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下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元素的符号为Re
B.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铼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5
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3、下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向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加热,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4、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三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A.知识归纳 | B.催化剂 |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②原子的中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③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 ①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中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
C.实验记录 | D.实验方法 |
①用10mL量筒量取8mL 水 ②酚酞溶液中滴入浓氨水,溶液会变红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8g食盐 | ①鉴别O2、CO2——用澄清石灰水 ②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燃烧匙 |
A.A
B.B
C.C
D.D
5、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金刚石
B.干冰
C.硫酸铜
D.氦气
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液体取用
C. 量取液体
D.过滤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某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该气体一定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D.在Fe(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Mg(NO3)2
8、关于物质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氖气性质稳定,可作电光源
B.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C.生石灰遇水放热,可作干燥剂
D.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9、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铁制品经常会被锈蚀。下列做法中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①在铁制品表面镀锌②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脂③保留铁件表面的铁锈作保护层④在铁器表面刷油漆⑤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⑥用废酸液冲洗铁制污水管道⑦切完咸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
A.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⑦
D.②⑥⑦
10、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之最 | B.化学与生活 |
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 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原子 | ①煤气泄漏:开排风扇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容:做灯火实验 ③油锅着火:盖锅盖 |
C.性质与用途 | D.环境保护 |
①氢气有可燃性:作燃料 ②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 ③石墨具有导电性:作电极 | 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③温室效应:植树造林 |
A.A
B.B
C.C
D.D
1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B.化学与环境 |
N2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O2支持燃烧——可做火箭燃料 | 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节约用水 农业上大水漫灌改为喷灌——节约水资源 |
C.日常生活经验 | D.分离或鉴别的方法与原理 |
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水灭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氮气——化学性质不同 空气分离出氮气、氧气——物质沸点不同 |
A.A
B.B
C.C
D.D
12、通常情况下硅化学性质较为稳定,是制作芯片的优良材料。下列含硅的物质中,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Si
B.SiO2
C.Na2SiO3
D.SiCl4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铁离子:2Fe2+
B.+2价的镁元素:Mg2+
C.硫酸钠:NaSO4
D.氮气分子:N2
14、海洋是人类的母亲,但人类活动也对海洋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列涉及海洋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海浪发电
C.海水蒸发
D.海洋酸化
15、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双氧水 | 水 | 水 | 水 |
Y | 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为了区别酱油和食醋,小光提出:“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17、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现有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其中Ca与C的质量比为10:1,则该混合物中Ca与O的质量比为
A.2:3
B.3:2
C.1:2
D.3:1
18、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K2S——硫酸钾
B.N5+——硝酸根离子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N2——氮分子
19、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质量比为2:1
B.水的电解是物理变化
C.该探究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该探究的依据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0、煤气中加入少量的乙硫醇(C2H5SH)预防煤气中毒,乙硫醇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SO2
C.CH4
D.CO
21、生产生活中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甲烷之前需要验纯
B.发现燃气泄漏,立刻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进入煤矿,点燃火把照明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2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可以以此来检验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生物呼吸
2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鉴别CuSO4和NaCl固体 |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观察是否溶解 |
C | 检验CO2中的HCl气体 |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D | 分离铁粉和铜粉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24、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运用三维动画,展示数字烟花
B.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用绿色零碳甲醇点燃
C.使用“水玉琮”敲击出激昂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
D.在文艺表演环节,水墨人诗画,国风男子挥毫作画绘就山水画卷一风雅钱塘尽展眼前
25、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甲>乙>丙
B.乙溶液在B点属于饱和溶液
C.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5g
D.C点时恒温蒸发水,有固体析出
26、实验室探究镁和NH4Cl溶液反应。(浓硫酸可以吸收H2O和NH3)
实验1:取镁条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2: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NH4Cl溶液中,有灰白色固体析出,同时产生气泡。
实验3:收集实验2中气体,通入如图装置。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B.实验2析出的灰白色固体是MgCO3
C.实验3中A溶液变红,则生成的气体中有NH3
D.实验3中C装置粉末变红,则生成的气体中有H2
27、(5分)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
能形成 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溶液中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物质序号)。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降温结晶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28、近期新冠病毒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1)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以提高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蛋类
B.鱼类
C.大白菜
D.西红柿
(2)生活中常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已知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请写出次氯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佩戴口罩预防病毒传播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操作。
(4)救治病人需要提供氧气。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放出高纯氧气,原理是氯酸钠(NaClO3)分解成氯化钠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9、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图中字母a代表___________,字母b代表___________。
②在铁、氧气、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
①若m=12,当n=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
(3)t2℃时,把45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1、水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1)净水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3)检验家中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2、某同学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请回答:
(1)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那么,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填“发生“或“不发生”)偏转.
(2)你认为该同学的探究活动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3)如果你进行该探究活动.装置不变,你选用什么药品? .药品不变,你选用怎样的装置? .
3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7 | 2.2 | 7.9 | 0.9 |
反应后质量/g | 3.4 | 6.6 | 0 | 待测 |
则反应后D的质量为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请你列举一例该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4、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氦气,②活性炭,③甲烷,④干冰,⑤铜丝,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写化学式):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
(2)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
(3)常用于食品冷藏的是_____。
(4)常用于净水去除色素和异味的物质是____。
(5)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__。
35、今年我省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我省人民团结一致,一起抗旱。
(1)有些村落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查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做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结合如下图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的饮用水是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若是地下水硬度大,或坑水中原微生物过量,生活中可以采取______的方式,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请任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6、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M 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__性.
(2)“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家庭装修时,在卫生间安装太阳能沐浴器,它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________能.
(4)硝酸钾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硝酸钾属于 ________肥.
37、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①写出带有标号仪器a的名称:_____;②用KClO3和MnO2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2)如何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气体的净化:氧气中含有少量的CO2,若使用F装置对氧气进行净化。则装置内放入的液体是_____,气体应从_____端(填字母g或h)通入。
38、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
(2)该实验进行的是 _________操作;
(3)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滤纸边缘要_________液面;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可除去________杂质,实验室中如要进一步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则可继续进行_________(填“吸附”或“蒸馏”);
(5)若此操作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写一条_____________。
39、实验室需要氧气做实验。现将24.5 g氯酸钾和5.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分解,试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
(2)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有哪些?各为多少g?
40、(1)a g 过氧化氢溶液和bg二氧化锰混合,待完全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为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要使H2O和H2O2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H2O与H2O2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