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统(lǒng) 睥睨(nì) 干系(gān) 铢两悉称(chèn)
B.遗诏(zhào) 囫囵(hú) 桥堍(tù) 战战兢兢(jìng)
C.侦辑(zhēn) 行头(háng) 收揽(lǎn) 一气呵成(hē)
D.掂量(diàn) 夙夜(sù) 驾驭(yù) 千均之力(jūn)
2、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作为“诗歌”的宾语出现,是排比句,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C.“温柔”“黎明”“深沉”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下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党的一首赞歌。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红色的七月
铁锤和镰刀,悬挂在七月的天际。金色的光芒,辉映着红色的背景。历史的天空,漫卷着七月鲜红的长风,灾难深重的大地啊,是你的光辉照亮了中国的前程!驻足岁月的肩头,阅读七月的苍穹,站在历史的岸边,回眸浙江嘉兴伟大的历程。在这个激情澎湃的季节,一首高歌,唱响那条南湖上的游船,是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个红色的季节,阳光洒满了七月火红的心灵。这是一个红色的季节,世界聆听到东方睡狮的吼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辉映”“苍穹”都是名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不完全一致。
C.“铁锤和镰刀编织成东方红色的彩虹。”提取句子主干为“铁锤编织彩虹”。
D.“朝霞染红了七月的碧空,阳光洒满了七月火红的心灵。”是递进复句。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器亦有讲究。《行路难》中的“樽”,《醉翁亭记》中的“觥”,《湖心亭看雪》中的“白”指的都是酒器。
B.《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
D.我国古代纪年方式有很多,如“庆历四年”是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也是年号纪年法。
5、阅读《岳阳楼记》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啮人 B.太医以王命聚之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故
【2】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选文第③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3】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 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6、阅读以下这首诗,完成小题。
农夫(艾青)
你们是从土地里钻出来的么?
脸是土地的颜色
身上发出土地的气息
手像木桩一样粗拙
两脚踏在土地里
像树根一样难以移动啊
……
你们活着开垦土地,耕梨土地,
死了带着痛苦埋在土地里
也只有你们
才能真正的爱着土地
一九四〇年四月
(1)意象是指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首诗的意象是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学校开展“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悠悠六百年,巍巍紫禁城。青砖黄瓦,见证着历史的 ① 桑(甲)雕梁画栋,凝结着文化的精粹。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2020年9月1日,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故宫博物院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 ② 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乙)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禁(jīn) 帖(tiè) B.禁(jìn) 帖(tiè)
C.禁(jīn) 帖(tiě) D.禁(jìn) 帖(tiě)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苍 ②应 B.①苍 ②映
C.①沧 ②应 D.①沧 ②映
(3)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分号 (乙)顿号 B.(甲)逗号 (乙)顿号
C.(甲)逗号 (乙)逗号 D.(甲)分号 (乙)逗号
【2】学校文学社开展了“苏轼诗词研究”活动。有同学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元末明初______(作者)所著《水浒传》中写道:“玉兰执着象板,向前各道个万福,顿开喉咙,唱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其中的《水调歌》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3】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小题。
(1)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两幅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图片。对这两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寒食帖》(局部) 《醉翁亭记》(局部)
A.《寒食帖》的字体属于草书,笔断意连,自由飘逸。
B.《寒食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疏密得体,行云流水。
C.《醉翁亭记》的字体属于楷书,笔画连绵,稳重遒劲。
D.《醉翁亭记》的字体属于隶书,形体方正,端庄严谨。
(2)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段文字资料。其中的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结合语境,帮助修改。
苏轼对我国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形成和走向成熟,贡献巨大。苏轼超然旷达的智慧、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后来的文人学士所倾慕,而他平易近人、随和宽容的为人原则和处世方法也能为平民大众所接受。他既不像世外高人陶渊明,也不像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道学家,而是一个可亲可敬的有思想、有感情的普通人。文人学士能从他身上学到为人原则和处世方法,平民大众也能从他身上汲取到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3)一位同学搜集眉山三苏祠的对联图片并整理成文字,其中一幅图片有些模糊,他不能确定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宦迹渺难寻,只恃得 ① ,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 ② 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 ③ ,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 ④ 。
A.①三杰一门 ②江河 ③扬不清 ④名山
B.①千古英名 ②江河 ③扬不浑 ④名岳
C.①三杰一门 ②江涛 ③扬不浑 ④名山
D.①千古英名 ②江涛 ③扬不清 ④名岳
(4)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东坡的朋友圈太强大了!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秦观等都与他有着交往。他们和苏轼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耀眼的明星。
B.苏东坡留下了众多传诵千古的优秀诗篇。后世许多画家正是以此为素材,又创作了不少传世佳作。这种诗配画的再创作让诗与画相得益彰。
C.苏东坡博采众家,不拘泥于一派,形成了自己富丽堂皇的书法风格。他也因此成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D.苏东坡一生屡遭贬谪,的确令人惋惜。然而,不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坎坷历练,才成就了他不朽的传奇吗?
