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_______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2)青,____________——《荀子》

(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

(4)诗表情,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听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诗言志,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铮铮铁骨和坚贞不屈的品质;明朝诗人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怎能忘怀? _________

3.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_________

4.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_________

5.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kòng zhì kǒng jù yān zhī fēi fú dǎo mé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森林不单使人(   ),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 ),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   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也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   )。

 

5、看拼音,写词语。

kū wěi fěi cuì      shū jí  wéi qún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óu xián rónɡ yù ɡuāi qiǎo chōu t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8、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1】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2】“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能力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因为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它就可能爆炸。有一个人却不怕这些威胁,这个人就是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博物学家。在父母的影响下,青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就醉心于发明创造。他曾到法国学习化学,在美国和俄国的工厂工作。1859年,二十六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他到各地去考察,发现许多采矿和筑路的地方还是用人力工作,工人们用铁镐吃力地一下一下刨着坚硬的岩石,累得汗流浃背,却只能刨下来一点点,既辛苦,进度又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为什么不用炸药炸呢?诺贝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原来,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传到欧洲以后,17世纪开始用于开矿和修路,但是黑火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

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治疗心脏病的药剂硝化甘油浓缩后可以发生猛烈爆炸,是一种烈性炸药,但是,人们很难把它控制住。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诺贝尔却知难而进,跟烈性炸药打交道,几十次险些落入死神的魔掌。

 1864年的一天,实验室里又发生了爆炸,五位实验人员牺牲了,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实验工作的多次失败,都没有能够动摇诺贝尔继续研究炸药的决心。

实验室连连爆炸,闹得四邻不安,邻居们纷纷要求诺贝尔离开这个地方。诺贝尔只得搬到一个湖边,在湖中心的一艘渡轮上继续开展他的研究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四百多次试验,虽然还是连连受挫,但他毫不气馁。

有一次,一个装着硝化甘油的大坛子在搬运时破裂了,硝化甘油渗到了泥土中。诺贝尔拿了一把浸透了硝化甘油的泥土去做实验,发现这种泥土在不引爆时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受点震动就爆炸。

诺贝尔高兴极了。他收集了大量渗有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引爆实验。没有想到,这一次爆炸异乎寻常地猛烈,只听得一声巨响,实验室里浓烟弥漫。人们都失声惊呼: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为诺贝尔的生命担心的时候,他从浓烟中冲了出来,满脸是血,一边跑,一边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使这种炸药能够安全地保存、运输,在引爆后又能够猛烈爆炸,可以应用到生产中去。

后来,他又研制出多种烈性炸药,一生拥有二百五十五项发明专利,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独自创办和与人合办的大工厂共有十五家,专门从事炸药生产。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用于采矿、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为制造杀伤力更大的炮弹提供了条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于新闻记者的疏忽,诺贝尔读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讣告。讣告中称他是甘油炸药大王,是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大财的大实业家。诺贝尔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学发明用于战争,这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立下了遗嘱,把自己财产中的九百二十万美元作为基金,用这笔基金的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共五项奖金,从他死后的第五年开始颁发,每年颁发一次,奖给在过去的一年中,对科学事业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最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设立向世人表明:诺贝尔研制炸药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典(       背(    

2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虽然…………

不仅……而且……   …………

1)诺贝尔( )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2)诺贝尔( )连连受挫,(   )他毫不气馁。

3)工人们的劳动( )辛苦,进度(   )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

4)(   )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就有可能爆炸,(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

3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儿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qí wā)   摇yì yè)   深suì suí)   yín yǎn)生

2“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 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填入画“ ”句中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4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

1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玩具(节选)

史铁生

①我有生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只红色的小汽车,不足一尺长,铁皮轧制的外壳非常简单,有几个窗但是没有门,从窗间望见一个惯性轮,把后车轮在地上摩擦便能“嗷嗷——”地跑。我现在还听得见它的声音。我不记得它最终是怎样离开我的了,有时候我设想它现在在哪儿,或者它现在变成了什么存在于何处。

