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云南红河州初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骆驼祥子》中小福子不堪于生活的苦难,上吊自杀。小福子是祥子心中最后的希望,是祥子的命。

B.《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精神世界是滞后而苍白的,祥子的堕落与他无力抵御花花绿绿的物质引诱有关。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东营黄河入海口考察,再一次证明,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凭借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附庸风雅的年轻受众更好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C.美国一意孤行,在各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注定是不会得逞的。

D.研究发现,我们对食物的渴望与大脑内的一种奖励体系有关,这种体系会驱使我们轻而易举地压倒已经存在的饱腹信号,严重削弱我们抵抗食物诱惑的能力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艾青,原名蒋正涵,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世先生、世兄弟”都是对有世交的长辈的敬称,如《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

4、中国古代使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来纪年,下列所用纪年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

B.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课内文言文(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3分)

(1)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是(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   得(

(3)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3分)

答:赞扬了 的人;

批评了 的人。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年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②月华:月光。③练:白色的丝绸。④欹(qī):倾斜。⑤谙(ān)尽:尝尽。⑥都来:算来。

【1】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一个“异”字统领全篇,既写出了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又写出了塞下奇异的声音。还表现了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B.【甲】词中“霜满地”借边塞的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C.【乙】词中“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D.两首词都写秋天的景象,“雁”“霜满地”纷纷坠叶”“银河”是秋天特有的意象,作者都从视觉角度描绘了秋夜。

【2】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句诗词。

【3】甲、乙词下片哪个字分别为核心词?分别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你们小组想要创作诵读诗歌来赞美青春最美的姿态。这是小文还没完成的诗作《奋斗是青春的模样》,请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奋斗是青春的模样

我们用奋斗的姿态

让青春留下最出彩的自己

心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我喜欢钻进泳池

让蓝蓝的池水

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

我喜欢

……

(1)请帮小文续写诗歌的第三小节,要求和前一小节风格保持一致。

(2)小文在朗读时,总是处理不好“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这一句的重音,请你告诉她哪个词应该重读并说明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 煜《相见欢》)

3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4 ,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泊秦淮》)

7)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8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9)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表弟

毛尖

我十五岁,表弟十四岁,一人抱两本新买的《笑傲江潮》,天兵天将似的,飞驰回家。在弄堂口,表弟大着胆子,向美丽的邻家大姐姐吹声口哨,于是被开心地骂一声小阿飞。

那是记忆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我和表弟轮番跟家里申请巧立名目的各种经费,今天支援西部灾区,明天帮助白血病同学,然后偷偷买来《射雕英雄传》,买来《鹿鼎记》,包上封皮,题上“初中语文辅导丛书”。那个年代,父母刚刚被改革开放弄得心神不宁,一直没发现我们的视力在直线下降,还有我们的成绩。

等到老师终于找上门了,父母才惊觉我们平时记诵的不是《岳阳楼记》,而是《九阴真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于是,王熙凤搜大观园似的,“辅导丛书”都被充了公。

不过,事态的发展是那么令人惊喜,父母们很快也堕落为武侠迷。他们更勤奋地来检阅我们的书包,寻找第三、第四集辅导材料。有时,为了折磨他们,我们故意把悬念在饭桌上透露出来。这样,大人最终妥协了,他们自暴自弃地向我们低头,要求看第四本《天龙八部》。

同时,表弟日复一日地醉心于武侠。他花了很多力气,得到一件府绸白色灯笼裤,穿着这条灯笼裤上学、睡觉,起早贪黑地在院子里扎马步、蹬腿,并且跟电视剧里的霍元甲、陈真一样,发出嗨哈嗨哈的声音,天天把外婆从睡梦中吓醒。那阵子,他暗暗地倾心了一个女同学,拐弯抹角地托人送了套《神雕侠侣》给她,只是那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看完书后又请人还给了他,表弟心灰意冷下来,从此更全心全意地投入武术。

他先是想练成一门轻功。缝了两个米袋,成天绑在小腿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解下来。这样过了一星期,他不无得意地跑来,轻轻一跃,坐在我的窗口,说用不了多久,他就不必从正门出入学校,他就要飞起来了。可如此一个月,还是飞不过学校围墙。后来,经人介绍,他去拜了一个“武林高手”为师,拿了家里一个月的粮票,却沮丧地得知,十四岁,对于练武功,太迟了。

