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四川阿坝州初二上册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常温下甲烧杯中有氯化钠饱和溶液200克,分别转移出50克到乙、丙、丁三个烧杯中(如图),然后再向丙烧杯中加入5克水搅拌,向丁烧杯中加入5克NaCl搅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乙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比丙中的大

C.丙中溶液变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丙、丁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1g以下用游码)样品,称量后发现砝码和样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他实际称量的样品质量是   

A.12.6g

B.11.4g

C.12g

D.无法判断

3、化学为生活服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用于制造卫星天线的形状记忆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5、为探究甲烷燃烧产物的成分,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卡片

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A.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呈现蓝色,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水

B.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C.装置D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D.气球的作用仅仅是用于收集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6、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

D.检查气密性

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取用固体粉末

9、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且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只含有碳、氢元素

B.该纯净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纯净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纯净物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0、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Fe

B.CaSO4

C.HNO3

D.Cu(OH)2

11、小琪往如图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NH4NO3

B.Na2CO3

C.NaCl

D.NaOH

12、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握容器外壁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盖好玻璃片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13、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状固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味气体

15、“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以站立姿势跑出

B.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

C.打开窗户跳出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备:实验室用铜、稀硫酸制备氢气

B.鉴别:在实验室通过尝味道鉴别糖和食盐

C.除杂: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D.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17、2023年杭州亚运会于9月23日开幕,火炬“薪火”以氢气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

C.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1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闻药品气味

C.添加酒精

D.过滤

19、2024年是奥运年,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D.产生蓝色沉淀

20、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火焰分三层,最明亮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

C.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大于水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了碳的小颗粒

2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A.探究分子在运动

B.探究可燃物燃烧

的条件

C.探究CO2与水反应

D.探究O2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A.A

B.B

C.C

D.D

22、把盛满气体X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对气体X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气体X难溶于水

B.气体X微粒间隙变小

C.气体X一定是

D.气体X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23、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红磷燃烧

24、火折子堪称古代“打火机”。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简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这是为了

A.提供其他可燃物

B.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C.使纸卷接触更多空气

D.增强纸卷的导热性

2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

B.用铜片制成铜壶

C.用彩纸剪出精美的作品

D.用活性炭脱去色素制白糖

2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取用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

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用盐酸可以除去铁锈。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8、进行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仪器,请你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G H   I

1)写错仪器ABC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仪器I是酒精灯,常用于加热,使用时要注意灯体内酒精量不超过灯体容积的______,点燃时应使用__________,熄灭时应使用_________,加热时应使用_________(填外焰内焰焰心)如果加热B仪器中的液体,液体量应不超过该仪器容积的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从图中选用最适宜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9、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分析上图规律,可推知,图中X=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该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_

(3)如图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________

(4)实验证明:在上图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上图元素中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原子是________(填原子符号,下同),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原子是________

30、用元素符号或化学用语表示:

金元素________2个氮原子________   2个钙离子__________亚铁离子_______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________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碳酸钠_________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

31、感受北京2022“绿色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

(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能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______

(2)再举出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一个实例:______

32、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面向未来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减少屋顶所用钢材2800吨。金属资源储量有限,钢铁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3、碳的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根据右侧物质转化关系图回答问题。

(1)三种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______元素;

(2)利用CO的可燃性或_____性都能实现的转化;

(3)若利用CO的可燃性实现的转化,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①②③的转化都可以通过和同一种单质反应来实现,这种单质是______

3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我们的生活 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___________ (填“软水”或“硬水”)

3)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a.通电分解水

b. 水的净化

c.水的蒸馏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1°C,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t1°C,30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③将t1°C,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C ,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在硝酸亚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5、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用E装置收集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始终未见导管口冒出气泡,其可能原因是  

(4)某气体可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36、如果用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是构成某些气体的粒子的示意图,根据其组成特点回答(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

2)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有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里把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与___________连接可制取并收集O2.实验前,应首先___________。实验时,先在装置___________添加MnO2,再从仪器___________(填名称)添加H2O2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检验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选用装置A制取O2的药品是___________,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装置E中,若观察到蜡烛燃烧更旺,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由此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填一点即可)。

3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1)按图1装置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观察到现象:_________,初步得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Cu和CO2,”的结论。

(2)有同学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生成的气体产物不一定只有CO2,也可能含有CO为了验证这种看法,按图2与图3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2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图2与图3实验中,能说明生成的气体产物含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对不同质量比的CuO与C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数据采集(1ppm=0.0001%)。

③实验前必须检查图4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_________

④添加药品,加热前向三颈烧瓶和硬质短试管通入足量的氮气,目的是_________

⑤分析图5,CO,浓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⑥分析图6,可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比与产生的CO含量的关系是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对图1装置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化学世界千变万化。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当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轻,固体中共有____种成分。

(2)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

(3)将二氧化锰放入双氧水中: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铁丝燃烧: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

40、小李同学在做完“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已经破裂。请你帮他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至少写三个原因

(1)

(2)  

(3)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