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4年11月,喊出了“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的是
A.黄兴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2、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建设近代海防。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是(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林则徐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社会思潮是 ( )
A. 民族主义 B. 复古主义 C. 自由主义 D. 人文主义
5、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B. 防止少数民族的叛乱 C. 抵抗沙俄的入侵 D. 扩张领土
6、孙中山号召兴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二次革命”失败,其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B.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C.国民党力量涣散
D.孙中山不在国内
7、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A.新文化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8、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9、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A.代表长沙党小组参加了中共的“一大”
B.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0、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
A.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B.严重的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C.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
D.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11、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地点是(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1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与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 B.攻占天津,进攻北京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攻占圆明园,掠夺金银珠宝
14、参观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的同学一定会看到这样几把钥匙,这是傅作义将军交给人民解放军某城的一些城门钥匙。据此判断,与它有关的是
A.东北全境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淮海战役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
15、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英国前首相切尔夫人曾强满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
A.实行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发表南巡讲话
17、1956——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石油全部自给 ②已经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香港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最早造成“香港特殊地位”的相关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
19、如表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
内容 | 1950 年(%) | 1953 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农业合作社普遍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土地所有制变迁
20、1949年,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声明“驱蒋纳我”立场。下表是联大关于“驱蒋纳我”费案表决情况。出现下表表决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联大会议年份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1961 | 38 | 48 | 20 |
1963 | 41 | 57 | 12 |
1969 | 48 | 56 | 21 |
1971 | 76 | 35 | 17 |
A.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结交了亚非拉广大朋友
C.中国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促进了国际关系变化
D.中国推行全方位对外政策,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
21、下图中乔冠华“笑”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____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西安事变。
23、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消极________、积极________________。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________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2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目的是__________。
26、______年,英美俄日等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______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7、《______》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
28、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除承认《______》继续生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9、黄海战役中与舰同沉的爱国将领:___ 。
30、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
(1)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3)被誉为“铁人”,有着艰苦创业精神的大庆石油工人——
(4)以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螺丝钉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榜样的解放军好战士——
31、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
(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
(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
(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32、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办的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谁?
(2)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1949年,哪座城市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4)综上所述,从国共两党关系在近代史上不断变化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新文化运动打着什么旗号?主要阵地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我国古代某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四: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摘自《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示意图中的制度是哪个政权首先建制的?图中①处官职的职能是什么?请分别将②③两处补充填写完整。
(3)材料三记载的是何制度?其中“御史台”的职能是什么?
(4)材料四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年号“洪武”的皇帝是谁?就材料三而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权?
(5)结合所学,请你说一说在我国历朝政治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