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广东汕头初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病句诊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小雅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日活动,她的同学们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她摘录了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汲取营养,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今天校园里到处都是读书声,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D.读书能使平淡的生活荧光四溢,读书也能使灰暗的人生抑扬顿挫。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江南园林的建筑,顺乎自然,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展现出别样的美。

C.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________。

①而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

②而“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

③用魏碑简体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据悉,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辽远的属国慰问边关守军。

B.颔联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来报:“统帅正在前线。”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诗人竞折腰。让我们漫游古诗文,追寻诗人的足迹,制作“诗文云旅”攻略表。

游客必云游的4个景点

诗人

打卡站点

美景

心境

(1)____

桃花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诗人漫步桃花源,见桃花纷纷飘落,内心感到奇异无比。

柳宗元

小石潭

(3)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循着诗人的目光,看到“(4)_______”的画面,体悟诗人内心的孤寂。

常建

破山寺后禅院

(5)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诗人走到后禅院,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起我们无限遐思。

苏轼

黄州定慧院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

那落宿于沙洲的孤鸿正如诗人一般,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文段是怎样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最后的“演出”

①20岁生日那天,他向父亲开口:“我想要一辆车,没有车,太掉价了。”父亲皱了皱眉头,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有求必应:“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当导演,听说他们那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如果我们去参加,就能获得10万元的现金奖励,那时你就可以买车了。”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点头答应了。

②“真人秀”的要求是,他扮演一个自谋生路的“儿子”,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生病住院的“父亲”.如果“父亲”的病一旦严重的话,他还将背负更大的经济压力。如果失败,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奖金。他的一切行动都将在全程跟踪拍摄下进行,不得有半点弄虚作假。

③他和电视台签了合同后,游戏就正式开始了。第一天,他给父亲带去的饭菜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两个人第一天就花去了100多元,父亲对他说:“照这样下去,后面的日子怎么过?”于是,第二天,他给父亲带来了一小碗咸菜和两块烧饼:“今天省了吧,才花了2元多!”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马上警告他:“这样不行,你怎么能用这样的伙食打发一个病人呢!”无奈之下,从第三天起,他只得学着自己买菜做饭,可是,他做出来的饭菜特别糟糕,简直让人无法下咽。

④一周后,他手里只剩下100元,而此时节目组又突然告知他:“父亲‘病情’突然恶化,急需一大笔钱治疗。”他明知道这是节目组在故意刁难他,却也无可奈何。父亲警告他:“你得赶快进入角色,否则奖金就泡汤了,你演得还不如我这个‘配角’”。他瞧了父亲一眼,父亲脸色都有点煞白了,还真像那么回事!

⑤节目组催命似地要钱,让他不得不开始四处寻找商机。最后,他终于从日常买菜中受到了启发,他发现社会上有很多空巢老人、上班族和腿脚不灵活的人,他们每天买菜都非常不方便,如果有人能把菜送到他们家门口,肯定能赚一笔。灵感很快付诸实践,他在网上开了一家蔬菜超市,顾客只要一个电话,他就将新鲜的蔬菜食品送到顾客家门口。

⑥他的网上蔬菜超市一开张就大受欢迎,忙得都快散了架。但当一天工作结束后,他陪父亲在医院看节目组回放视频时,他就又来劲了,兴奋地给父亲一讲解,心中满是成就感。

⑦忙完了最后一天,他带着赚来的钱朝医院飞奔而去。因为一直忙于工作,他已经有10多天没有去看父亲了。现在他成功了,他将获得巨额的奖金!

⑧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张空空的病床,护士告诉他,父亲已经被转移到太平间里去了,正等着他签字火化。他转身问节目组:“这场游戏还有这个环节吗?”

⑨“对你也许只是一场游戏,而对你父亲,却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场大戏!”在长长的、冰冷的走廊,他知道了所有的真相:“早在半年前,你父亲就患了癌症,他惟一不放心的是自己走后,无所事事的儿子将怎么面对一个人的生活。左思右想,他才想出了这个办法,他找到电视台来。你父亲只有3个月的时间,结果他却多坚持了20多天”打开父亲生前留给他的最后一段视频,他看到父亲笑着说:“孩子,你从小就没妈,所以我一直都宠你,纵容你……爸给你留了10万元存款,是对你出色表现的褒奖,剩下的钱我都捐了出去,因为爸知道,留给你的越少,你就会越强大。最后,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摘自《环球人物》)

1结合文意,试分析文章标题“父亲最后的‘演出’”有何妙处?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警告他:“你得赶快进入角色, 否则奖金就泡汤了,你演得还不如我这个‘配角’!”他瞧了父亲一眼,父亲脸色都有点煞白了, 还真像那么回事!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原来,父亲用自己最后的力气,重新把他推到了人生的舞台上。”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遇见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