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镁等,“钠、钾、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完全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 B.加热高锰酸钾 | C.电解水 | D.木炭还原氧化铜 |
A.A
B.B
C.C
D.D
3、如图试管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
A.氯化钠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4、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汽油挥发
C.蜡烛燃烧
D.水分蒸发
6、钠在人体内的作用巨大,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D.位于第二周期
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水、干冰
B.生铁、黄铜
C.铜、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8、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钢、锑、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如图是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锗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2
B.锗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32
C.锗属于金属元素
D.锗原子的质量为72.63g
9、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2:5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D.此反应是置换反应
10、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和过量且等质量的锌粒和锌粉反应
B.分别用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和
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银粉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溶液
D.向的
溶液中加入水
1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氧气用于炼钢
1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3、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C.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D.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14、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花瓣汁液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其中指示效果类似于紫色石蕊试液的花汁是
| 白醋 | 食盐水 | 石灰水 |
①玫瑰花汁 | 粉红 | 粉红 | 绿 |
②大红花汁 | 橙 | 粉红 | 绿 |
③万寿菊花汁 | 黄 | 黄 | 黄 |
A.①
B.②
C.①②
D.③
15、化学为生活服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用于制造卫星天线的形状记忆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6、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为了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用于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7
C.高氯精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1:1:1
D.高氯精由12个原子构成
17、我国在部分地区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18、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液氮冷冻机
C.钛合金做人造骨
D.食盐配置生理盐水
19、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乙、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2 | 37 | 20 | 4 |
反应后质量/g | 32 | 待测 | 15 | 4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W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Z、Y的质量比为5:1
D.反应后Y的质量为12g
20、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只有是化合物
B.分子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反应物中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21、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与一氧化碳反应
B.与铁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2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酸:碳酸、硫酸氢钠、硝酸
C.化合物:液氢、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23、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酒精
24、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火电
B.增加绿化面积
C.开发新能源汽车
D.垃圾分类投放
2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与劳动项目相关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解释 |
A | 在燃气灶上用铁锅炒菜 | 利用铁的导热性 |
B | 菜炒好后关闭燃气灶开关 | 将燃气与火源隔离可灭火 |
C | 冬天可用撒盐的方法除去冰雪 | 盐溶解于雪时放出热量 |
D | 将菜刀洗净擦干 | 防止铁生锈 |
A.A
B.B
C.C
D.D
26、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27、用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填写下表:
名称 | 水 | _____ | 硝酸锌 | ____ | 氢氧化铜 |
化学式 | ____ | NH4Cl | _____ | C6H12O6 | _____ |
2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中甲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9、实验基本操作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________,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2)酒精灯火焰分三部分,用灯焰的________部分给物质加热.灯壶内酒精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
(3)用量筒量取50mL液体,读数时视线仰视,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_______50mL.(填“>”“<”或“=”)
(4)取用液体药品时,应先拿下瓶塞,将瓶塞_______放在桌上,拿起试剂瓶时标签应向着_______。
30、氨(NH3)用于制造氮肥、复合肥料、硝酸、纯碱等,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等领域。
Ⅰ、工业制氨是以哈伯法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合生成。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流程如下:
(1)获取氮气:在特定装置内将空气液化,然后升温,先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但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不易液化,以下 A—C 是实验室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_____(填字母)。
(2)合成氨气:上述流程中氮气与氢气混合时最佳的质量比为______。
Ⅱ、1898 年德国人首次发现空气中的氮能被碳化钙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钙(CaCN2),为合成氨工业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氨碱工业的全面发展,工业上制取纯碱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3)氰氨化钙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碳酸氢钠只有在固态时,加热才会分解,则第Ⅳ步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5)实验室从 H2、N2、CO2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C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甲和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稀硫酸。实验时先关闭活塞 b,打开止水夹 a 和 c,一段时间后,______(填具体操作),就可以分离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31、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将试管置于实验台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
(3)臭氧的化学式O3的微观意义是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33、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下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氧气制取与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上述涉及的所有化学反应中,有一个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在制取氧气的四种方法中,方法②③④与①比较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4)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分解反应且伴随有气体产生,你认为分解后不可能产生氧气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请简述其理由______。
A CuO B NH4Cl C KClO D NaNO3
3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H 、I ;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时应选用 两种装置相连接,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是 .
A与B相比,优点是 .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发生装置选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____,用D装置收集O2,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 .实验停止时的操作顺序是 .
(4)若用C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酒精灯需加一个金属网罩,其目的是 .反应的方程式为 .
(5)若用装置F收集某气体,该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6)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俗称氨水。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应从 (选填“a”或“b”)通入.
(7)小强称取12.5 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 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试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5、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各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_____。
(2)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按字母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c___________;m___________;n___________。
(2)量取5mL水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写字母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保持水平。
37、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小金分别设计了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1)从实验安全及环境污染角度考虑,小金应选择______装置进行实验。
(2)查阅资料发现,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下表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 白磷 | 红磷 | 木材 | 木炭 | 无烟煤 |
着火点/℃ | 40 | 240 | 250~330 | 320~370 | 700~750 |
实验中水温要达到______以上,实验才会成功。
(3)图乙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_____现象判断白磷的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4)红磷没有燃烧,说明若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现象,需具备______条件。
3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 B 装置收集完 O2,后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填序号)。
a.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b. 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3)用 C 装置收集 O2时进行的验满方法为 ________。
39、金属是重要的资源。
(1)古人将黄金拉成丝、压成薄片,制成装饰品,这是利用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2)生铁和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_______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能也有所不同。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MgCl2、CuCl2的废液中,反应后过滤。
①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_______。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
(4)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①向固体A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
②请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0、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e点时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2)写出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e段pH上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