8、默写
(1) ,志在千里。
(2)征蓬出汉塞, 。
(3) ,西北望,射天狼。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5) ,后天下之乐而乐。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7) ,在河之洲。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英雄的背后,也是英雄
①19岁,你在做什么?一般来说,应该还在继续学习,无忧无虑地过着校园生活。
②然而未满19岁的战士陈祥榕,却已为卫国献出生命。
③这场战斗发生在去年6月,我国的西部中印边境地区,印军违背承诺越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冲突。战斗中,我军一名团长身受重伤,还有另外4名官兵英勇牺牲——肖思远、陈红军、王焯冉、陈祥榕。
④网上看到这样一条评论:“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⑤是的,也许你在外卖软件上发愁吃什么时,他们正在赤手空拳地搏斗,没有丝毫畏惧;也许你正抱怨生活全部被工作塞满,日子还不够好过时,他们正遭受着敌人的暴力攻击,从未想过退缩;也许你还在为一点小事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时,他们正拼了命地保护彼此,守卫着祖国的疆土。
⑥当你无所谓地享受这些日常时,也许从未想到,后方生活有多安定,边防考验就有多严峻。
⑦去年母亲节前夕,是肖思远最后一次和母亲微信联系。他转账520元祝母亲节日快乐,妈妈接受的同时,也一如既往地担心和嘱咐:“注意自己,家里不用担心。”没想到再一次与儿子“见面”时,已是阴阳相隔。
⑧丧子之痛,撕心裂肺。那些没来得及讲的话,失去的机会,遗留的爱,将全部转为断不了的思念。去年的除夕夜,哪怕知道红包再也没有机会被领取,这位妈妈还是在微信上给儿子发了留言“新年快乐”的祝福红包。
⑨采访这位母亲时,她只缓缓地说:“他是军人,他有他的职责,保护国家。那个时候不能往后退,我都明白。但我就是特别特别想他,我只是一个母亲。”她那竭力想不颤抖的语调,那努力隐忍不哭出来的表情,让人为之动容。
⑩营长陈红军,牺牲前还有另一个身份:准爸爸。当他在边境遭受敌人的石子攻击,十根手指全部被砸断时,家中的妻子已经怀孕五个多月。
⑪战斗中的他有多坚定,生活里他的妻子就有多坚强:“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⑫两相依偎时有多动人,生离死别就有多痛苦。一个小生命刚刚带来希望,另一个生命的离去,却让人如此措手不及,甚至来不及叹息。
⑬有人的孩子未见过父亲,有人的奶奶还在等孙子回家结婚……
⑭王焯冉参军,是自己瞒着家里的奶奶报的名;而这次他殉国的消息,是所有人一起瞒着家中的奶奶,没有告诉她。年迈体弱的老人再也受不了任何打击,全村村民都达成了无形的约定:谁都不许议论,谁都不准提及。就连后来记者上门,王焯冉的父亲都是躲开家中的奶奶,一路哭着带他们到了村外的麦田里,才接受了采访。
⑮七尺之躯,坚付山河,丝毫不悔。不只是因为心中有信仰,还多亏背后有支撑。
⑯陈祥榕的父亲在他13岁就因癌症去世,是母亲将他和姐姐带大。高中毕业后,陈祥榕参军,并且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就这样,一个在海边长大的男孩,义无反顾地走进山里,在最远的山头,守护这份和平。
⑰他的母亲一直在外地打工,生活条件并不宽裕。却在被问到家中是否有困难时,只想确认一件事:“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⑱大概就是有这样的母亲,才会让一位19岁少年心中扎根信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⑲我们一直被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只因英雄的背后,也是英雄。
(摘自《意林》2021年第8期,有改动)
(1)依照示例,依次概括出文中每个英雄故事中感人的细节。
①肖思远的母亲在儿子牺牲后的除夕夜,给儿子的微信发祝福红包。
②_____。
③王焯冉的父亲担心惊动奶奶,将记者带到村外的麦田才接受记者的采访。
④_____。
(2)如果朗读第⑥段画线句子,你会重读哪些字或词?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后方生活有多安定,边防考验就有多严峻。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⑲段“英雄的背后,也是英雄”这句话?
(5)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袁隆平先生对母亲的感激和未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遗憾,选文中的英雄们也会有。可能有人会说他们“不孝”,对此你怎么看?
【链接材料】
妈妈,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节选自《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有删改)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
② |
③ |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③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④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⑤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⑥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⑦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⑧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⑨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⑩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超过50字)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3】第⑤段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4】请谈谈你对第⑨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12、阅读下面材料文字,按要求写作。
①2018年8月2日凌晨2点,海南航空太原至重庆航班,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飞机在滑行道上暂时停留,乘客无法下机。乘客薛某某在等待过程中,不听劝阻,打开了飞机应急舱门,使飞机滞留长达4个多小时。
②2018年8月21日,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孙姓男博士乘客不肯对号入座,抢占女乘客的座位,声称“我站不起来”,列车长和乘警劝说无果。被网友称为“高铁座霸”。
③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在重庆某窗帘店上班的刘某因错过下车站点,与司机冉某互殴,致车辆坠江,车上15人全部遇难。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