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高铁南站曾发生女子扒门阻拦高铁发车事件。一女子以等老公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造成高铁晚点。你作为乘客应该劝诫她( )
①树立规则意识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品质
②这种行为扰乱了交通运营秩序
③损害了他人利益
④要增强权利意识,要依法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诚实与隐私相矛盾的时候。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要尊重个人的隐私,就不与他人坦诚交流
B.和网友见面纯属个人隐私,不需要告诉父母
C.为了表明自己具有诚实的品质,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他人
D.交友讲究诚信,但是又要注意保护朋友的个人隐私
3、小军喜欢看法治类电视节目,对于节目中涉及的案件,小军常常会提出自己的维权建议。下列维权方式恰当的是( )
①李某被公司拖工资——寻求法律援助中心帮助
②赵某某遭遇家庭暴力——找居委会打官司
③钱某被高空抛物砸伤——与当事人沟通要求赔偿
④孙某遭遇了抢劫——及时拨打“110”报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22年国庆假期,以利比亚撤侨行动为背景的电影《万里归途》好评不断,“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在电影《万里归途》当中反复响起的这句话令无数国人动容。这主要表明( )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紧密联系的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④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捍卫国家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表中对“微行为”的点评正确的是( )
选项 | 微行为 | 微点评 |
A | 小宁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时,总是借助网络软件抄写答案。 | 合理利用网络。 |
B | 小德主动去社区做志愿者,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 | 热心公益,积极奉献社会。 |
C | 小权在某旅游景点的古建筑外墙上写下“到此一游”,留作纪念。 | 是一次美好的回忆,小权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
D | 小丁爸爸在军事科研机构工作每次有人问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爸爸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 | 小丁爸爸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 |
A.A
B.B
C.C
D.D
6、经调查发现,举止文明、动作优雅、仪表端庄、着装得体的人,更受人欢迎。这说明( )
A.与人交往要注意别人的态度和心情
B.与人交往要注意文明有礼,举止端庄、落落大方
C.与人交往要注意别人的仪表
D.与人交往要只注意自己的形象
7、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情境与其遵守的社会秩序内容相符合的有( )
①高铁站内,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交通秩序
②生产车间,纺纱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医院内,病人家属在公共通道保持安静——公共场所秩序
④十字路口,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社会管理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朱某拾到刘某的进口名牌相机,刘某要求其归还,但经多次协商后朱某仍拒绝归还。刘某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相机。由此可见( )
A.我们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护权益
B.朱某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C.违法行为需要受到民事制裁
D.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9、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我们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中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完成下面小题。
【1】将维护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因为( )
①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②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③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④国家利益是每个人都怀有的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以下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
①文化利益②国家安全③领土完整④国家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于2023年4月15日-5月5日举办。本届广交会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展会模式,共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观众逾800万人次,成交合同152亿美元、意向123.8亿美元。这表明网络( )
A.为文化建设搭建新平台
B.为民主政治拓展新思路
C.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D.为生态建设提供新途径
11、中华古诗文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下列古诗文与其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序号 | 古诗文 | 蕴含的道理 |
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
②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真诚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 |
③ |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
④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随着社会数字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下图中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
①严格自律,不再上网②提高素养,不沉迷网络
③增强自制,理性上网④学会信息节食,避免盲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某中学开展了“我是校园志愿者”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化身“环境小卫士”“文明小天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美化校园,传播文明的种子。参加该活动( )
①有利于学生志愿者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学生志愿者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是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
④有利于学生志愿者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政策陆续出台,人民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下列成就能够体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②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再创新高
③全国公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2023年11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工作目标为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从严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网络戾气传播扩散。此举要求网民( )
A.健全防范治理网络戾气的制度
B.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C.自觉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
D.依法打击制裁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16、国庆假期,一些同学纷纷参与社会实践:卖报纸、环保、交通志愿者活动等,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会使学生都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使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图是初中生明明的朋友圈,作为好朋友,你会给他评论( )
A.规范自身言行,传播网络正能量
B.合理规划时间,学会“信息节食”
C.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辨别网络信息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合理使用网络
18、在2023年9月10日的直播中,美妆达人李佳琦介绍79元一支的某品牌眉笔时,有网友质疑说越来越贵了,他反问:“哪里贵了?”这让直播间许多网友感受到了不尊重,李佳琦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一个人只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够了
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④他人的尊重不重要,只有自我尊重才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下列校园生活场景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常思已过懂尊重
B.文明有礼在行动
C.履行承诺讲诚信
D.校园生活须守法
20、诚信可赢天下,守信方得人心。在下列四位同学的做法中,符合诚信做人要求的是( )
A.甲同学在他人向自己询问好朋友的家庭信息时,委婉地加以拒绝
B.乙同学为获得“校园优秀歌手”的称号,进行假唱
C.丙同学本来答应朋友周末去看电影,因临时不想去,就没有赴约
D.丁同学没有做暑假作业,欺骗老师说忘带了
21、2022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一周年纪念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推出的五集纪录片《民法典进行时》。通过《价值引领》《生命尊严》《创新发展》《顺应时代》《以人为本》五个层次,展现民法典实施一年来,民事权利保护进入了“法典”时代,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展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呈现法律条款在基层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揭示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高度。从“摇篮”到“坟墓”,从人格尊严到生活幸福,从财产安全到交易便利,民法典为百姓各项民事权利保驾护航,是一部真正的“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国家不断加强立法,就能尊重和保障人权。”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22、我国宪法只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
23、 当前,通过公众号和“朋友圈”进行发布信息的微信,已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然而,由于注册微信号、公众号门槛低,信息管理跟不上、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缺乏自律等原因,使得微信上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让微信变成了“危信”,挑战着国人的良知,挑衅着法律的红线。
为此,人们议论纷纷:
24、实验中学八年级同学为迎接“宪法宣传周”,举办“争当宪法小卫士”知识挑战赛,你也去参赛,增强宪法意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5、近日,某市委书记通过电视网络同步直播、网上在线实时互动的方式,与广大网民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该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书记谈到“接受监督,这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最好的监督就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监督好”,好就“好”在规范权力运行。
请我国宪法是怎样规范权力运行的?这样的规范有什么意义?
26、 2021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审议并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27、 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人把自行车或汽车停放在黄色的盲道上,甚至有些商贩也占道经营,他们中还有人理直气壮地辩解:“一天也没有几个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会儿又何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中商贩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结合材料,谈谈你将如何遵守维护社会规则。
28、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学完了《神圣的宪法》一课内容后,我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开展以“宪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第一小组同学打算积极宣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请你把下列所列举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类,并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人身自由; ②依法纳税;
③选举人大代表; ④维护国家统一。
权利: ,义务:
(2)第二小组同学发现国家宪法日和往年的法制宣传日的主题都与宪法有关。但是有一部分同学不明白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请你帮他们解释一下。
(3)第三小组同学想要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宪法知识知多少”的调查活动。你认为他们可以采取哪些调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