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
B.《简•爱》 夏洛蒂 英国
C.《朝花夕拾》 鲁迅 中国现代
D.《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英国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zī)孜不倦地汲(j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嘲讷讷地怨怅(cháng),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guō)聒地搬口。
C.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qiè)你中了个相(xiàng)公。
D.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赏花经济”日益成为盐城的亮点和焦点,来自全国各地的赏花客呈几何级数增长,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
B.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的活动。
C. 通过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航空知识,增强了国防意识。
D. “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骄揉造作 丰功伟绩 郑重其事 山穷水尽
B. 十拿九稳 彬彬有礼 附庸风雅 如雷惯耳
C. 一意孤行 断章取义 李代桃僵 经世之材
D. 大发雷霆 金戈铁马 荡然无存 箪食壶浆
5、【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复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日:“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____(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________________(4)濂具以实对________________
【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3】【甲】【乙】两段文字在读书方面和做人方面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 “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 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7、请你参与“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拟一则标语鼓励同学们阅读经典。
(2)读古代小说,知风俗礼仪。
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情节里,我们知道了古人在过生日时有________的风俗;从范进对他的丈人胡屠户的行礼方式中,我们知道了古代读书人见着长辈时会行“作揖”之礼;从范进中举时报帖上写的“京报连登黄甲”这句表示祝贺的恭维话中,我们知道了古时科举殿试录取进士时有以______写榜的特定礼仪,故称“黄甲”。
(3)经典小说人物大家猜。下文中提到的隐士,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他隐居于会稽山,有才华却不愿做官,他好读书,善画画且尤爱画荷花,他是________;他曾隐居于南阳,刘备三次亲自邀请他才出山,他被鲁迅称为“多智而近妖”,他是_______。
8、默写
(1)千呼万唤始出来, 。
(2)别有幽愁暗恨生, 。
(3)昆山玉碎凤凰叫, 。
(4) ,平铺湘水流。
(5) ,端居耻圣明。
(6)于是宾客无不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7.51亿,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的比重达到30.3%;2016年网络零售年均增长30%,中国电商交易额全球占比超 40%,达到26万亿元;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复合增长率32%,排名世界第一。
(材料二)
数字经济改变了什么?
(材料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商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信息消费达6万亿元。未来5年分享经济平均增速为40%,2020年分享经济占GDP的比重为10%,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摘自新华网)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B.到2025年,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
C.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到2020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将比2016年增长12万亿元,电商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2】结合材料一、三,简述材料二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10、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
B. “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C. 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
D.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2】请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
B. 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
C. 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
D. 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
【4】⑴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说宽容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⑧段阐述的内容是什么?
【3】文中列举了3个事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4】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
12、请以“又是一年好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正确使用标点,不少于五段;③书写正确、规范、整洁;④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