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江西南昌初二上册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金刚石转化成石墨

C.水电解生成氧气

D.玉米酿酒

2、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3、常温下,向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物质,搅拌,充分溶解后,发现只有甲烧杯底部有未溶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两溶液质量相等

B.N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甲乙两个烧杯溶液的浓度相等

D.升高温度,M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

4、化学反应常常伴随发光、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B.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为浅绿色

C.将铜丝插入盛有氯化银的试管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的金属

D.将少量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5、下列监测的空气污染物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A.NO2

B.O3

C.PM2.5

D.PM10

6、“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7、杭州亚运会秉承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露天焚烧塑料

B.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化面积

C.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D.污水集中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或做法

微观解释

A

煮沸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煮沸后,自来水中含量降低

B

疫情防控期间,喷洒酒精或“84”消毒液时都能闻到气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加热水时,水沸腾

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9、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

B.氮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10、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从分子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A.酒精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到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分子体积变大

D.水可以透过滤纸——分子很小

11、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Al

C.N2

D.C60

12、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类

B.安全常识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混合物——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夜间煤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灯检查

C.性质与用途

D.粒子中的数量关系

石墨能导电——作铅笔芯

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大理石

阳离子——质子数一定大于电子数

原子——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A.A

B.B

C.C

D.D

1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e

B.NH3

C.C60

D.NaCl

14、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中蜡烛自下至上依次熄灭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

C.图3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图4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15、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锑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其中“51”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16、下列对生产、生活中一些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C.家庭电路中常用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17、《漩涡纹尖底瓶》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代表作,距今5100-4700年,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下列有关彩陶的制作工艺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工序是

A.泥土加工

B.陶坯成型

C.上色装饰

D.入窑烧制

18、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CO2和NaOH能否发生反应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1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醋的酿造

B.蔗糖的溶解

C.食物的腐烂

D.农家肥料的腐熟

20、古代搭建戏台时,常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以减缓木材腐烂,所利用碳的化学性质是

A.具有可燃性

B.具有氧化性

C.具有还原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生铁和钢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HCHO(甲醛)和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

2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B.O2

C.H2O

D.H2CO3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24、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 遥十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请回答下面小题:

【1】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下列代表两个分子的是

A.

B.

C.

D.

【2】空间站内的气体组成和地表空气基本一致,其中含量为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空间站中使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元素——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是非金属元素

B.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C.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价碲的氧化物为

25、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 1∶1

D.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26、下列有关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需做灯火实验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取暖时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_____,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小敏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小敏认为的铁是指_____。(选填铁元素铁单质)。

28、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试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电子天平示数减小,该变化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为验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将稀硫酸替换为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镁溶液

D.硝酸银溶液

29、(5分)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  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填“b端”或“c端”)通入。

 

30、近年薛城区新增“龙潭公园”、“蟠龙河湿地”和“奚仲公园”等景区。九年级一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这些公园的美。

(1)刚进入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___________

(2)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____(填“原子”、“离子”、“元素”、“物质”);

(3)随后他们发现坚固的铝合金雕塑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同学们感叹:“这颜色真美!”,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_______元素;

②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Al2O3存在, Al2O3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4)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检验该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使用__________

31、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认识中,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①金:由原子构成;②水:由分子构成

B.化学上有许多的等量关系:①ag镁和b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氧化镁②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等于200mL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

C.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①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②冬天使用燃煤炉子取暖:室内封闭保温

D.为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①将纯金属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②向煤炭中加入熟石灰制成型煤,减少空气污染

3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序号)

A带铁圈的铁架台  B酒精灯  C漏斗  D玻璃棒  E量筒  F烧杯

(2) 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之一是: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长期烧水的水壶内会有水垢,

水垢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33、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所示:

(1)树上的“果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①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___________

②从物质类别上分析,这些“果子”都属于___________

(2)树上的“果子”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由单质生成“果子MgO”的文字表达式,能说明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的主要现象是______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氮气是由______组成的(填“氮元素”或“氮原子”)。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35、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填“甲”或“乙”);

(3)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将可采用的方法是___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6、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以下是有关爱护水资源的一些具体做法①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水龙头②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城污染物的产生③洗涤衣物时选用无磷洗衣粉④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⑤用淘米水浇花⑥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请你从爱护水资源措施的加度,将上述做法平均分为两类:其中一种分类标准是_____,包括事例有_____(填序号)

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相同条件下,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上述内容,那么,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填或者),氢气除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根据以上规律氢气还可以用向_____)排空气法收集。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装置: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如果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加热时,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试写出验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

(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

38、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写出图3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 

(2)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

③我想制取该气体,可以分别选取图1中的______作发生装置和________作收集装置(填序号)

④如用图2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 ________端导入

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在图1中选择),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元素,它与11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排布规律是_____ , 且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________相等。

3)单质铁在8号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主要试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该实验要预先在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0、某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材料,引发大火。从燃烧条件来分析,“火星”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火灾时风力较大,加速了火灾蔓延,风助火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消防官兵及时赶到后通过消防云梯利用高压水枪进行扑救,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能想到的自救措施: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