②但是我记得它是怎样来的。那天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比那小汽车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到了北海门前,东张西望并不见舅舅的身影。我提醒母亲: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给我买个小汽车?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母亲就走进旁边的一排老屋。我站在离那排老屋几米远的地方张望,可能就从这时,那排老屋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走进了我永不磨灭的记忆。独自站了一会儿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经在里面给我买小汽车呢,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屋里人很多,到处都是腿,我试图从拥挤的腿之间钻过去靠近柜台,但每一次都失败,刚望见柜台就又被那些腿挤开。那些腿基本上是蓝色的,不长眼睛。我在那些蓝色的漩涡里碰来转去,终于眼前一亮,却发现又站在商店门外了。不见舅舅也不见母亲,我想我还是站到原来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台阶,远远地望那绿色的门窗和红色的梁柱。一眨眼,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手里托着那只小汽车。我便有生第一次摸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几个像模像样的窗但是没有门——对此我一点都没失望,只是有过一秒钟的怀疑和随后好几年的设想,设想它应该有怎样一个门才好。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我问:“舅舅呢,他怎么还不出来?”母亲愣一下,随我的目光向那商店高高的台阶上张望,然后笑了说:“不,舅舅没来。”“不是舅舅给我买吗?”“是,舅舅给你买的。”“可他没来呀?”“他给我钱,让我给你买。”这下我听懂了,我说:“是舅舅给的钱,是您给我买的对吗?”“对。”“那您为什么说是舅舅给我买的呢?”“舅舅给的钱,就是舅舅给你买的。”我又糊涂了:“可他没来他怎么买呢?”那天在北海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在给我解释为什么这只小汽车是舅舅给我买的。我听不懂,无论母亲怎样解释我绝不能理解。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化固执己见,每逢有人问到那只小汽车的来历, 我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或者再补充一句:“舅舅给的钱,我妈进到那排屋子里去给我买的。”

③对,那排屋子: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柱子,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我永远不会忘。惠特曼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倾向那东西;/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个时代。”正是这样,那排老屋成了我的一部分。很多年后,当母亲和那只小汽车都已离开我,当童年成为无比珍贵的回忆之时,我曾几次想再去看看那排老屋。可是非常奇怪,我找不到它。它孤零且残缺地留在我的印象里,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高高的台阶……但没有方位没有背景周围全是虚空。我不再找它。空间中的那排屋子可能已经拆除,多年来它只作为我的一部分存在于我的时间里。

(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集》,有删改)

【1】联系语境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1)那天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

双喜临门:________________

(2)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化固执己见

固执己见: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______

(2)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

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

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有人问到小汽车的来历“我”为什么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以来就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 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 “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科学家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鸡蛋捏不碎的问题, 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亮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变换句子。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从蜻蜒、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生活实际,写写我们身边哪些发明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而制作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打白骨精(节选)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zǐ zi)和儿女。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lóu lǒu),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   》,作者是   。其他三部名著的名称

和作者分别是:《   》( ),《 》(   ),《 》(

2“√”选择出括号中正确读音。

3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充分暴露了它 的本性,片段中 ”“   等字或词语具体表现了这一点。

4文中划线句子,突出表现了孙悟空_________的特点。

5我们对课文中的唐僧应持什么态度?请联系具体内容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祖父的园子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11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12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12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18、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照管花草。(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真情流露台。

题目:忘不了,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六年的时间不长,但总有些印象是清晰的:与众不同的老师,形影不离的“损友”,忠于职守的保安叔叔,爱恨交织的父母……六年的时间不短,但我们总会不经意地把记忆定格:入学第一天的全新感受,运动赛场的激烈角逐,“六一”活动的精彩纷呈,灵动课堂的自我挑战,还有2020年寒假的非同寻常……

要求:1.请根据提示,选择最令你难忘的话题,将题目补充完整;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重点写,感情真实,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3.体裁不限,散文、诗歌、书信、演讲稿……均可;

4.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