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汽车工业,盲目崇洋,妄自菲薄,不利自主品牌发展。
B. 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避免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C. 为了写好作文,青丘白浅不惜寻章摘句,终于写出了令夜华君拍手叫绝的美文。
D. 有部分中国人,以为出了几次国,见识了外国的“月亮”,就对自己的国家吹毛求疵,而忽视祖国的发展与变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C. 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D. 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成绩提高的如此之快,与张老师在平时因材施教、揠苗助长是分不开的。
B. 很多科学的发现都找到了非常重要的运用,把它变成运用也是妙手偶得就可以的。
C. 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D. 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卫生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4、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二)粤[1]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2]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3],有去无归。中兴道销[4],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5]。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6],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7]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8]。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9]。
——(节选自《哀江南赋序》)
(注释)[1]粤:发语辞。[2]大盗:窃国篡位者,此指侯景。[3]奔命:奉命奔走。梁元帝承圣三年(554),作者(庾信)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十一月,江陵被西魏攻陷,信遂留长安未归。[4]道销:中兴之道销亡。[5]物极不反:指梁朝就此一蹶不振、再难恢复。[6]二毛:指头发有黑白二色。丧乱:指侯景之乱和江陵沦陷被留西魏。[7]楚老:代指故国父老。[8]“下亭”“高桥”二句言其旅途劳顿。[9]“不无”二句:本嵇康《琴赋》序:“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B.是金陵人 是进亦忧,退亦忧
C.上下一白 在洞庭一湖
D.畏南山之雨 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即 逢 丧 乱 藐 是 流 离 至 于 暮 齿
【3】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4】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有相同之处,但其“强度”又有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词人在夜里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是词人梦到功业已成,踌躇满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先抑后扬,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悲凉色彩。
【2】词作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妙绝。请结合划线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一场景的。
7、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举亦以“为祖国献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家国文 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将“祖国”的“国”按照笔画顺序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
子的内容,结合你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
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3)(家国事 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上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面对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4)(家目吟、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杜甫的《春望》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请说明理由。
8、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⑤移舟水溅差差绿, 。(郑谷《荷叶》)
⑥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⑧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⑨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⑩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幸福之计在于简
麦家
①曾养过两只狗。
②一只是朋友送的德国牧羊犬,名门血统,姿态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地,它除了精肉细骨,其他食物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甚至连从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也懒得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深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③另外一只是我在部队时养的狼狗。那时,我任务繁重,对狗只能粗养,想起了给它丢点剩饭菜,想不起就任它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发现,我慢待的不是皱纹、芦苇,或其他东西,我慢待的是真诚,真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只需一碗糙米饭,加上一点点荤腥,就能开心,感到忘怀的快乐,为我们的友情雀跃,神采奕奕,奔跑如风。
④我讲它们的事不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不是这种写法;当然也不是为了板起脸做批判,那很无趣,甚至是傻。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道理司马光早讲过。
⑤在外人看来,我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其实,我时时感到沮丧。因为这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和情感的过于复杂、虚假,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公理和常识。我时常想,我们至深的需要,不过如冬日的阳光一般和煦、简单。但总有人,太多人,喜欢顶着烈日,化身飞蛾,投向华丽的火焰。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相反,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何止是人,我的德国牧羊犬就是这样,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中学会了痛苦,狼狗却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幽远的感悟。幽远的名字是幸福。
⑥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多一点,欲望就可以少一点。有个成语,叫作欲壑难填,道出了无上智慧。欲望就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门跟着就打开了。而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一复杂你就会茫然。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⑦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古人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选自《今日文摘》2015年第15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作者开头叙述曾经养过的两只狗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不过”,表达很严密。请简要说明。
【4】下面A、B两则材料,哪一则更适合做本文的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
A.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
——[日本]荻原朔太郎
B.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明]洪应明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最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样子。当他脱掉外衣和鞋子,他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楔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奔流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④多雨的夏日,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父亲闲不住,在小土屋里打苫。我坐在他为我编的草墩上,将一束束麦秸捋齐了递给他。麦香氤氲,麦秸沙沙的低语与雨水的滴答声,汇成美妙的音乐。我喜欢这样的雨天,喜欢与父亲一起劳动的默契。黄昏如期而至,父亲的苫打完了。这时知了猴已将隧道打通,地面上出现一些豆大的小孔。伸进手指,它会如临大敌,张开有锯齿的前螯紧紧抓住。收回手指,就可以轻易地将它带出地面。
⑤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令我难以忘怀……
( 作者:秋也。有删改)
【1】第①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从全文看,父亲是怎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第②段中的划线句是如何描写父亲劳作的样子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4】有人认为应该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回忆我的父亲》,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你的理由。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这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1】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 情节内容 | 情感态度 |
⑤ |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 讽刺、疑惑 |
⑥ | (1) | 好奇、吃惊 |
⑦ |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 (2) |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运用动作描写,还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3】请品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
【4】读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5】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有哪些性格特点。
【6】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
【7】结合选文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2、题目:时间给了我答案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