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C. 进入山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那一簇簇红杜鹃竞相开放,像极了一群红衣少女在轻歌慢舞。
D.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译长江的故事。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斑澜 气息奄奄(yān) 惊心动魄
B.蓦然(mù) 缥渺 相形见绌(chù) 穷愁潦倒
C.两栖(qī) 衍射 长吁短叹(xū) 人情世故
D.匀称(chèng) 羁绊 毛骨悚然(sǒng) 物竟天择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B.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C.《核舟记》选自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清代的张潮主持编辑。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诗文名句积累。
(1)阡陌交通,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___。(《关雎》)
(5)蒹葭苍苍,________。(《蒹葭》)
(6)青青子衿,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子衿》)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他使劲用马刀背拍了一下已经十分疲惫、满嘴是血的战马格涅多克,向正在厮杀的、人群最密的地方冲了过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
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保尔像一根稻草似的,被甩出了马鞍,翻过马头,沉重地摔在地上。
黑夜立刻降临了。
……
9月17日,柯察金额上的伤口看样子好多了。换药的时候,他那种非凡的毅力真叫我们这些医生吃惊。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总要不断地呻吟,发脾气,可是他却一声不吭。给他伤口上碘酒的时候,他把身子挺得像根绷紧了的弦。他常常疼得失去知觉,但是从来没有哼过一声。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是柯察金也呻吟起来,那就是说他昏迷了。他这种顽强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真不明白。
【1】保尔为什么会受伤?之后他的身体还遭受了哪些不幸?请至少列举出两项
【2】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保尔的性格特点。
【3】结合选文,联系全书,简要分析这部名著的艺术特色。(两点即可)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咆哮赶海的黄河
韩小蕙
①风疾浪高,黄涛怒卷。此番到东营市,在黄河入海口东津渡,我看到了咆哮的黄河。
②本来我们正行驶在一条公路上。公路崭新,伸向无垠的天边。车窗外,右手边是低下去丈高的绿野:左手边低下处则是浓密得遮住了阳光的行道树,季节正好,每片叶子都绿得像一幅油画。
③我随口夸了一句“这公路真漂亮啊”,马上即有人纠正说“这不是公路,咱们这是行驶在黄河大提上呢”。愕然,还没回过神来,咆哮的黄河就出现在眼前!
④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像士兵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一边冲锋,一边还在呐喊,奔腾着向前,向前!有时候碰到了什么障碍物,“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⑤对,完全是野马脱缝,而且是一群、又一群;是前赴后继,就像要战死沙场似的,那疯狂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此前,我曾在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我以为黄河已是极度衰弱了,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
⑥黄河其实是很难接近的。尤其是它把奔进大海怀抱的入口处,隐藏得很深,很深。我们的汽车开了几个小时,眼睛都看累了,还只是大片大片的白碱地,除了芦苇,还是芦苇,满目皆是秋黄色的苍凉。说是这些芦苇也有用处,可以盖房子,编织坐垫靠垫什么的。可我还是愿意想起前年在青岛海水稻研发基地,看到亿万人尊敬的袁隆平老院士,正争分夺秒率领团队研发海水稻,如果最终取得大面积成功,这大片大片的白碱芦苇地,不就都可以变成造福人间的风水宝地了吗——我祈祷!
⑦黄河的代名词就是“不屈”,就是“奔腾向前”,就是“百折不挠”。我傍着咆哮的黄河,进入了高台村。顾名思义,可知“高台”之意。桀骜不驯的黄河时不时地就会闹上一顿脾气,1855年的大河决之后,洪水肆虐,一年数决,民不聊生,“九地黄流乱注”也,“人或为鱼鳖”哉!反反复复折腾,直到2013年,暴躁的黄河把高台村(其实叫佟家村)的房屋毁塌了大半。按照利津县委的思路,干脆把堤外的村庄全部搬进堤内吧,一下子彻底解决问题。但故土难离,有不少群众情感上割舍不了。不愿迁走的乡亲们,就把房地基加高、再加高,用石头垒严实、再严实,并在房屋周围留出低矮的泄洪道。于是,村庄里就又呈现出“春在溪头荠菜花”的祥和景象。
⑧今年台风频仍。第17号台风是一匹叫“利奇”的野马,从遥远的浙江温岭一路北上,铁蹄踏踏,风嘶雷吼,刚刚掠过此地……抬望眼,透过日影斑驳的树前,可隐隐约约看到高高的黄河大堤,像长城一样稳稳地安卧在头顶上,蜿蜒成一条巨龙。侧耳听,隐隐传来黄河的涛声。
⑨2019年金秋,我心心念念来看黄河入海,风高浪快,黄水桀骜,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咆哮赶海的黄河,也算大开了胸襟。
【1】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和文章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B.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2】请从描写手法和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④段是如何描写黄河的。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4】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和黄河关系不大,建议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理由。
【5】“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全文,谈谈你对“黄河精神”的探究发现。
9、按要求作文。
题目: ,让我陶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