精方式 | 发育方式 |
A | 金鱼 | 体外受精 | 体外发育 |
B | 青蛙 | 体外受精 | 体外发育 |
C | 狗 | 体内受精 | 体内发育 |
D | 蝴蝶 | 体外受精 | 体外发育 |
A.A
B.B
C.C
D.D
3、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典型“人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①蜘蛛精+④蝎子精+⑤蜈蚣精同属节肢动物
B.②蝙蝠精体表被毛,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C.③蛇精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在陆地产卵,用肺呼吸
D.⑥蛤蟆精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只用肺呼吸
4、决定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遗传物质
D.基因
5、大多数遗传病目前仍然难以治愈。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
B.变异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
C.近亲结婚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几率
D.血友病、色盲都属于遗传病
6、在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 )
A.阴道
B.卵巢
C.子宫
D.输卵管
7、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的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发后,随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插入泥滩,很快就能长成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组织培养
B.扦插
C.嫁接
D.有性生殖
8、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在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现象,女孩会来月经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是分解者,多为腐生的细菌、真菌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0、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
①雄鸡报晓 ②鹦鹉学舌 ③蜘蛛结网 ④蜜蜂采蜜
⑤老马识途 ⑥孔雀开屏 ⑦狗钻火圈 ⑧蚯蚓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11、长期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健康人,到西藏高原的最初几天里,血液中数量会明显增多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12、如图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的第二性征
B.②的分泌物可通过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C.⑤所分泌的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D.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出现心理和身体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⑥产生了分泌物并且发挥了作用
13、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B.遗精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现象,要及时治疗
C.身材高大是男性的第一性征
D.性器官已经发育成熟,应避免与异性交往
14、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狗的后代还是狗
C.女儿的脸型与母亲相像
D.父母不识字,儿子也不识字
15、嫁接是用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的常用方法。嫁接的关键是:( )
A.接穗要保持湿润
B.嫁接的时间要选好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D.要选择好接穗和砧木
16、研究表明,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这一事实说明( )
A.人是由古代的黑猩猩进化来的
B.人是由现代的黑猩猩进化来的
C.人和黑猩猩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D.黑猩猩将来可以进化成人
17、“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春联,其中的“六畜”指牛、羊、马、猪、狗、鸡。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
A.胎生、哺乳
B.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体温恒定
D.用肺呼吸
18、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以上微生物中,②和④的细胞结构最相似
C.③是依靠孢子繁殖
D.制作酸奶利用的是④
19、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进化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使用工具 ②直立行走 ③制造工具 ④使用火烧烤食物 ⑤产生语言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①④⑤
20、下列变异现象不能遗传给后代的是( )
A.化学药剂处理甜菜幼苗,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含糖量增加
B.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发达,心肺功能较强
C.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
D.普通甜椒种子经过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
21、我国常见的癌症中,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最高的是 ______ .
2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________,呈________形,体表有________,有口有________
23、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24、某同学用苹果模拟人体皮肤,探究皮肤在免疫中的作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1)实验目的:探究皮肤在免疫中的作用。
(2)实验原理:果皮的最外层和皮肤的最外层细胞排列______,可进行类比,微生物能引起苹果果肉腐烂。
(3)实验材料:消毒后的品质、大小一致的两个苹果和刀片,透明保鲜袋等。
(4)实验过程:将一只苹果用刀片划“﹟”伤口,并在伤口上涂一些烂果肉,另一只苹果涂些烂果肉作为_______,然后分别放入两个透明保鲜袋内并封口,在袋子上贴上______,写上时间和标号。将两个保鲜袋放在阴暗温暖处,定期观察,并做好______。
(5)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皮肤和苹果皮相似,在免疫中有_______作用。
2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面对着多样性减少的趋势,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我省盐城沿海滩涂就是保护丹顶鹤的区域。
26、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分别是 和 。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 ,当 和 结合,后代是男孩,当 和 结合,后代是女孩,由此看出生男生女是由男性产生的 决定的。
27、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内填字母)
(1)小组讨论中,同学们都认为,很多果树是利用图A所示的方式繁育优良品种的,这种方式称为______,属于______生殖。
(2)图B所示植物是用______进行繁殖的。
(3)图C所示动物产的卵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所需,而且该动物的卵最外层有______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有利于它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4)从发育方式上看,图[______]所示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用______呼吸,慢慢地,呼吸器官发生改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______,并用______辅助呼吸,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28、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9、父母身体健康,孩子因为挑食体弱多病,这种变异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遗传。
30、生物的性状是受__________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_______存在的。
31、连线
32、白蚁内部有工蚁、兵蚁、蚁后、雄蚁之分,属于社会行为。(___)
33、图甲 A、B、C 分别表示该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 晴朗的夏季一天 24 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 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作答:
(1) 图甲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 , 图中能维持生物圈中碳 一 氧平衡的生理活动是 [ ] __________,甲图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__________,该植物 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从两个装置 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进行脱色处理,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____________内的 叶片会变蓝色,根据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图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___,曲线Ⅰ的 b 点,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短时间减 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曲线Ⅱ代表的生命活动主要在细 胞的__________内进行。
34、阅读下列《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某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水稻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水稻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水稻。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水稻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有______。
(2)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和所占______,总是维持在________的状态,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