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四川广元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表反映的是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赔款与支出军费情况,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判断,对下表认识合理的是(     

战争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万两

约40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万两

约4000万两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财政窘境

C.清政府减少了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

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前人从没有走过的道路。这一道路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每当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总会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A. 贝多芬、巴赫   B. 田汉、聂耳   C. 鲁迅、巴金   D. 蔡元培、陶行知

4、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拔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为刘少奇平反

B.1954年宪法的颁布

C.中共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

5、“百万雄师过大江,保家卫国气昂昂。硝烟液滚怒千里,烈火熊熊敌战场。”“敢搏强寇群魂破,何惧多钢正气舒。一胜扬威惊世界,辉煌旭日浩波出。”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抗美援朝战争

6、1984年10月21日,赵紫阳视察广东后提初:“全国不能讲贸易立国,但珠江三角洲可以讲‘贸易起飞’,以进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看国际市场最需要什么,然后考虑加工什么,再考虑种养什么。”这体现当时对外经济的发展(     

A.仅限于珠三角地区

B.完全依附于国际市场

C.推动了经济发展

D.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

7、“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锦衣卫

B.内阁

C.文字狱

D.八股文

8、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把他们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体。为此我国(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C.逐步开放沿海城市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9、在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的是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10、20世纪来临时,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了一份“大餐”,让中国人吃不了兜着走。这份“大餐”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1、致远舰管带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己!"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海战

12、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好时期。十一作为一个节日是为了庆祝

A、新中国的成立

B、南京的解放,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3、20世纪某一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更名为“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农村   B. 中小城市   C. 大城市   D. 国有企业

 

15、下列歌曲创作于全民族抗战期间的是(     

①《毕业歌》(1934年)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③《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①

B.②

C.③

D.②③

16、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7、“状元实业家”指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物?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謇

D.左宗棠

18、将下列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总结内容,按照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19、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

A.通西域

B.通南美洲

C.通北美洲

D.通非洲

20、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 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题文)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__》和天津的《________》。

22、“南美解放者”------

 

2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4、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___》。

25、根据描述,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他在与英国人的“较量”中。既表现出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视野,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译了有(四洲志》。他是_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_________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是________

(4)他被誉为“北伐名将”。他率领的独立团是北伐的先头部队,战绩辉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他是________

26、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上,诞生了一系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法律文件。请你根据下列介绍写出对应的文件名称。

(1)标志着美国的诞生______   

(2)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______

(3)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了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______

(4)标志着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开始确立______

27、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军是_____,后期的主力军是_____

28、“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9、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是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到__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是哪两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材料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退……

(1)请为材料一这段历史发展制定一个主题?指出②处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开颅洗脑”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这次行军中体现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33、请简述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把这个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和民族屈辱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迟至1863年,中国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就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1)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指什么?据材料“中国皇帝致函林肯”内容,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

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搜集》

(2)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3)目前“八年抗战”已改为“十四年抗战”,“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4)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据材料指出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