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历时4个月之久,它的重要意义是
A.彻底破灭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B.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①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地球 ④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4、在中国近代历史当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一次又一次的爱国运动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以下哪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A.五四运动
B.五卅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下面为“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其不能说明( )
时间 | 粮食 | 肉类 | 禽类 | 奶类 |
1978年 | 123.6 | 19.2 | 1 | 6.5 |
1996年 | 73.5 | 32.8 | 10.7 | 21.4 |
A.人们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6、“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的召开
7、“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B.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D.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8、下图中的人物曾指挥百团大战,摧毁了日军在根据地的交通线和据点。他是( )
A.叶挺
B.刘伯承
C.彭德怀
D.陈毅
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指挥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
A.“自强”“求富”思想
B.新民主主义
C.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1、某学者说:“……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2、某活动课上,同学们收集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此活动课的主题是( )
A.“向雷锋同志学习”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谁是最可爱的人”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和其他方面,只能系统地向苏联学习。接着,156个重点工程启动,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开始探索现代化工业之路。“开始探索现代化强国之路”是指我国开始( )
A.实施“一五计划”
B.进行三大改造
C.开展土地改革
D.进行大炼钢铁
14、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目录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
A.第21课 全民族抗战
B.第21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
C.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D.第21课 第二次国共合作
15、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 义务教育、希望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 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 放卫星、赶英超美——“文化大革命”时期
D. 互联网+、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16、“过去…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日本兵是如此野蛮的。”这是在南京传教的美国人马吉牧师于1937年12月19日写给家人信里的一句话。由此可知( )
A.国民政府移都重庆
B.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C.中国抗战的长期性
D.日本侵略者的凶恶及残暴
17、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准备不足
C.清政府指挥失误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社会制度
1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废除科举制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粉碎“四人帮”
19、下表反映的一所近代新式学堂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据表中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是
时间(年) | 课程内容 |
1862 | 英文 |
1863 |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 |
1867 |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黄埔军校
20、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该材料可用来说明太平天国的
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
21、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近代率领湖广子弟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22、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 1 )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 )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_____。
( 3 )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
23、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请写出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史实。
(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2)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3)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
(4)1919年,发源于北京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4、1905年成立的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险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闹发为“民族””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5、在下图中填:
A.苏州
B.重庆
回答:图中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与以往条约相比有什么变化?
2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27、1927年8月,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___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从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的洋务运动。
29、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30、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84年后,中共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1、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32、20世纪初期,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政治上展露手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黑暗。”请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3)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年开始?中共一大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4)简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33、探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3)红军长征开始地点和结束地点分别是哪里?
(4)长征途中哪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地位?
(5)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6)说出一句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4、“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占全国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状况”具体指的是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状况”的改变有何意义?
材料二 请你仔细观察1953年12月《解放日报》发表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2)从材料二的漫画中可以得知,当时中国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怎样的变革?中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这场变革?
材料三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浪潮中,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掀起高潮。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以至于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头遍哨子(铃声)不买账,二遍哨子(铃声)伸头望,三遍哨子(铃声)慢慢晃。”(当时农村以哨声或者铃声为出工信号)
(3)材料三的顺口溜反映出当时农民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1979年,小岗村的农业生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这一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以往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加为200元,还破天荒地向国家交了3万多千克公粮。农民们情不自禁地赞扬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79年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2018年2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
(5)以上五则材料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而展开的,这个中心是什么?请你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