不过表弟没气馁,他开始研究黄药师的桃花岛,研究《易经》和奇门遁甲术,但那显然大难了。第二天,他宣布他开始写长篇小说了,主人公叫缪展鹏.缪是他自己的姓。最讨厌写作文的他居然在两个星期里完成了他的长篇处女作。他用空心字题写了书名,《萧萧白马行》,小说结尾,他的英雄死了,一起死的,还有一个扎马尾的小姑娘。

平时,他喜欢说英雄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死去,乔峰那样,“视死如归地勇敢”。而就在那年夏天,他自己也勇敢了一回。在一个黄昏,江边散步的他,听到似有若无的呼叫声,看到江心隐约出没的人头,没有丝毫犹豫地扎进了水里,全然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第二天,水上搜救队才找到他。白色的布覆盖着他,他的脚指头露在外面,显得特别稚嫩。我走过去,跟从前那样,挠了挠他的脚心,这回,他没躲开。我的眼泪决堤而出,弟弟啊,不许走!没有一个大侠是这么年轻就走的!

到现在,漫漫长夜里,我还是经常会去取一本金庸看,都是他从前读过几遍的书。恍惚中,我还是会听见有人敲窗户,“小姐姐,我们比武好不好?”做梦似的,我会自己答应自己的声音:“好,我凌波微步。”

“降龙十八掌。”

“独孤九剑……”

多么孤独的夜啊,单纯的八十年代已经走远,心头的江湖亦已凋零,像我表弟那样痴迷的读者渐渐绝迹,少年时代最灿烂的理想熄灭了。我们的梦想去哪儿了?金庸老了,我们大了,是分手的时候了。

不过,或许我倒可以庆幸,表弟选择那个明媚的夏日午后离开,心中一定还有大梦想和大爱,因为那时,他身后的世界还熠熠生辉,有青山翠谷,有侠客,有神。

1本文主要讲述了表弟与武侠之间的四件事情,请分别简要概括(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_________—— 习武 ——写作—— _________

2说说文中划横线“_____”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小说结尾,他的英雄死了,一起死的,还有一个扎马尾的小姑娘。

3有人在“我走过去,跟从前那样,挠了挠他的脚心,这回,他没躲开”一句后面加了以下文字: 天空铺满灰色云朵一言不发,偶尔一两只水鸟寂寂飞过发出几声凄异的叫声,天地沉寂,只有江水的呜咽声声远去。请比较原文,简要说说是加好还是不加好。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姐弟俩买到新书跑回家时的兴奋、得意之情。对邻居大姐姐吹口哨的情节,也表现了弟弟活泼开朗、略显侠气的性情。

B.第四段“堕落”“勤奋”“折磨”“自暴自弃”等词语,贬词褒用,既反映了爸爸妈妈对武侠小说的态度转变,也风趣地写出了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C.第七段“白色的布覆盖着他”,与前文弟弟喜欢穿“一件府绸白色灯笼裤”形成对照,既表现了生命逝去的残酷事实,也暗示弟弟至死都怀揣着他的武侠梦。

D.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时代变了,人也长大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选择现实的生活而放弃曾经的梦想,武侠梦也渐渐走出了我们的心灵。

E.本文题为“表弟”既因为主要讲述了表弟短暂一生中的几件趣事,也表达了对单纯真挚的姐弟亲情的怀念,概括了文章,点明了中心。

5有人说,毛尖散文的语言豪放率性,幽默风趣,而又充满感情,具有很强的冲击力,颇有新鲜感、亲切感和厚重感,可谓雅俗共赏。试选取其中二点,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

10、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儿。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顶,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 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 越深到。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 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 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故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我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知道月华着凉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3面对敌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诅咒故乡,后面又写 “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

11、34个鸡蛋

①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②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③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④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象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⑤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⑥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⑦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⑧“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⑨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⑩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的行为,反映了她对社会上极度贫富不均的现象怀有深深的憎恶和怨恨。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向父亲求援,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2】本文题目为“34个鸡蛋”,请你说说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3】请结合情节分析文章主人公李暖暖的性格特点。

【4】试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分析李暖暖的成长之路。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按要求作文。

在小说《灯》中,父亲是一盏灯,陪伴小伟踏实前行。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灯”:书籍是一盏灯,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园;有时,失败和挫折也可以是一盏灯,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请以“________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